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公眾演講>如何當好機關中層幹部

如何當好機關中層幹部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社會已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逐步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創造、傳播和應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現代化,更包括全體公民自身的現代化。行政機關的職能和宗旨是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服務的。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努力實現自身的現代化,才能不辱“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崇高使命。 人非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體現和反映。所以,要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加強學習。要想超越別人,必須首先超越自己,要通過學習,不斷超越前一個自我,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要為人上人,須吃苦中苦”。拿破倫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機關工作不想被提拔重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工作人員。人有許多共性。行為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一個人最高層次的需要,它使個人價值得到社會承認,達到真、善、美的和諧統一。要想使自己的價值得到單位領導、同事乃至社會承認,就必須加強學習,為實現自我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內容應以與自己本職工作緊密相聯的知識為主,在交通部門工作,應以交通和經濟知識為主。 學習途徑:讀書、看報、上網加社會實踐。 在學習中應注意調節、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陶冶情操。古人講琴、棋、書、畫,現代人講種花、養鳥、打麻將。但應掌握分寸,不要玩物喪志。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啟超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時說過一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同時讀書要廣,廣種博收。除了業務知識外,還應該學習一些歷史、政治、法律、哲學等知識。 (一) 學習一些歷史知識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以史為鑒、資政育人傳統的國家,悠久的文明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政治、軍事和外交謀略。歷史是於世有補、於時有用的學問,小到個人的修身立業,大到社稷的興衰成敗,都與歷史緊密相聯。英國思想家羅素說過一句含義非常豐富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即當代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在過去的歷史中去尋找成因)。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偉大的政治家,一生中打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包括前期的王明、張國燾、蔣介石,後期的彭德懷、劉少奇、林彪,並最後一個離開人世。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與他對中國歷史的精深研究不無關係。他一生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硬板床,二是線裝書。前者為健壯體魄,磨練意志,後者為充實大腦,積蓄智慧,現在已出版《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經常在大會上引用歷史典故。 現實中,四川長虹公司創業之初就確立了“先王蜀而後霸天下”的發展戰略。據倪潤峰透露:這一戰略的制定得益於三國時期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向劉備獻計為:先取荊州立業,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三國鼎立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以興漢室。后劉備依計取荊州,建蜀國(因四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可惜由於諸葛旱逝,阿斗不才,以至霸未成,漢室未興。但我們不能否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二) 學習一點政治知識 我們生活在一個政治氣氛很濃的時代,可以說,政治無處不在,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政治都如影隨形,伴你終生。不學政治是很難立於不敗之地的。有人認為政治就是骯髒的交易,就是人整人的藝術,甚至有人說“不以人格的高低來衡量一位政治家的優劣(實例太多)”。在政治角逐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搞政治就要準備兩手,一手整人,一手挨整。前些年《厚黑學》的暢銷和《雍正王朝》播放期間有些領導幹部正點守候充分反映了政治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上述觀點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學習一點政治知識,不去整人,但至少要避免挨整。所謂“整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必不可無”。 在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有人說:“在國際交往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如中美關係、中朝關係、歷史上的蘇德關係。 政治聽上去不那麼惹人喜歡,那麼我們這個社會離得了政治嗎?答案是否定的,不行!人類社會離開了政治和政治家將是一盤散沙,將是無休止的爭鬥。人類社會將倒退到原始社會。去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請關注政治學》的文章,觀點新穎,很有啟發,現摘錄一段:“政治學關注如何分配那些已由經濟活動生產出來的利益,其支撐點是價值的分配。