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遠古時期的霸主。
恐龍,是一個望而生畏的名詞,可是無論它再厲害,也已經滅絕了。
恐龍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譯,漢語界接受了日文譯詞,應該知道它不屬於漢語的龍類。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骼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着羽毛痕迹,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成為優勢陸棲動物群。
所有的恐龍皆為陸地動物。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翼手龍、翼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恐龍是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恐龍”一詞在字典的意思:一類生活在幾億年以前的古動物,現已滅絕。2億3000萬年至6500萬年前,並且能以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棲息在陸地上)的爬行動物。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可是在白堊紀末期,它們卻突然在世界各地銷聲匿跡了。恐龍的滅絕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懸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種有關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紛紛出台,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爭論。有我認為合理的兩種說法,一是撞擊說,而是火山噴發。前者認為,在很多年以前,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的地球上的生物滅絕,而強勢的恐龍也不例外。後者認為,在恐龍生活時期,發生過一次史無前例的火山噴發,迫使火山灰上升到空氣中,遮住了大氣層,使地球生物見不到陽光,植物枯死,而恐龍沒有了食物來源,便一一被餓死了。恐龍的死亡之謎一直在被考證中。
初二:逍遙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