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愛如燈盞(江鳳華)

愛如燈盞(江鳳華)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愛是一盞燈,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將在愛里。

  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出來,美麗別人,自己也結果實,為何要藏在心底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認為要受到學生的歡迎,首先就要學會愛他們。那麼,愛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問題是如何去愛學生呢

  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尊重與關懷。

  我記得我在初一級的時候,曾經教過一名特別頑皮的學生,他叫潘文浩。他的大名,我未上課就早有所聞。當時, 潘文浩獨自坐在教室後面,由於他家境貧困,缺衣少食,再加上他又特別的懶,因此他身上很臟,可以說是 “香氣遠播”,沒有誰願意接近他。那天,他的手臂 不知為什麼擦傷了一大片,他不停地用嘴去舔那傷口。當時恰好我值日,我走到他身旁低聲叫他出來,並問他為什麼弄成這樣 他回答了我。我當時並沒有什麼辦法幫他,只好柔聲關懷了他幾句。他表現得很感動。我看見他站在那裡,看到他皮包骨的樣子,我的心就不知為什麼,覺得他好可憐。再後來,我就趁值日時,帶一些食物過來,並悄聲喚他出走廊,請他吃。他也毫不客氣,幾塊錢的水餃,他一陣狼吞虎咽就吃完了,吃完后他竟然向我道謝,還說未吃過如此好吃的水餃。這可出乎我的意料。從此,他上語文課特別用心,有時考完試,他會飛奔過來告訴我: “老師,我寫了一篇好長的文章。”每逢這時,我們會相視一笑,這是我們的秘密。

  奉獻愛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是每一個老師都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話,一個微笑就夠了。這對我們並不損失什麼,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同時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何樂而不為

  第二,建立正面的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我想很多老師都認識208班的李海榮同學。他讀初一時是”四大惡魔”之一。頂撞老師,上課睡覺,打架鬧事,考試交白卷,凡所不該做的事,他都愛做。我在這裡談談李海榮第一天上課的情況。第一天上課,我就發現李海榮無精打采地趴在檯面上,我特意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讓他站起來回答。他竟然紋絲不動。全班同學靜靜的瞪着我,等待我的河東獅哮。但是我並沒有發脾氣,我笑了一笑,說:“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屁股動一動表示尊重,屁股不動表示心動’。”全班同學聽完哄堂大笑,我又問:“ 李海榮的屁股有沒有動 ”大家齊聲說:“沒有。”緊接着,我又問:“他對我心動了嗎 ”大家都很愉快的笑了。這時, 李海榮慢慢站了起來。我馬上加了一句:“看來我的魅力還不夠。”笑完,我再問他剛才的問題,他說:“不知道。”這也是我意料之中,我先叫他坐下,接着大力表揚了他的誠實。我說<<論語>>中有一句話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時我觀察到他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第二天,又上語文課。我叫同學們都打開書翻到某一課。我巡查一遍后,我又問了李海榮一個簡單的問題,“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 ”這次他倒是很大聲地回答了。我立刻接著說:“很好,坐下。”這時, 李海榮一臉的自豪,喜形於色,還從嘴裡蹦出一句“這麼簡單,誰不知道。”

  就這樣, 李海榮慢慢的變了,他上課不再睡覺,甚至還愛舉手回答問題。當然,我一看見他舉手就叫他,滿足他。漸漸的,他愛在學習上表現自己了,愛學習了。在上次中段考中,他還拿了79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 李海榮的學習狀態和自信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是什麼起了如此奇妙的催化作用

  我想說,是不同的評價標準使然。一個學生如果總是受到負面評價,就會產生自我的“負驅動”,自暴自棄。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就像一杯沒倒滿的水,一般老師眼裡看到了“一半是空的”,但是在我的眼裡,卻總是看到”一半是滿的”。前者否定,後者肯定,哪一種會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呢 當然是後者,這早被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所證明,----僅僅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一部分學生就會比另一部分的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有期待,相信期待,期待就會成真。

