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真正內心從惡的人,我相信。都是一點一滴滑下去的,或抱怨社會、或抱怨家庭,或抱怨父母,開始走的路有他的理由,但最終不能自拔,悔恨一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種下的不管什麼種子,都會生根發芽,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做過的事,不靠法律的追究而是靠自己的靈魂悔悟,人們會原諒他,法律會原諒他嗎?小的事情,可以彌補,可是殺人呢?還能嗎?
片中主人公就是這樣的一位,陳步森從小父母雙亡委託姐姐照顧,混入社會與不良青年為伍,后結識大馬鐙等人結為團伙導致搶劫殺人。目得很明顯,就是為了錢。而在逃亡幾個月後,回到出事地,竟鬼使神差地去見了被害人的兒子和因此事刺激住進神經病醫院的被害人的妻子。只是為了試探,怕被認出。但當看到被害人妻子(冷薇)為此事瘋瘋癲癲的時候,陳步森內心起了巨大的波瀾,而這時冷薇又對陳步森有了進一步的好感。全局到了高潮,一個需要是冷薇,一個付出是陳步森。
想一想有點好笑,編劇瞎編,怎麼可能。難道幫助冷薇恢復記憶來認出自己,正常的人心理不大能接受。
這裡突出了一個法律的底線問題,當一個殺人犯在主動悔改后,並實施了確實的行動,並得到了社會巨大的同情,這樣的人還該不該殺?
陳步森隨着冷畏進一步的認可,其實要求很低,從小大大,從沒被人看起和尊重,良心受到了自責和悔過,決心配合醫生治好冷薇的病。
看到此,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一個人是良心從善還是良心從惡,按常理說,該取決一個人自己決定,可在一個人幼小時,世界觀人生觀沒有形成,家庭又沒有溫暖,是可能敵視社會走上犯罪道路的。但由此就說這個人無可救藥了,我看不可行,不要拒絕任何一個人的善良行為或者內心從善的機會,我們應該提供各式各樣的機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和諧社會。
這裡有意思的是——陳步森的姐夫是一名大學法學教授,看不慣陳步森由來以久了,甚至去勸說和陳步森要結婚的女朋友。語言循規蹈矩,儀錶威嚴,這代表着一群人。他就主張這種人不可救藥,在實施殺人後又幫助冷薇一家是想取得社會的好感以免被抓后爭取不被判死刑。這個觀點代表着一大幫人的認識,是怎樣對待惡人從善的問題,是不是一棍子打到底的問題。其實進一步能說明,當一個人犯罪后,如有悔改之意,做出善意舉動,我們社會應該接納他,適當給以寬容,以免進一步破罐子破摔,危害社會。
搞了這麼長,其實很簡單,當我們面對殺人犯悔改時,是接納還是拒絕!
陳步森在聽到冷薇腎衰竭后,毅然越獄割掉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冷薇,害怕冷薇不接受又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勸說。陳步森這時已經一審被判死刑,他求什麼,只是求冷薇的原諒,按陳步森的說法——是心靈的解脫。
警察哭了,愛着他們所有的人哭了,我也止不住地哭了……什麼是悔改,是心靈的悔改,是道德的翻身。
也可能有人會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被判死刑,但做出這一切如果從此不再危害社會,我相信陳步森不會在危害社會,怎麼又不可以呢!
最終社會原諒了陳步森,冷薇原諒了陳步森,二審判了無期。等陳步森出的獄來也年過半百了,但這給一切有這樣問題的人無疑是機會是可能,這是積極的信號。
社會不是全由精英組成,是大家的社會,有各種層次的人的社會,我們要互相包容,相互理解,才能真正生活的好。片中最後點出,殺人起因也是因為大馬鐙報私人恩怨糾集其他人的,而這私人恩怨也是因為——開私礦,違規砸死人賠償的少引起的。
社會也是講因講果的,如果我們多數人都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為社會負責,相信社會問題會減少很多的。
引用片中主題曲藍蓮花為結束:
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