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的渡口,那些悵然的嘆息,渾濁的眼淚,執著的堅守,慘淡的犧牲在歷史的洗滌中熠熠發光。這一愁一嘆沉澱了中華民族怎樣厚重的愛國精神啊!這一蹙一淚中串起了多少顆愛國的心啊!
面對小人的誹謗和君王的猜疑,屈原嘆息,他何嘗不想解國家於危難救百姓於水火。可是,他能怎麼辦?他只能帶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一份憂憤投身於冰冷的汨羅江中。三閭大夫離開了,可他的精神被雕刻於汗青之上。
說起屈原,我不由得想到那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董卓,還有那個僅憑“莫須有”的罪名而殺害了南宋第一大將的秦檜。他們帶着私慾的靈魂遊盪於歷史的長河,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同樣身為人臣,為什麼有的人如勁竹堅韌不屈,有的人如螻蟻般苟活於世也?這便是靈魂的升華與缺失。
偉人的崇高,往往是“舍小我”而“存大家”,把民族、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蘇武,十九年“暴霜露”,“吮毛血”,抵禦高官厚祿的誘惑,始終心向大漢;陸遊,用“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鋪展了至死不忘收復山河的難酬壯志;譚嗣同,用“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踐行了“中國變法要流血,從我開始”的無奈悲愴的諾言。這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用他們的行動展示了堅定、堅強、堅決、堅韌的愛國主義精神。
然而怎樣才能保持一腔愛國情操呢?
吟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告訴我們,守護人格的尊嚴,方能獨傲於泥淖之上;高誦“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范仲淹告訴我們,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使精神不老;疾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告訴我們,敢於為國捐軀方能使其精神閃光。
擺渡與歷史間,讓我們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漿,尋着偉人們的航線駛向未來的港灣。
守望民族精神,守護生命的燈塔;
守望民族精神,守護華夏的驕傲;
守望民族精神,守護明天的希望。
指導老師:劉仕生
守望民族精神 標籤:民族精神作文 弘揚民族精神作文 民族精神代代傳作文 麥田裡的守望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