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七八歲的時候,在我老師的家裡,看到一張貼在土牆的畫:遠遠望去,湖面上有一座九個孔的石橋。老師告訴我,這是北京頤和園。這張畫和那時候每個小學生都會唱的一首歌《我愛北京天安門》,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在我來北京前,頤和園和天安門就是北京的符號。
至今對外地遊客來說,北京符號恐怕還是天安門、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這類有文化意蘊的建築物。父母來京小住半月,把這些景觀游遍后,就嚷嚷要回家。挽留二老多住兩天,老媽說:該去參觀的都參觀了,北京就算來過了,再多住些日子,不就是每天在北京多吃三餐飯嗎?回老家也有飯吃。
由此可見,符號有多大的魅力,它幾乎可以濃縮符號背後的一切。
13年前分配到北京,心想一個山溝溝的窮小子,這下成了北京市民了,那心情該多痛快,上了401路公共汽車,怯生生向買票的大媽詢問這車是否開往酒仙橋,被她用一口地道的京腔訓斥:難道你不識字,不會看站牌?
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心裡的北京符號不再是小時候的天安門、頤和園,而是訓斥我的大媽。
有一段時間我搬到交道口附近的衚衕深處,在一個大雜院里住了幾年。剛去收拾房子的時候,同院的大媽就來問寒問暖。住下來后,我一日日融進了衚衕里的生活,大爺大媽們把我當成從小看着長大的小輩,連孫子功課有什麼難題,都覺得來詢問我這個看起來有點學問的叔叔理所當然,他們中間,竟然很多人沒去過長城、香山。對久住此地的他們來說,那些外地人眼中的北京符號和他們關係不大,他們熟悉的是春天準時來到的風沙,夏日國槐的香味,秋天鴿哨的悠遠,冬天那蜂窩煤爐子上翻滾的燉肉。
長城、天安門離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剛到北京時的不愉快也忘卻得乾乾淨淨。有一天,我走在衚衕里,看到周圍的人,心態是十分放鬆,對他們沒有一點陌生感,好像彼此認識幾輩子似的。這一刻,我完成了從外地人到北京人的轉化。
有一陣子,報紙上討論北京需要什麼新的標誌性建築,似乎代表北京的新符號一定要是看得見的龐然大物。去年李敖在北大講演時,回憶起當年在北京的生活,那時候他去一些有名的老字號,店裡的夥計知道這是個很難掏錢買東西的半大小子,可依然熱情洋溢地給他泡一杯茶。可見市民的善良熱情在李敖的記憶中,恐怕比那些雄偉的古建築更像是老北京的符號。
北京的符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標籤:北京的符號作文 人與人作文 北京的春節作文 北京的春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