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個非常複雜的東西,很多之間都會有關聯有異,我國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方法應因時因地因人體而異,人各有各的個體差異,就其某個人而言,在什麼樣的季節、年齡段、其身體狀況情況都不一樣而且還受其體質、病情、心情的影響,所以需用什麼樣的方法用什麼樣的物品進行養身,都應遵循傳統養生保健和經過科學研究並進行實踐后做定論的方法結合自己身體實際情況進行養身,千萬不能盲目隨從。
綠豆確實是好食物,特別是夏天多吃綠豆能消暑,但綠豆也不是人人都能長期吃的,像脾胃虛寒者,如慢性腸炎這樣病體的人,就不適合吃綠豆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聽一些醫生說:一些得了慢性疾病的人,比如精神病、癲癇病、抑鬱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之類人群的身體,通過食療不可能把病治癒,就只能長期堅持用藥控制病情,進行鞏固療效,如要停葯必須在醫師指導下逐步進行,不能馬上停葯或擅自停葯,如果引起舊病複發那是會危及生命的,由此可見養身在醫生指導下因“體”制宜是多麼的重要。
什麼食療、葯療、運動療、心理療、預防、保健等筆者認為養身最好的辦法是在到醫院檢查了身體,在醫生的囑咐下根據自己身體實際情況進行養身,成都中醫藥大學馬烈光博士這樣說過:“養生之道要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才能得出,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觀點,不同身體感覺,現在的養生專家太多,又沒有行規,對於經常出現的一些“養生之道”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進行甄別,不要盲從。”筆者很贊成馬博士的觀點,養身就應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因“體”制宜地也感到身體舒服適宜為度。
養生是科學,不是神道,我們不能千篇一律,道聽途說,更不能偏聽偏凝,盲目聽信那些所謂專家,憑藉一些東拼西湊的知識,胡亂吹噓的觀點,一意孤行的去相信一些顛覆傳統養生保健,沒有科學研究做定論的養身方法,更不能聽說什麼好就大吃,特吃、長期偏吃,什麼葯對養身好就不管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副作用或產生抗藥性的去吃,常言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沒有經過科學研究並進行實踐后做定論的食療、葯療都千萬不要去嘗試,如果去嘗試還真的會如社會上所說沒病也吃出病來。“喝綠豆湯、生吃長條茄子可治疑難雜症”“生吃泥鰍可去虛火”就是一種拿自己的身體打水漂,開玩笑、做實驗的沉痛教訓,所以我們不能固執的不此就彼,不彼就此,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不能一味的選擇食療或一味的選擇葯療,應該相信科學、尊重科學,合理養身、科學養身,因“體”制宜的養身,要不然不僅達不到養身的效果,反而還會適得其反。
不管食療也好葯療也罷,生病了就應去看醫生,不要去聽那些不科學的治療方法貽誤病情,平時合理膳食,不偏食厭食,一日三餐有規律,最好做到:“葯補補如食補,食補不如不補”綜合吸取各種營養,保持良好的心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心健康和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總之最好是根據自己身體實際情況因“體”制宜的進行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