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對理學和心學很感興趣,這不是偶然的,但得從偶然說起。一次偶然在新浪微博還是其他哪裡具體我忘了。我是看到盧麒元談到毛澤東和楊昌濟師徒二人,都受王陽明心學影響很大。我在想怪不得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前期受到排擠打壓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有着堅韌不拔的意志。所以該學學心學。以前佩服曾國藩,后又在網上看到:毛澤東之前是曾國藩,曾國藩之前是王陽明。故而認為得學習下想“陸王心學”,尤其是“王學”。看看到底有何神奇力量,是不是把人的內心變得強大,修成堅韌不拔的品格。
想着想着想到想到了我的關中前賢張載、李二曲。這幾天僅僅看了看百度百科王陽明、張載、李二曲,曾國藩,顧炎武。“關學”,自張載始,700年後至李二曲。關中學派主張:“學貴於用,注重實學”。人稱“艱苦力學,無師而成”。關中學派從眉縣張載到周至李二曲。皆無師,遍覽群書,博約進取。無門戶之見,故而善於吸收融合終成一家。藍田呂氏兄弟創建“呂氏鄉約”,張載推行“井田制”,以期解決農民問題。此外,更讓我佩服的是眉縣張載和周至李顒(字二曲)均是自學成才,張38歲才中進士。最敬佩的是我的老鄉,李二曲先生名王海內。與王夫之,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儒。和顧炎武反覆探討“體用問題”。二曲先生終生不取仕。學術思想更值得我們借鑒,自張載到二曲先生,到于右任,關學後繼無人。我輩關中子弟當復興關學,發揚關學。“明道存心以為體,經世宰物以為用”。“明學術,正人心”`。最著名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繼往聖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最近感到“悟”的妙處。比如“龍場悟道”,悟最近給我帶來很多愉悅的感受,我悟到了很多,現在明白了很多許久沒弄明白的道理。我現在思維很活躍,想到的很多,所以頻髮狀態。但是我還認為應該在“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下。多看書,多思考,在這過程中和實際生活結合在這其中悟。不然認識有局限,你想悟也悟不出。最近看了張載、李二曲,顧炎武的簡單介紹,其中也涉及理學和心學的問題。顧炎武在批判“王學”時講的很好。他寫道:“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盪覆,宗社丘墟。”(《日知錄》卷七)他對晚明王學末流的泛濫深惡痛絕,認為其罪“深於桀紂”。他進而揭露心學“內釋外儒”之本質,指斥其違背孔孟旨意。他認為儒學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職在洒掃應對”,“其文在《詩》、《書》、《禮》、《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處、去就、交際”,“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罰”。他直分贊同宋元之際著名學者黃震對心學的批評:“近世喜言心學,舍全章本旨而獨論人心道心,甚者單摭道心二字而直謂心即是道,蓋陷於禪學而不自知,其去堯舜禹授天下本旨遠矣。”既然陸王心學是佛教禪學,背離了儒學修齊治平的宗旨,自當屬摒棄之列。但是“王學”也不全是一無是處,相反“王學”值得我輩學習。
而且張載和李二曲的關學人物,“艱苦力學,無師而成”對我鼓舞很大。他們提出主張我也非常信服。二曲先生好讀書,靠打柴和母親紡織換糧,經常吃野菜,但還是手不釋卷學習,以至於面黃肌瘦,別人戲稱“李菜”。而現在我們的條件這麼優越而勤學的又有幾人?至於“王學”我只是認為他能練心,能使內心變得堅韌,大氣,做事能恆心,倒不如明末清初的學者來的實在。“明道救世”“明道存心以為本,經世宰物以為用
中國新文化運動打到孔家店,是對的。建立新中國后再打倒就是錯的。要吸收發揚其合理內容。比如人格獨立,個人修養,民族氣節,民族大義,民族獨立。丟掉了這些,導致人人無有中國之謂,全球一體,我可以移民。愛國不愛國,我移到那裡就愛那個。家國意識蕩然無存。民族悲哀。
我們要重視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關於人格修鍊培養。修好身。
張載不僅是理學大儒也同樣是軍事家。王陽明,曾國藩,毛澤東之垂範後世,稱之為“真三不朽”,其一,言論不朽。其二,德不朽。其三,功不朽。而他們無不擁有強大的內心,堅韌不拔的品質。為了自己心中的道。堅定自的信仰,毅然前行,不避風險。
我們經常見人說民國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有人說是自由的風氣下才有。而我卻認為,他們無不是舊學造詣很高者。他們的思考方式、寫文、愛國無不是在舊學的引導下成長起來。他們熟讀儒家經典,不拘泥於儒家。但是他們的寫文能力無不是在舊學的學習生涯中成長的,所以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他們的思辨邏輯分析我想很多也來自舊學的培養。只是他們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懂的與時俱進。毛澤東都覺得他還得感謝舊學的培養。
民國那些大腕那個不是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家。他們有自己的理論主張,但是又能肩負責任。古代的知識分子那個不是?
梁漱溟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儒者”。他其實首先是一個儒者,後來找到自己認為救過救民的道路,那就是鄉村建設理論。不僅是鄉建思想,他的哲學思想也放着光芒。這和王守仁是一樣的,他們都悟出了自己的道,並去實踐,堅持不懈,是什麼原因呢?我想和他的儒家精神不無關係。言論能傳於後世,他們的功業也流傳於後世。
我想這一切都先歸功於他們的人格的修鍊。做到了先修好身。身體力行,為國為民。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勵志、修身、勤學。這是很重要的,離我們並不遙遠。這些我想只有極少數能意識到,如果也做到了,那麼他的生命意義就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