  第三,努力在課堂上營造快樂,鼓勵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有實現感和成就感。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有一篇文言科學小品文《核舟記》,這篇文章圍繞核舟這一雕刻品展開,行文簡潔,文字平實。但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實詞尚未能完全掌握,特別是他們閱讀文章主體部分(對船艙三人的介紹)時感覺很糊塗,到底誰在左邊,誰在右邊,兩人又是如何靠着,弄得一塌糊塗。因此,我在教這一課前,先布置學生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核舟圖”,並配有說明性文字,同學們之間來個大比拼,看誰畫得好。這一舉,學生興趣大增。同學們七嘴八舌,咦,語文課怎麼變成了美術課,大夥小聲議論怎麼畫呢?看,大家都來勁了。到了真正上這一課時,我與學生講,我們這堂課,是師生合作,來個大製作,在黑板上依“葫蘆畫樣”學生負責指導,我負責執筆。在這堂課,我們一起讀課文,共同商討該怎麼畫,如此一來,全文大意我們基本弄懂了,由於學生課前已對這一課有充分的準備,因此課上得很順利,課文讀完了,畫也完成了,文章大意也理解了。我再針對課文內容回顧這幅畫,梳理要點,最後再捉住文言實詞逐一解決。在這節課上,沒有一個學生偷懶,連平時搗蛋的學生也興緻勃勃的參與了繪畫。

  第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有一首英文歌名叫“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翻譯為中文叫“愛你在心口難開”。師生之間溝通不好,是發展良好師生關係的絆腳石。溝通就是進入對方的頻道,讓了解發生。但在溝通之前,先要了解自己再了解對方,因為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有某種動機,而一個學生的情緒背後往往有着正面的動機。

  我記得我在初二時曾經教過一名學生,他名叫何志文。他在初一時已與同班的一位名叫鄒敏華的女生談戀愛。他們倆愛的轟轟烈烈,天昏地暗,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就是堅決不分手。在當時,他們的事是轟動一時的。升上初二時,鄒敏華被分到了鍾玉軍老師的201班,而何志文就分到我擔任班主任的208班。我接手后以同齡人的身份與何志文多次細談,在交談中從他的語氣,神情,心情我知道這位男孩子真心喜歡上敏華了。說真的,當我明白這一點后可真令我害怕,我怕他們一失足成千古恨,做出什麼事來,我可擔當不起。我當時並沒有粗暴的指責他,我明白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也明白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只不過他們太投入了。既然,他們在初一時在雙方家長,老師的強烈反對下也沒有分手。看來,這事不能操之過急。於是我決定採取“懷柔政策”,不正面直接反對他,而是與他探討他與敏華的將來,從中引導他,啟發他,慢慢與他洗腦。與此同時,在大鐘哥大力努力下,那一天早上,他們終於結束那風花雪雨的日子了。但是,當天上午,他在課室檯面上趴了整整四節課,沒抬頭。而到了下午,他就失蹤了,我怎樣也無法找到他。終於,熬到晚修第一節,我在樓上老遠就看見他喝得醉醺醺的東倒西歪的回來了。很不幸,何志文一進學校就被當天值日行政發現,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不只如此,我也難逃一劫,當晚就被罵的狗血淋頭。我的心情也很不好受,回去教室后,我靜等晚修結束。同學們都走了,教室只有我和何志文,我只與他說了這些句話:“何志文,我理解你。但是我還是贈你幾句話:忘記該忘記的;接受能接受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當時,他很疲憊的回答了我一句:“老師放心,我知道我在做什麼。”再後來,何志文真的變了,甚至還是我208班的班長,成為我的得力助手。他積极參加校運會,並為208班取得較好的名次;他又代表208班與同班的兩名同學參加了綜合科組的“百科知識競賽”,與同級重點班同檯面對面爭奪第一名,他們伶牙俐嘴,把重點班擊敗,奪得全級第一名,為208班爭得榮譽。是他,創造了208班的奇迹。

  可見,良好的溝通會點燃學生生命和智慧的火把,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遊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學生從這些溝通中隱約可見未來的曙光。

  綜合以上所述。一言概之,給予中獲得,愛人者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