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夢令·尋 春
山深藏異草,谷裂出紅霞。
杜鵑聲里夕陽斜。
望斷天涯無覓處,春在野人家。
追琴敲石屋,把盞品毛茶。
門前秀逸蕙蘭花。
莫問城中何許事,欲此種桑麻。
這是老鄉詩友三草創作的新作。初讀時,伴着琴聲,那感覺很久都沒有過了。
記得去的那個地方叫桃花谷。從鄭州出發,一路向少林寺方向,至登封西下高速,左轉南行,直奔汝州方向。登封與汝州交界處的大峪鄉,是汝州境內一個山巒疊布的鄉鎮,屬嵩山一脈。原臨汝縣的抗日根據地就位於這裡。每年春天來的時候,許多人都來這裡踏青尋春。這裡最美的去處,就是桃花谷。
車到山腳下,步行上山。山谷的陽坡,桃花開得早,一片緋紅,從谷底漫上坡來,山坡變成了桃花坡,壯觀極了!這山谷是何時裂開生成的,不得而知,但像紅霞一樣漫涌而出的景觀,卻是這幾年才有的。谷底,清溪湍流,溪邊有許許多多的野菜,半山坡也有,采了來,往麵條鍋里放,或者清炒、面蒸,都是遊人最喜愛的農家菜。聰明的後生從外面打工回來,腦子轉得快,把這些野菜加工裝袋真空保鮮,打上“桃花谷”的品牌,專供鄭汴洛的大酒店和會所,綠色環保野生營養。三草的第一句用在這裡,真箇是:“山深藏異草,谷裂出紅霞。”如果你爬山賞桃花下來得晚,你會遇見一道奇景,“杜鵑聲里夕陽斜”,因為那時正逢鳥歸林。下得山來,走進任意一戶農家,打一杯山泉煮的茅草根茶或者竹葉青茶,是不要錢的。我進的一家是一個養了滿院蜜蜂的農家。主人還給我的杯子里加了桃花蜜。並一連叮囑,買蜂蜜的時候打個電話或者交流,這裡的蜂蜜保真無假。現代、山區、桃花谷、詩意、民風.....一連串的概念湧入我的腦海。“望斷天涯無覓處,春在野人家。”如果用詞中這句來描述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
“追琴敲石屋,把盞品毛茶。”在三草詩友的空間里留言,三草回復,是親歷實景,並解釋說,是尋着琴聲去石屋的,品的毛茶是毛尖。這一句很美。但沒看到三草解釋時,我對毛茶的理解並不是毛尖。而是帶梗的茶葉,有種甜味兒,我在今年成都的國際非遺節上買的。前幾天才喝完。剛讀到這一句時,我不但想到了那種在成都買的毛茶,而且想到了汝州桃花谷、風穴寺一代山間村民常喝的那種毛茶。味道都有一種甜味。“水為茶之母。”也許是山泉水的緣故吧,故鄉的風穴寺漣漪亭后的龍嘴常年噴出的水煮出來的毛茶,回甘悠長,綿綿不絕。那年我尋聲而去,在石牆草屋的房后,吹出優美笛音的是一個白髯老者,他身邊卧着一隻大黃狗,不遠處是一群吃草的羊。與老者聊天,他給我倒了一杯隨身壺中的茶水,說“是山泉泡的毛茶,喝一杯吧。”那味道甘醇清幽,至今難忘。每次想起石屋旁的那位老者、那杯毛茶、那隻優美的笛音,遠在天涯的我,心中總是湧起一種鄉情。所以讀到三草的這一句時,不由留言相問,“真的假的?”我懷疑是三草去了我的家鄉汝州。
“門前秀逸蕙蘭花。”是在信陽時見到的情景,她每年春節前都發往全國許多地方,她告訴我,“這是我們的信陽蘭。”她的家裡、門前都是一盆盆的蘭花。大家都叫她阿惠。阿惠天生一種質樸、純凈、優雅的氣質,就像她家的信陽蘭一般。離開信陽已經許多年了,想想過往的那些事情,如過眼煙雲一般。“莫問城中何許事,欲此種桑麻。”在汝水岸邊,揉泥做陶燒窯,從汝瓷到汝陶、到大唐紅、到澄泥硯、到翡翠綠、到顏如玉、到汝陶壺......我一心與泥土溶於一體,汝陶就是我種的“桑麻”。在探尋汝窯這一國家級非遺技藝的傳承之路、市場之路時,我從北京來到深圳,來到這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讀到這一句時,我在想我這不是在深圳“種桑麻”嗎?前天去了前海、今天又參加了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的路演會,今晚重讀老鄉的這闕詞,愈發覺得深圳就是我“欲此種桑麻”的地方。不知為何竟有這樣的感覺?問自己的同時,再一次地品讀“莫問城中何許事,欲此種桑麻。”
讀三草的《蘭亭夢令.尋春》 標籤: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