建立一種良好的政治制度,使政府享有足夠的權威,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是何等重要。學習和研究政治,能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個性解放的自由人的聯合體,以及人類的尊嚴、自由、平等都是人類的基本價值。要實現和維護人類的這些基本價值,沒有一套合適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些制度的確立,需要開明的、精明的政治家和自由的社會公眾來共同建構。” 在行政機關,我們必須學政治、講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理論、政治謀略、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 (王滬寧——“一本政治學詞典”:參見張曉霞著《中國高層智囊》) (三) 學習一點法律知識 我認為中國有四大進程不可逆轉,即政治民主化(開明化)、經濟市場化、社會多元化、國家法制化。“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已載入憲法,成為國家目標。 99年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政府機關必須依法行政,因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逐步告別過去那種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交通事務的歷史,步入依靠法制管理交通事務的新紀元。所以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法律素養乃當務之急。 (四) 學習一點哲學知識 哲學就是人們關於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即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哲學對於提高我們的分析、研究、思考能力大有好處。在西方,許多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科學家、自然科學家都擁有哲學博士、碩士頭銜,因為哲學能擦亮你的眼睛,拓寬你的思路,教給你全新的方法。進步的哲學思想能夠促促進社會的進步的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儒學等。我們學習哲學,主要是學習其世界觀和方法論,而非斷章取義,生搬硬套。在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有必要廣泛涉獵西方現代哲學流派,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舉例如下: 尼採的權力意志主義(又稱超人哲學)。尼采是19世紀德國大哲學家,權力意志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認為:權力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他說:“我發現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追求權力的意志,即使是在奴僕的意志中,也有想成為主人的意志”。他認為權力意志存在於人、動物和無機物中。他以直搗人性底蘊的氣魄和淋漓酣暢的文風把人最內在的本性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使人震顫,給人啟迪。他認為人的生命是一種衝動,一種創造力,這種創造力來自生命本身,生命的本質就是赤裸裸的利已主義的本能的衝動。 他推崇一種英雄主義道德觀,他把道德分為英雄道德和奴隸道德,認為前者是奮發有為的道德,它是人類真正的意義所在,超人就體現了英雄道德,它是一種最高的道德理想人格。他提倡增強自身生命力的奮發有為的精神,強調現實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他主張佔有、支配和征服。 尼采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上帝死了!”上帝是西方基督教徒心中至高無上的神靈和權威。西方整個黑暗的中世紀都是在上帝的魔影籠罩下。既然上帝死了,那就是權威消失了,那就是要重估一切價值。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否定中前進的,如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和“兩個凡是”的全盤否定。 我並不主張重估一切價值,許多價值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價值。但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卻有必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盲目地崇拜某個人、某個理論,不要趨炎附勢,人云亦云。唯其如此,才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獨創性的工作。 例一:關於人的本性問題。在首屆亞洲大專電視辯論賽決賽中,復旦大學和台灣大學進行了一場自古以來都沒有解決好的哲學命題的激烈辯論,即“性本善”與“性本惡”。結果是復旦大學獲勝。勝利方並非觀點的勝利,而是辯才的勝利。我個人認為,人的本性既非善,也非惡,而是自私,“人本自私”才是一個永恆的命題,自私才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一個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獲得最隹的生命質量,實現最大的人生抱負。於是人們就會激發出全部的體力、智力潛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所以我們制定改革方案的理論依據和哲學出發點建立在“人本自私”的認識基礎上。公而忘私只能是極少數社會個體和社會群體能夠做到,作為一種普遍性要求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人民公社和公有制經濟的失敗及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成功和股份制經濟的興起無不雄辯地證明了一點。 例二:諾貝爾獎可有可無論。大家知道,世界上具有全球意義的獎項主要有兩項:即奧林匹克獎和諾貝爾獎,前者代表最高意義的體育精神,後者代表最高意義的科學精神。兩者都是人類崇高理想和精神的體現。但相當一部分國人看重前者,輕視後者。中國男子足球隊未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多少國人痛心疾首,而大陸中國人有史以來無人獲諾貝爾獎,不但不感到恥辱,反而以“酸葡萄效應”待之,認為那是西方人對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化心存偏見,要不要那個諾貝爾獎無所謂,它並不影響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但我認為這種觀點或多或少將影響國民心態和國家建設。