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菜
不知哪個作家說過,對故鄉的懷念其實是從吃開始的。
家鄉菜,對於背井離鄉的遊子來說,是一個永恆主題。
在記憶深處飄散着氤氳熱氣的家鄉菜,承載着平凡生活的色香味,寄託着人生滄桑的感慨。這種味蕾上的鄉愁終生難忘,而且隨着時光的流逝更是讓人刻骨銘心。
先是父親的這盤油炸薯包。原是家鄉盛產茶籽油,而也因為貧窮,沒有別的什麼好東西來待客,即在這炸貨上做花樣。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們都在灶間忙活着,炸薯包、米果、紅薯片、油餅,一籮筐一籮筐的,要炸至深夜。而我們家,炸薯包是父親的拿手。這幾年,姐妹幾個分散在各地,通常是聚少分多,而父母也隨弟弟生活在九江,已是多年沒炸薯包了。有一次電話里父親很高興地告訴說:我們在炸薯包吃。我頓時口舌生津,不禁說:你們才好。父親馬上說:下次回來我做給你們吃。果不其然,今年正月初八,父親回來為姑姑、姑夫祝壽,忙裡偷閒地炸了次薯包給我和三姐這兩家子吃。那天一下班趕至父親家,父親已將腳板薯用專門的刷缽刷好,和着新碎好的米粉,看上去是淡紫色的一盤糊糊,撒上些許蒜葉和鹽,攪拌均勻。父親用他略顯老態的胖胖的大手抓一把糊糊,輕輕一握,擠出一個小小的團團,用瓷湯匙挖出,放進溫度剛好的油鍋里,稍炸片刻,頓時一股異香飄入鼻中。剛等着一鍋炸好,即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嘴裡吃着,聊着,享受着這濃濃的父愛。儘管自己已經為人妻,為人母了,而在父親面前,似乎還是那個嘰嘰喳喳,常被父親抱至膝上的小丫頭。
還有這盆糊,父親猶愛,也是他的拿手。鍋里多擱些油,豬油最佳,倒進高湯,趁湯還是冷的,抓着干米粉,慢慢地、均勻地撒着,左手不停地攪拌,高湯慢慢地滾起來,開了,米粉由白色轉成透明,成糊狀了,撒上些碧綠的蔥花,好了,起鍋,趁熱吃。滑滑的、嫩嫩的,豬油的濃香夾着高湯的鮮香,還有小蔥的清香,真是余香繚繞,回味無窮。
清炒地菜,此菜有清理腸胃、去除油脂、清熱解毒之功效,故而最受我們姐妹幾個的推崇。因為每個人丈夫的腰圍都在增長着,而做這道菜體現着我們這些做妻子的對他們的關心和體貼。如果正月里天氣暖和,南風吹上幾日,田野里的地菜也剛好長出來了。帶上孩子們,帶上小剪子、小鏟子、小藍子,一大家子浩浩蕩蕩向麻洲果園開去。暖暖的陽光照着,孩子們在旁邊奔跑、嬉戲着,我們尋找着鮮嫩的地菜,用小鏟子鏟起,小剪子剪去根莖,擇去老葉、黃葉,放進籃中。一邊聊着各自的孩子、丈夫、工作,還有美容經,聊到開心處不時爆發陣陣笑聲,惹來孩子們的詢問;還有那煩心的事,也儘管說出來好了,我們互相勸慰着,宣洩着。
干辣椒炒狗肉乾,是小弟的最愛,也頗受大家的歡迎。勤快的三姐知道大家今年都回來過年,早早地託人買好了農戶家的土狗,宰殺好,將其分割成條塊,抹上鹽腌上一個禮拜。等有大太陽趕緊拿出來曬,曬上幾個艷陽天,等狗肉狀如木柴、色澤醬紅,點點清油滲出,微微還透着點香,好了,收起。等着要吃時拿出一條,切成薄片,用米酒泡着,發鬆來。多些干辣椒、土蒜頭,姜少許放到鍋中爆幾下,盛起,再將發好的狗肉乾放入鍋中爆炒,加入米酒,轉為文火燜至湯汁收干,加入爆好的佐料,翻炒幾下,即可出鍋。此菜咸、香、辣,下酒甚佳,佐飯亦好。
還有一道泥鰍湯。此處所指並不是將真正的泥鰍拿來做湯,而是將煮熟的芋頭和着紅薯粉,揉好,搓成一條一條的,用清水焯好,冷水浸着,要吃時佐以高湯,撒上點蔥花,吃在嘴裡滑滑溜溜的,酷似泥鰍故而得此名。
家鄉菜 標籤:家鄉菜作文 家鄉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我的家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