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應是一個享受家庭溫暖的年齡,獲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料的年齡,而我的表弟在13歲,卻得不到應有的一切,面黃肌瘦、骨瘦如柴都可以在他的身上體現出來。13歲的他猶如9歲兒童一般,真讓人擔憂。小孩原本獨有的天真爛漫,在他的身上卻有一股落寞的感覺。快樂的童年就在父母的緣故下,變得忐忑不安。
他曾經有過一個和諧的家庭,那是幼兒時。他告訴我,記憶中的父母都很寬容,都很疼愛他,很少不和睦。自從為了某一件事後家裡就不在太平了。爸爸媽媽很少交流溝通,大家都很少顧家了。就這樣,分歧越來越大,架也越吵越凶,危機出現了。
爸爸媽媽從那以後沒有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爸爸因為工作的推辭住在廠里,媽媽依舊住在已沒有愛的家裡。我可憐的弟弟整天東奔西波,在父母之間遊走。然而,他並沒有得到他們的愛,因為他的爸爸媽媽都各管各工作,就這樣,愛的火苗越來越短。在父母的眼中,他也許是個累贅吧!直到有一天,我的爸爸媽媽談起他的父母時,就看見他正拚命的甩頭,大聲而又難過的喊着:“不要講了,不要講了”眼中的淚水不禁又再次滾落下來,載着憂傷、載着對愛的渴望,心中有說不出的無奈與愁怨。看着他伏在椅子上嗚嗚的哭着,我心如刀割,愁緒滿懷。我知道,現在的我只能安慰罷了。似乎用了很久的時間,我才抑制住他的傷心淚,他緊閉着雙眼,好像是要把自己所聽到的驅逐了去,讓自己沉浸在美麗而虛幻的世界里。
想對他而言,我幸福多了!我有爸爸媽媽的疼愛,由他們負責我的衣食起居……弟弟呢,他的幸福去哪了?是父母不關心還是他們在默默的付出自己的愛?他的喜怒哀樂去哪了?丟了嗎?父母在關注嗎?
失去父母關心與愛護的弟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住在了我家,或許是怕弟弟看到她對我呵護有加而觸景傷懷,媽媽就更盡心的去關心照顧我弟弟。。。。。天剛亮,媽媽為弟弟準備營養的早餐;天黑時,爸爸為弟弟蓋上被踢翻的被子;學習時,我為弟弟輔導不懂的疑惑,指引他走向光明的道路;高興時,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傷心時,傾聽着傷心者的心事,為他排憂解難……日復一日,光陰飛逝,媽媽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弟弟這樣住着不是長遠之計”。弟弟雖然在我們家得到了溫暖,但是,我們給他的愛一定沒有他父母那麼的細膩,那麼親。我們愛不能填補他內心的空缺,所以,媽媽決定出面協調。時間的流逝,媽媽說的口乾舌燥,誠然,這沒有白費。父母的和好,這對於弟弟是多麼令人興奮激動的消息,此刻,內心的空缺正在慢慢的補充。
父親應是遮風擋雨頂天立地的頂樑柱,母親應是無堅不摧細心盡責的襁褓,而我就是在父母雙親盡心呵護下的無價之寶。所以,爸爸媽媽,愛孩子,保持不變的愛,讓我們感到愛的溫暖。
初一:hua圈圈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