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里,經常有人‘慕名’而來,特意領教我的詩香,出個對聯讓我對,給個詞牌讓我填,這類人,往往都是喜好對聯,填詞,作賦。他們認為只有古風,古韻,古律,才會散發出詩香。更有甚者認為詩只限於唐詩,詩經,楚辭,就連宋詞都不屬於詩。聽到這些高論我只有望而止步。每每遇上類似的,我都得先問自己:何為詩,詩為何而寫?
花開花謝總是詩,詩非詩,字非字,香非香。詩更多的是一種意,不單單限於文字形式。有時候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一聲低泣,一個轉身,一個回眸,便散落成詩。就看你怎麼捕獲那種無形的詩,提煉成有形的字,再散發出誘人的香。也不是只有古風,古韻,古律文字才有詩香,詩來源自然,心到意到情到,自便香。每個人的心意不同,品出的味道自然不同。在有些公認的經典唐詩里,我不曾含情融入到作者的文字里,不曾用心體會詩中的意象,就不用說嗅到詩香。卻在別人一個簡單的嘆息,一個不經意的回眸里讀到了最美的詩,嗅到醉人的詩香。只要有心,有愛,有情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詩。
一言一行皆含情,詩性本就在於隨意與自然,有感而發,有情而寫。詩是散出來的,流出來的,不是請出來的,更不是比出來的。有時候朋友讓我去評價(不是評論欣賞,評價就有好與壞,高與低,優與劣之分。)他的詩歌,我所能做的就是繞道而行,可遠觀卻不可用我的文字褻瀆焉。詩是你,你是詩,更在於風景這邊獨好。讀不懂你,我就讀不懂你的詩。常言到: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假如我只喜歡白菜,而對蘿蔔卻是過敏的,可偏偏有人讓我吃蘿蔔,這可比我餓肚子還難受。
讀別人的文字,其實很費力————要把自己貫通到作者的文字里,融入到作者的思想里,並非容易。有些人讀別人的文章,總是喜歡站自己的角度話說是非,指點對錯,更有甚者象小學老師給他的學生作文寫評語一樣,一堆套話,大話:無病呻吟,空洞乏味,言辭堆砌,語言華麗,空中樓閣,等等。一般用這種貶義詞去評論別人的文章,大多數是不懂文,在文學圈更不曾有建樹:連文字和作者都不尊重,何來成就?最多就認識幾個漢字而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尊重文字,尊重作者,也等於尊重了自己。寫文章多了,就會發現其實就是那些漢字,詞語的排列組合,就是那些漢字的堆砌,也難怪有人說寫文章是碼字。哪個字,哪個詞是我們新造的?沒有。都是前人留下的,用過的。當別人寫出來的文字達到共鳴的時候,我們最多的感受就是‘原來如此’。
一個微笑,在不同的臉上,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一個文字,在不同的筆下,有着不一樣的理解。哭不都代表悲傷,笑不都代錶快樂。對作者來說,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個標點都代表他一定的意思,那時的心情。如天上的月,有人看到的是玉盤,有人看到是冰輪,有人想到是故土,有人想到是天涯,有人想到是親人,有人想到是戀人。立場,處境,思想不一樣,看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可我們不能說不合我的意思就錯了,我沒有看見過的就沒有,我沒有想到就是空洞。
人無完人,誰的文字十全十美?用一種友好的心態去溝通,自己認為不對的可以一一矯正,不好的可以一一指出,我想這樣誰都可以接受。不是一句句籠統的大話,套話:話說是非,指點東西。法官宣判罪人都要說犯了法律的幾條幾款,他們不能說你犯了法,是個罪人,得判幾年,這樣誰服?看見自己不滿意的,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的不滿意栽贓給作者?我想並不是文不好,而是此時的人不好。壘土成山,積水成海,誰都懂,只是希望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交流,盡其力做到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山比其一山,一海深其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