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熱情·愛
——讀《名人傳》有感
多少人走着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着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着卻滿含淚滴。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難題使我們失魂落魄,我們常常失去原本對生活持有的熱情,失去了對生活的愛。
但是,總有一些人勇敢前行,掙脫生活或者自身帶來的束縛。當我讀了《名人傳》之後,我才知道還有一個人也在這個行列之中,那就是——貝多芬。青春歲月,貝多芬一直在不斷的學習,被他的父親像“天才”一樣培養着,他的童年就如同在地獄一般,被不停地訓練着,但幸運的是這讓他更有經驗與才能。在他十九歲的時候,戰爭爆發了,此時在貝多芬心中種下了一個夢想——自由、平等、博愛。他雖不能作為士兵去參戰,但他能通過他的作品詮釋這一切,將他的理想與熱情傳遞到每一個人心中,他的作品無不帶給人們歡愉和熱情,他的音樂集中體現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與歡樂,鬥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着人們,鼓舞着人們的鬥志,直到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愛情,在貝多芬的心裡一直是非常神聖的,他有着對愛情一絲不苟的看法。他不斷的痴情的去戀愛,幻想着能擁有幸福,可是他有沒有想過,這幸福破滅的背後就必須是痛苦的煎熬啊。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遇見了一個姑娘——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他們彼此相愛,但卻因門第的鴻溝,迫使兩人不得不分手,最終這位姑娘嫁給了一位伯爵。貝多芬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把由封建等級制度造成的內心痛苦和強烈悲憤全部傾瀉在這首感情激切、熾熱的鋼琴曲——《月光曲》中。所以,這首曲子是獻給她的。他把他對她最後的愛與不舍化作了一個個動聽優柔的音符,就這樣,他的這一次戀愛結束了。
貝多芬一生中,貧困、疾病、失意、孤獨等種種磨難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災難是耳聾給他帶來的痛苦。貝多芬28歲時,由於耳疾,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歌聲他也聽不見了。他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可他並沒有失去創作的熱情,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貝多芬無時不充滿着一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着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這也是他最着名的交響曲之一。
貝多芬這一路走來坎坷崎嶇,慶幸的是他傳遞了自身所有的正能量與熱情,儘管被苦難包圍着,但因為還有對於愛的執着與追求,才執着這段旅途不放手,這一路走來也忍得住孤獨,一個人雖聊勝於無,在滾滾濁世也絕不把夢交出,儘管過程多布滿了荊棘。
我們只是漂浮滄海中的一粟,一步又一步在人生中過渡,只要把熱情與愛傳遞到每一個人心中,化解他們的苦難,何樂而不為呢?貝多芬曾經說過“用苦難換來歡樂”,那些正在苦難中的人不妨把眼淚裝在心上,那會開出勇敢的花。
初二: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