關於如何閱讀一篇文章,雖然我一直有看到別人介紹說,應該是先簡單地通讀全文,然後再回頭細細地精讀,尤其是對一些英語小短文。
可能是因為怕有太多的生詞,所以我看英文文章都是一字一句地先看明白了理解了句意再一句句往下讀,一旦碰到生詞,那進度就更像是龜速度了。所以一篇文章我要讀很久,只有全部讀完,我才能了解全文意思,不大會像讀中文那樣全篇略讀就能了解梗概。
這個並不算太好的習慣,在我最近讀一篇英文的時候,劣根性就顯示出來了。
記得文章開頭,因為是有音頻的演講稿,我聽音頻的時候,對於作者講演的時候,只是很普通的一個問候詞,可台下觀眾卻是笑聲一片,我一直很納悶,總覺得是不是有什麼俚語或者是什麼英文小典故所以才會這樣好笑,但不管是查單詞意思還是搜網頁,也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個疑惑只到有一天我讀到了文章臨近結尾的時候才了解到,原來是作者開頭問候的“那個人“是之前和他有過算是“淵源”的“過節"的,但時間已經把那些小誤會都沖淡了,但了解內幕的聽到還是會會心一笑就是了。
我原本的疑惑就這樣解開了,而我後知後覺才了解到這個”淵源“才懂得那些笑的含意,如果是採用全篇先通讀,就不會有原先那麼多的困惑了吧。
這算是在學習中,漸漸地了解了點正確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