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人生,第一位老師,是母親——最高尚、最慈祥的母親。她教會我們發第一個音符,教會我們怎樣做人。
我的媽媽是一位編輯。辛勞使她額上出現了細密的皺紋。我小時候,看見媽媽凝神寫作,微攏眉頭時,就調皮地問:“媽媽,你的眉毛中間怎麼寫着一個‘川“字?”媽媽放下筆,笑了,在她舒展的眉宇下,閃出慈愛而炯炯的目光,媽媽整理着寫過的一疊稿紙,說:“媽媽整天在稿紙中寫呀、改呀,怎麼會不長‘川“字?”我一轉眼珠,“那你不會少改點稿子,讓別的叔叔阿姨改嗎?!”媽媽開心地笑了:“傻孩子,要是叔叔阿姨們都不想多做一點工作,那辦公室的稿子不都堆不下了嗎?人不管做什麼事,可不能只想着自己,要處處都想到別人,記住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着頭。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是媽媽先教育我,做一個處處想着別人的人。我總是忘不了媽媽眉間的“川”字,更忘不了媽媽的教誨,怎麼會,怎麼會忘了呢?!
媽媽對我的生活和學習總是很關心。帶着一天的疲勞下班回來,媽媽就又在廚房奮戰。飯桌前我們的歡笑,使媽媽得到快慰。我們長大后,每當放假,她就讓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做飯。“要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靠父母養活一輩子呀!”媽媽這樣對我說。第一次做飯,第一次炒菜——雖然那都已成了全家的笑料,但我總算學會了。在那次迎元旦的聯歡會上,同學們樂呵呵地包餃子,他們包的餃子扁扁的,有的還裂着口兒,可我包的整整齊齊,結結實實,同學們真羨慕。我這時是多麼滿足啊,是媽媽培養了我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以後走向社會,會起多大的作用啊!
有一次中考,我的成績一下子後退了幾十名。媽媽一門一門地幫我找出考不好的原因,教給我學習的方法。她說她上中學的時候,門門功課都是優秀,高中畢業成績平均97分。她那時生活貧困,整天餓着肚子,擠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刻苦學習。她哪兒來的精神呢?共產黨給人民帶來了解放,她才能有機會走進學校。有了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決心,還有什麼學不好的理由呢?正是媽媽一次次的教育,我從她的經歷中懂得,為了自己的祖國騰飛於世界,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為將來的奮鬥訂下基礎。做人,就要像媽媽那樣,做個強者,做個對祖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夏日朦朧的月光下的交談,耳邊清晰的侃侃而談的教誨,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媽媽,是媽媽,一次次,一遍遍地教給我怎樣去做人、做一個能夠發光發熱的人——如同夜幕中的星辰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