須知諾貝爾獎精神作為一種最高意義上的科學精神,是人類向自身智力極限的挑戰。諾貝爾獎精神同奧林匹克精神一樣,既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也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種現代社會最先進的民族意識。在當今世界,再沒有什麼精神力量能夠像諾貝爾獎精神那樣能通過社會的科學能力和技術能力,調動着整個地球的科學智慧,震撼着國家的中樞神經,喚起巨大的社會生命力和綜合國力,去參與世紀之交的國際競賽。因此,我們殷切希望中華民族的精英們要努力拚搏,去站在世界科技的最高頷獎台上,以此來報效祖國,報效民族。 例三:關於對法的本質的認識。馬克思法學觀一直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這種觀點在以前的教科書中一直居於最權威的統治地位,無人敢反對,這真是真理?未必!目前許多人對此提出質疑,既有政界的,也有法學理論界的。李鐵映同志就講:要堅持法的階級性和科學性並重的觀念,法必須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反映經濟基礎,要用生產力這個標準去檢驗,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就要修改。 學者觀點:(1)法應該反映社會性,而非階級性,立法是反映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促進社會發展,不能只顧一個階級的狹隘利益。比如我國立法首先應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而不能僅僅反映工人階級(統治階級)的意志。(2)法是市民社會需求的體現,否定法的階級性,認為任何一社會,只有市民(公民),沒有階級,法律應保護大多數市民的合法權益。 二、增強信念,不懈奮鬥。 如果失去了理想和追求,我們的生活、工作都將趨於平淡,就好比成天喝白開水。“不信邪,不服輸,永遠爭第一”是金志揚執教北京國安足球隊時的口號,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這句口號,能不能拿第一是另外一回事。同時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年古訓。中國男子足球隊老是沖不出亞洲,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男足球員缺乏中國女足姑娘那種無堅不摧、不到終場哨響決不言敗的意志和品質,一遇到韓國隊,心發怵,腿發軟。就是在最失意的時候,也不要太消沉,請記住一哲人的話:“當你得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是上帝給的:當你失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還在你自己手中”。 三、苦幹實幹,富於創新。 作為一名縣級單位的一名中層幹部,在當前,不需要你有多少文治武功,也不需要你有多少雄才大略,要的就是開拓創新的精神,要的就是苦幹實幹的作風,苦幹實幹加巧幹足矣!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及每一個公民都需要的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較好的創新機制和較強的創新能力。美國總統克林頓曾對中國人民發表了一篇善意的講話,其核心內容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交往能力是這個國家、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朱熔基總理也講:國防大學現代化要靠自己的力量,花錢買不來強大的國防。因為人家不會把最尖端的武器賣給你,俄羅斯把蘇—27、蘇—30賣給中國,但蘇—31、33、37不會賣給你,他要慮自身的安全。 創新主要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 四、處好關係,凝聚力量 主要是處好與領導的關係。我尊敬領導,但不迷信領導,服從領導,但不盲從領導。雖然地位不平等,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本人從不搞陽奉陰違,討好賣乖的小人動作,堅持不入派,不拉小圈子,不挑撥離間,不說小話、假話,敢講真話,實事求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同時要處理好與其它科室、科同志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體會,在機關工作中,應盡量避免走極端。走極端是那些搞哲學(尼采)、文學(海明威)、藝術(梵高)的人的選擇,因為走極端能夠在某一方面達到極高的層次,窮究某一方面的真理,獲得超凡脫俗的見解。但高處不勝寒,他們往往在孤獨中以極端的方式(自殺)結束自己痛苦的生命,這不知是悲壯還是悲哀。在機關工作中走極端容易使自己陷入孤立,不能維護社會公正,也不容易處好各種關係。 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難免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有時甚至是委曲,不得不違心地忍受。其實這也沒什麼,人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韓信胯下之辱,司馬遷宮刑之恥尚且能忍,何況一點小小的委曲呢?所以說學會生存也是一門學問,風物長宜放眼量。一代偉人鄧小平一生三起三落,美稱“政壇不倒翁”,其生存能力不可謂不強,有時也說過一些違心的話,做過一些違心的事,如多次在毛澤東面前作檢討,寫保證書,保證永不翻案,這或許就是識時務,保存自己實力以利日後大展宏圖的一種策略。假如鄧當年與毛對着干,毛象對待劉少奇、彭德懷那樣從肉體上予以消滅,鄧小平還能成為本世紀中國的三位偉人之一而彪炳千秋?中國還有今日改革開放、國運日盛的大好局面? 電視連續劇《司馬遷》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在司馬遷受了宮刑,悲憤萬分,萬念俱灰之時,司馬遷在夢幻聽到屈原大夫對他說“只有能忍天下人所不能忍,方可為天下人所不能為”,感觸甚深,於是忍辱負重,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和艱辛,寫成了“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歷史鴻篇巨製《史記》。 在給《大路朝陽》畫冊中的西華山隧道撰寫小標題時,很費思量,照片基調是深色,隧道口有一團亮光,幾經斟酌,終以“走過去,前方光明一片”定稿,這或許就是某種人生的寫照!   



如何當好機關中層幹部 標籤:學生幹部 幹部作風 班幹部選拔 班幹部 科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