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思想鉤沉>雜文三

雜文三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文化雜談

  文化這一概念有多種含義,有廣狹之分。廣義的文化包括精神文明以及人們創造的物質財富。以意識形式存在的思想、知識自不必說,實物形態的琴棋書畫既是文化發展的成果,又是文化具體物自身。企業文化包含文化設施,服飾文化離開了服飾本身,服飾文化便也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少細類文化是以具體可見的物質形態存在的,通過語言載體、經過思維整理傳播開去,形成觀念形態的文化。觀念形態的文化是實物文化的凝結、提煉和升華。如果有的實物文化在社會的發展中消失了,那後代的或異地的人們想知道那類文化的情形,就需要通過觀念形態的文化來了解了,——解讀觀念形態文化的載體(圖像、聲音、文字、符號)。實物文化生動、形象,但我們每個人時時都用實物文化交流是不可能的,有時見到實物文化是有困難的。所以觀念形態文化的產生和流傳,對鞏固人類社會的文化成果、推動文化發展有巨大意義。在古代,觀念形態文化的留存和流傳需要書寫符號,於是文字產生了。

  文化先於文字。如中國文字史,從甲骨文算起不過三千多年,而半坡文化距今已六千多年了。遠古壁畫文化也早於文字,儘管是粗糙的。文字的出現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文字對學習、理解、繼承觀念形態文化的重要性,可以從文化的狹義上看出來。狹義的文化指受教育的程度,如“我六年級文化”;有時指認字的多少、認不認字,如文盲常說自己“沒有文化”。雖然大家習慣這樣講,實際上並不正確。文化的載體不只是文字,還有其他媒介。人造物本身都傳達一種文化信息。“文盲”這個詞現在是“不認識字”的意思,其實文字盲不等於文化盲。生活中,除喪失思維能力的人以外,文字盲雖然不少,也應掃盲,但純粹的文化盲是沒有的。

  文明與文化俱來,文化與文明同步。人類社會的文明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自進入文明社會,人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受着文化意識的熏陶。從文化意識滲透的無遺漏性、從文化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可以看到文化“化天下”的巨大影響。

  1988、8、26

  談文化積澱

  文化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廣義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狹義單指科學知識體系及其表現形態。按狹義的含義,科學知識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懂文字,就是有文化。按廣義的文化觀觀察我們人類、觀察我們社會,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文化,文化,教化天下;教化,政教風化,教育感化。今天,文化熏陶無所不在,文化的影響已滲透進我們衣食住行一切方面,就連人們常說的大自然,純自然已經很少,多數是打上人類烙印、留下人類影響的人化自然。以致於入蘭芝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習以為常,反倒覺不出文化的存在。文化氛圍愈是無痕,文化的浸洇便愈深。中華民族文化歷史長、文化地域寬、文化內容廣、文化受眾人數多,是泱泱文化大國,文化古國。

  舉凡七十二行——社會的各行各業,以及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都有文化積澱在其中。無論是行業技藝、還是知識學說、亦或是一部作品,沒有文化積澱便沒有文化意蘊,便沒有厚實感;顯得平扁,好像一個空殼,索然無味。

  熟悉了、繼承了傳統文化又隨時代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使傳統文化婀娜出新的文化風韻,這就有了貢獻,就是創新;雖然不是文化拓荒者,但至少不是文化庸人、文化掮客,可聊以自慰。

  1993、11、27

  談性文化

  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步是同步的,他們膠粘在一起,共同體現文化的巨大籠罩。文化給人類社會和人類自身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文化的影響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方面。因此,文化的分類研究、文化的細化研究才有了那麼多題目:企業文化、軍營文化、都市文化、古代文化、現代文化、東方文化、唐代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那麼,有沒有性文化呢?回答是肯定的,文化不能給自己的影響留下空白。“一個性醫生的手跡”說明了這個問題,證明了性文化的存在。

  人的脫離動物界不僅表現在有語言、會思維、會製造工具上,也不只表現在生活方式的不斷變革上,甚至也表現在性行為上。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由於文化的化入,人的性行為方式已較動物大不相同。不僅性行為避人(貓膩),而且還移情它物、移性它物,產生了性代替。就是說,人的性慾並非一定要有肉體交歡,可以用他物來承載。有時,言語、欣賞異性美、欣賞異性美的摹寫、把玩性對象的寄情物等,可消解或減弱性衝動,也可滿足部分性需要。這與淫穢物的性挑逗適成鮮明的對比,是一個事物的另一極,但是正極。正極是通過其他性承載物、性轉移物來化解性衝動;負極恰恰相反——它通過性行為的摹寫的刺激,通過第二性信號、第三性信號的挑逗,引起性衝動、加強性衝動。

  人類的文化進化同時也是文明的進步,性文化的進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在性上的表現。

  1993、11、27

  給人類知識添片瓦

  技術講究發明,科學重在發現。無論發現或發明都不易,都得付出艱辛的勞動。創造、建立理論,比一般的技術發明和科學發現更難。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思想,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以及其他著名科學家、理論家的重要理論成果,其創立的艱難、意義的重大、對社會進步的指導作用,盡人皆知。在人類的認識史上、在真理的長河中,理論巨人畢竟是不多的。我們大多數人做的是理論宣傳和理論闡釋,在宣傳和闡釋中稍有新的發展,貢獻一點新成果,這就是給人類知識添磚加瓦。有的理論是眾多人或是同一時間集體創造的、或是不同時間逐漸完善的,這眾多人中個人添磚加瓦的作用顯而易見。對前人的學問從各種角度、從各個方面進行解析,這樣的理論闡釋和學術發微雖然不驚天動地,但在闡釋中有新的深入、新的拓展,產生了新的聯想,做出了新的假設,滲進了自己時代的內容。——這就把前代人的思考向前推進了一步,這也是貢獻,也是學術上的成功。我們人人給人類知識添片瓦,科學之塔便越來越高,科學殿堂便更燦爛。

  1993、11、26

  古警語的現代價值

  讀古書,就是與古人交談,同古人進行心智的交流,暗潛着思維的較量。許多時候我們讀到精妙入微處,拍案叫絕,佩服古人的睿智:他們的認識那麼深刻,話講得那麼周密,思想那麼宏闊!

  深刻的思想、精彩的議論在浩瀚的古籍中隨處可見,舉不勝舉。我掬幾朵浪花為例:

  關於醫德,希波克拉底說:“我一定盡我的能力和思慮來醫治和扶助病人,而決不損害他們。”“無論我走進誰的家庭,均為患者之福利為前程,務其不陷於腐敗和墮落。”

  關於人要奮發有為,弗蘭希斯·培根說:“人生最美好的輓歌無過於,當你在一種事業中度過了有價值的一生。”

  關於繼承和創新,劉開說:“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開獨造之域。”

  關於真誠可貴、虛偽可鄙,明洪應明著的《菜根談》說:“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面目可憎,獨具則形影自愧。”

  關於人要謹慎,不幹蠢事,清廉不貪,《韓詩外傳》說:“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關於學與思、知與行,孔子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這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哲人的沉思,雖然經過亘古的年月,歷史的塵埃也沒能掩住真理的光輝和智慧的光芒,惠澤滋潤着一代又一代。明白這一點便不難發現,現在報刊上絕大多數議論不過是古語意義的重複。只因古警語矇著古文化的面紗不能直接進入現代人的心扉,才需要用當代人都懂得的語言再進行表述,揉進現在的社會軼聞和生活事例;有時穿插古警語,使文章增色。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