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如沙,驀然回首,沙中已經沒有痕迹,當你細細去品味和聆聽時,沙卻被風吹起,又我展開了一幅朦朧的畫卷。
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從老子的“小國寡民”走來,從孔子的“仁義禮志”中走來。從嵇康的陣陣打鐵聲中走來,原來不變便是中國歷史的一脈相承。
曾經為東坡的坎坷之路惋惜。漂泊的人歷盡漂泊的浪跡天涯之苦。曾經暗自為東坡的固執所懊惱。然而從“大江東去”的豪邁中又體會到了文壇領袖的風采,其實不變的還有他始終報國之心。
曾經唾味曾國藩是地主階級的走狗,安慶之圍的劊子手。然而翻開《曾國藩家書》,卻領略的是曾國藩作為儒將的風采,一個清官的英姿。“內聖外王”或許就是追求的。也許只有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才是最中肯的“他是地主階級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他倚天照海的心境我無法明白,只是隱約看到了不變的是他的人生態度。”
二
“物是人非事事休,多少事欲說還休。”
似乎伴隨着易安的只是易逝的黃花,不盡思愁。她曾經芙蓉如面,輕移蓮步上蘭舟,他曾經一腔心兒托明誠,她曾經歷盡心心葉葉的纏綿,點點滴滴的呢喃,他更曾有花影壓重門的感傷,這只是情感的感傷。
南渡,帶來半生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痛,改嫁之苦的易安只能形單影隻。面對武陵已遠,易安感受到獨自飲酒的孤獨。那載起她青春年少的小舟卻載不動她的憂愁。
中華民族的子女總是堅強的,易安便從思念與痛苦織成的網中掙扎出來,於是有了《金石錄》《漱玉集》。那吹簫的人已去,故國已成空。易安以其子女的堅韌完成了自己的蛻變,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永遠的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永遠的易安居士。
一個女子用瘦弱的身軀支撐敢於變化,適應變化的精神脊樑。
“無字碑上鐫字滿”,發黃的線裝書再現了一幕歷史,其中的是非曲折又誰能明了,不變的是一種心境,變得也是一種心境,獨上高樓,還是壯志雄心?然而史書上的文字就由歷史學家去評論。
變與不變 標籤:愛與不愛作文 不變作文 永恆不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