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重陽節,我們做兒女的應該為老人做點什麼呢?首先想到的就是買些禮物給老人送去,去看看老人,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說說外面的事情。我認為,孝敬老人不但但體現在重陽節、春節等節日,而是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處;不但但體現在一朝一夕,而是落實在平常的歲月中;不但但體現在一件禮物上,而是平常的瑣碎事情中。
現在老人大多在經濟上都能自立,一般不需要兒女的補貼,她們需要更多地是兒女的關心和幫助,常去看看老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她們的行動已不是很方便,替她們分擔一些家務(如洗洗衣服、擦擦玻璃、打掃打掃房間),陪着洗個澡,一起散散步,常在一起吃頓飯,對她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幸福。
孝敬老人,就不要再讓她們為我們擔心,帶給老人一張陽光的笑臉。把自己的煩惱與不悅深藏,多說自己“成功”的一面,把敗走“麥城”隱藏。因為她們已經老了,已經沒有能力為我們再分擔什麼了,你讓她們知道你的“難處”,只能增加她們的心理負擔。不要讓她們再為我們擔驚受怕,我們已是成年人了,我們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贍養老人、撫育孩子的家庭責任,擔當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論語》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就是說老人健在的時候,要圍繞在老人膝前身後,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就是孝敬。但是隨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現在出外做事、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不能做到在身邊盡孝了。這種情況下,一個電話、一句問候,都會使老人一顆牽挂地心放下來。經常給老人打個電話,問候問候老人,說說自己的近況,儘可能地常回家看看。如果有可能、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老人接到身邊陪伴一段時間,即使老人看到了異域的風光,又使老人了解你的生活環境和工作近況,還享受了天倫之樂。
家有老是塊寶。老人在,家就在,我們匆忙的腳步就有了方向。無論多遠,無論多麼疲勞,只要想到那雙期盼我們的目光,只要看到慈善的雙親,腳步也加快了,心情也愉悅了。在老人面前,靈魂與軀體就找到了棲息地,所有的細胞都放鬆了,找到了港灣的感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孝敬父母、疼愛孩子、體貼愛人、善待朋友。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唱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可不容易。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的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會永遠無法盡孝,因為孝心不能等待!
我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孝順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首位。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更況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