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不喜歡學歷史,就像聽天書一樣,每節課都昏昏欲睡。我一直不明我們學歷史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那些我們還沒出生就發生的事情呢?
時間,地點,時間,過程,領導人,結果和影響,評價——這就是歷史。我不知道歷史在發生的時候是偶然的還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們學習它的時候,是被安排好的。就連評價都是安靜的躺在那裡,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的歷史是開卷考試。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時間過去一大半的時候我在奮力翻書找選擇題的答案。可恨的是,我乾乾淨淨的書上居然總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電視的時候,看到電視上說一些歷史人物的時候,我總是問老爸,這是誰呀。老爸每次都說一句話:“你歷史怎麼學的?”
是啊,我也很鬱悶呢!我歷史怎麼學的?
前兩天班裡舉行了一次辯論會,辯題是“李鴻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還是晚清的賣國賊”。這個題目是我們班自己選的,當時還有關於慈禧太后和曾國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決了,曾國藩又不感興趣。
其實我當時已經很喜歡學歷史了,這要歸功於我們的歷史老師。雖然高中也是先學鴉片戰爭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歷史在那位歷史老師的講述中,就活起來了,雖然我還是記不住那些基本的東西,可是我開始對歷史感興趣了。我想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當時的社會描畫的生靈活現,這不僅僅現象的反映,也是在發展着中國的文化。
可是我沒有參加辯論,因為,在我心中,李鴻章不是作為個人被載入史冊的,而是但是整個的社會。並且無論在你眼中李鴻章不論是賣國賊還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們不應該再追究誰對誰錯,歷史不會因為大多數人怎麼想就被改寫,就能重來。李鴻章不論做過什麼,放在那個時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過對他的學習來完善自己。
歷史不僅僅是李鴻章。
我想說的是,歷史在演變的過程中,是按照人類、社會、自然的發展規律成形的。我們應該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每一段歷史的認識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當作唯一正確的,然後和意見不同的人爭的面紅耳赤,也不要拘泥於課本對歷史的評價,要知道課本的人也夾雜了他們對歷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