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世俗評說>遙遠的孔子,今人的快樂

遙遠的孔子,今人的快樂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人生的成長,不只屬於生理的,還有心靈。可是,就像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偶會患些病恙一樣,心靈也會患病。藥物,是治療身體病恙的,而醫治心靈的良藥,是手捧一本充滿人生哲理和處事做人道理的書籍,慢慢品讀。

  讀罷《于丹〈論語〉心得》,掩卷而思。這是一位纖弱女子發出的脈脈心聲,然而卻有着發乎心止乎情的風格,有着敢言敢諍的風骨。能於喧囂中自辟靜土,焚香品讀古書,在現實中,于丹老師的精神着實令人嘆服。孔孟、老莊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逐漸被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所取代,思想境界的純潔高尚似乎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笑柄。而于丹老師卻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她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的感悟娓娓道出,將灰色的孔子自然而然地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這是道德品性的一次升華,讓人領略到的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情感智慧。

  于丹老師說:“《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花未全開月末圓”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有缺憾和苦難,才會激勵自己去努力去奮鬥,而後感動於努力所獲得的成功。常常浸泡在蜜糖里體會不出香甜的滋味,只有經歷苦難才真正體會到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人生,彷彿殘缺一角的“圓”,只因殘缺而走走停停磕磕絆絆,因而在旅途中,才得已一邊行走人生,一邊欣賞鳥雨花香。如若苦苦掙扎着追求那殘缺的一角,將“圓”修復地過分圓滿,人生便會一路飛速前行,風在耳邊呼哮,看不見鮮花垂柳,聽不見小鳥啼鳴,來不及欣賞來不及回味,人生便匆匆而過。蒼白沒有回憶的一生,應該不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殘缺亦是一種美麗,因為殘缺才讓我們有了足夠的機會去欣賞人性的美麗。人生本來不圓滿,不然人類就沒了遠大的理想與夢幻般的追求。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也猶如高山上一顆蒼松高不可攀,而于丹老師卻用她聰慧的雙目,把一般人很難讀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細細解讀給我們,使那些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讓誨人的哲理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內心,她帶領着我們超越了時空,讓兩千年前的聖人踱步於我們眼前,孔子,沒有了聖賢的架勢,慈善溫和、平易近人,時時傳播着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讓今朝的我們受益匪淺。

  其實讀一本書,人與人在其中吸取的養料各不相同,所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更不會相同,讀書之人只要各取所需,選擇作者用心靈感悟出的優秀之筆,談談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種讀書收穫。

  只因身為人母,在整本書中,我便很欣賞于丹老師所說的“非愛行為”。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身為父母,就要在社會中堂堂正正地站立,就要做一個最好的自己。而肩挑家庭與社會兩任重擔的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更大的重任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好我們的後代,要讓我們生命的延續能夠獨立地成功地在社會上生存。

  想起中國,令人憂患的那群不能自食其力的“啃老族”,他們有許多都是已過而立之年的為人兒女者,卻始終不能獨立。他們不肯去勞動,工作拈輕怕重,事事瞻前顧後,怕吃苦怕受累,不會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經濟,從而不能體現自己的生存價值,彷彿永遠要生長在父母堅硬的翅膀下,不敢經歷風雨。造就了這樣的兒女,罪責其實就在於父母,有些父母雖然自己在工作方面很成功,但給予孩子的愛卻不是成功的愛。他們從孩子一降生,事事包攬,努力讓孩子在自己溫暖的羽翼下快樂生活,從而使孩子自小便喪失了基本生存的能力。其實,人生匆匆,父母再成功也將走向衰老,父母的翅膀終有一天會失去揮動的力量,可是人生的成功不可戛然而止,如何要人生的成功能夠無限擴大,無限蔓延,就需要為人父母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教育孩子,讓他們在我們的成功教育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社會中健康地生存。孩子不依靠父母的獨立,便是我們一生的終極快樂。

  讀《于丹〈論語〉心得》給我的感悟很多很多,“《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一個人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打造心靈的快樂,不需要華美的雕飾鑲嵌在身體的外在,而需要用一顆安寧單純的心去享受生活。

  常讀書的人心靈單純,很少有私心雜念,因着美好的書籍會使人同樣想像着美好的事物。捧一本書細嘗慢品吧,書中的滋味會讓你爍口盈杯,余香脈脈……



遙遠的孔子,今人的快樂 標籤:快樂的大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