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傳奇是個不錯的電視劇。
所謂“空降”,大家都明白經常用來指老闆從組織外面請高人來做組織內部的領導的一種任用方式,這樣的領導在老闆的眼裡有一定能力,具備組織內部人員所無法具備的才幹。但同時,因為沒有群眾基礎,大家對空降領導不了解,會產生對空降領導的不認可和不服從,甚至排斥。楚漢傳奇中的韓信,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然韓信並不完全是空降的,因為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前,他已在漢營中工作了一段時間,擔任治粟都尉一職,小職位,在幾萬漢軍中,無人知曉。因為蕭何的舉薦,劉邦又進行了初步的了解之後,劉邦拜其為大將軍,並“ 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 ”。
這個時候,問題便來了,形同空降的韓信遭遇了一個空降領導可能遭遇的各種質疑。拜將軍之大禮尚未結束,漢軍中的將士,樊噲、盧綰、曹參、周勃等等便紛紛跳起腳來吵吵着自己的一百個不服,大軍中沸聲一片。韓信該如何應對?
為了能平壓眾將士的不服,韓信用了“激、問、同”三步法。
第一步,“激” 即“激將”
韓信面對所有不服的將士,坦然說“今日被大王封為大將軍,既然眾將軍有所不容,那你們就上來把我砍了,取而代之”。此話說得頗有些激將的意思,你們覺得我不行,成啊,那你們上來把我砍了,然後你們做大將軍不就完了,敢不敢啊?不敢吧!既然不敢,那就得聽我的命令。
但是,這些將軍們也不傻,砍韓信這種做法過於偏激,即便幹了,劉邦也不會讓他們當大將軍,所以,盧綰就在下面吼了“少跟我來這一套。老子就是不服。” 各種不服依然沸騰。
第二步,”問“ 即”問難“
既然大家認為我韓信做不了這個位置,那麼你們可以嗎?韓信開始了他的“問難”。
從盧綰開始,”進入南鄭途中,軍士逃亡,每營減員三分之一,你該當何罪?“
盧綰張口結舌不能言。
接着是樊噲,”攻打襄城你孤軍突入,久攻不下,最後還是大王,親自殺入敵陣,拿下襄城,你能做大將軍嗎?“
樊噲啞然。
盧綰與樊噲的口舌失力,給曹參造成了一定影響,曹參氣焰漸弱,韓信問曹,”給你十萬大軍,如何調配啊?“
曹參一怔,勉強回答“各盡其職”,
韓信又問了,”怎麼個各盡其職啊?十萬大軍,需要多少步兵,多少騎兵,多少輜重兵,多少功弩兵,馬夫伙夫醫師,多少兵做前鋒,多少人做後備,你算過嗎?“
曹參不能答。
韓信接着又問,”大將軍不是領兵的,是領將的,察天文,觀地理,通曉兵法,多謀善斷,言必行,行必果,賞罰分明,令行禁止,你們誰行啊?“
眾將都被韓信的這一連串的問題給問住了,但依然不服,我們是不行,那你行嗎?你怎麼證明你可以?
韓信回答:“大王今天封我為大將軍,行與不行,不在口舌之爭,大王為什麼封我為大將軍,我沒有必要一一向你們道明,他若看錯我,那是他的事,做臣子的,難道不該遵從大王的旨意嗎?”
至此,眾將徹底啞然。
第三步,”同“ 即”求同“
雖然,眾將已無可辯駁,但韓信不能就此結束,對於韓信來說,作為大將軍,他還需要眾將輔佐,否則無法統帥三軍。所以,他開始“求同”,爭取各位將士的支持。
“韓信擔此重任,深知身系全軍的安危,如履薄冰,韓信決意,不以情勢危難而存必死之心;不因身份尊貴,而輕慢侮人;不因才智獨到,就私謀違眾;不因將士用命,就好大喜功。韓信願與眾將軍共甘苦,望眾將軍鼎力相助。請眾將軍受韓信一拜。”
種種不服,氣焰全滅!
當然,這三步下來,並不是說,眾位將士就完全心服口服了,作為一個領袖,實力永遠是最重要的條件。只是證明自己的實力是需要實際的戰役和功勛,而在這之前,領袖需要下屬的基本配合與服從,否則無法證明。所以,這最初的一步,需要贏取眾將初步信任和服從的一步,也是非常艱難的一步,當然,韓信做到了。
後記:
其實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個人曾經經歷與韓信及其相似的情形,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也是空降兵,在他第一場戰役”火燒新野”之前,是否也有遭遇此類詰難,其實也有的,只不過比韓信情況要好很多,並沒有出現如此強烈的不滿,原因是,諸葛亮有老闆的支持,關羽和張飛親歷了劉老闆三顧茅廬的全過程,因此他們的心中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接受,雖不知諸葛亮的實際才幹到底有幾斤幾兩,但因為劉備如此厚待敬重諸葛亮,所以還是會聽從諸葛亮的指揮。那麼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韓信為什麼沒有得到劉邦大力支持?在韓信遭遇質疑的時候劉邦為什麼沒有去挺一把?原因是,其實在韓信之所以被封為大將軍的,有一半是劉邦的認可,但還有一半是蕭何的大力舉薦,而劉邦自己的心裡並不是完全信任韓信,劉邦心裡有擔心和懷疑,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只做了個冷眼旁觀者。
我為韓信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