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在全省下派幹部動員培訓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同志們: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縣區的同志向即將到基層赴任的同志們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省委組織部表示衷心的感謝!我覺得,省委選派省直優秀中青年幹部到農村基層工作,不僅是全面鍛煉培養幹部的重要舉措,也是對我們基層工作的極大關心和支持。尤其是這次在十六大召開之際,省委組織這批優秀幹部下派基層,更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今天,省委組織部青干處的領導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基層情況,我感到十分榮幸,又覺得壓力很大。我先作個自我介紹,我叫楊國志,生在農村,長在基層,當過教師、中學校長、縣委宣傳幹事、市委辦科長,年到縣任宣傳部長,后又兼任縣委辦公室主任,年任縣長,去年月份擔任縣委書記至今,在一個縣一干就是年。在縣裡工作已九個年頭,多年來的基層工作,雖然談不上有經驗,但也有不少感觸和體會。按照青干處的安排,藉此機會,我把縣區工作的基本情況和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給同志們作以簡要介紹,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主要談三個方面:
一是簡要介紹一下縣區工作的基本情況,以便大家了解現在縣區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特點。
縣級政權是黨和國家設在基層的職能相對完備的一級政權組織,處於黨的組織結構、國家結構以及全局工作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是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權穩固的基礎。縣區地位如此重要,工作千頭萬緒,同志們下去后要想儘快進入角色,開展工作,就必須首先吃透情況、熟悉情況,抓住重點,關注難點,把握特點。
關於縣(區)工作的重點,雖然各地情況不同,各有側重,但概括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二是社會穩定,正如陳奎元書記講的,“穩步紮實抓發展,全力以赴保穩定”。
首先要抓好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抓好經濟發展,既是黨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的集中體現。如果一個地方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就說明那個地方的工作有成績,幹部有成色。如果一個縣經濟老是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就只能說明那裡的工作沒有干好。在一個縣為官從政,就一定要從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團結和帶領廣大幹部群眾擺脫貧困,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會支持我們,擁護我們。
同時要確保穩定。如果一個縣老出問題,今天這裡殺人,明天那裡搶劫,再加上群眾集體上訪不斷,四處冒煙,搞得終日人心惶惶,不得安寧,就沒有心思抓發展,搞建設。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所以必須全力以赴保穩定。
那麼經濟發展怎麼抓?當然有很多途徑和辦法,但簡而言之就是三句話,一是抓改革,二是抓開放。三是抓創新。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改革是大勢所趨,只有革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陳軌舊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的新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開放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當今時代的鮮明特徵。在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今天,各地競相發展的態勢十分逼人,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縣域經濟,特別是比較落後的縣區要加快發展,僅靠自身的力量遠遠不夠,不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借力發展、借勢起跳是趕超先進、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無論是改革或是開放,核心點都在於創新,都在於與時俱進。沒有與時俱進和創新能力,改革就無從談起,開放就無從談起。江總書記在十六大報告中用了九十多個新字,從中可見創新對於推動我們的改革開放多麼重要、多麼必要。
維護穩定怎麼抓?主要也是抓兩手:一是抓教育,二是抓法制。抓教育就是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強廣大幹群的法制觀念、紀律觀念,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把人的思想引導到發展經濟、發家致富上來。無事就會生非,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幹事創業上來,是保持穩定的治本之策。抓法制,就是在抓好法制建設、依法治縣的同時,對那些目無法紀、尋釁滋事,故意製造事端的人嚴厲打擊,毫不手軟。通過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實施依法治訪等多種手段懲治壞人,弘揚正氣,起到打擊一個,震懾一片,教育全民的作用,確保社會政治大局持續穩定。大家很快就要下去投入縣(區)的實際工作了,我想除了應當始終把握髮展和穩定這兩個總體性、長期性的重點工作外,還有必要了解一下當前縣區基層的具體重點工作。目前縣一級共性的工作重點大致有這麼幾項:首先是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六大精神,這一點無疑大家都十分清楚。同時,還要抓好機關幹部駐村工作,這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全省縣級工作的重點。再一個是大部分縣區年前年後要進行縣區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這是基層幹部群眾十分關注的一件政治大事。另外,時值年未歲尾,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稅收入庫、冬修水利、雙節穩定、困難群眾的生活安
置等也是近期比較緊迫的工作重點。
關於縣(區)工作的難點,我覺得千難萬難,但最為突出的,我看是兩個:一是財政增長難,二是農民增收難,縣區的同志無不深感頭痛。有的說自己是“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也有的說自己的財政是“吃飯財政”,事實上,有很多縣連“吃飯財政”的標準都達不到。特別是稅費改革后,農民負擔確實減輕了,但縣鄉財政緊張問題仍十分突出。現在基層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中央已富裕,省里是小康,市裡吃飯心不慌,最窮莫過縣和鄉。如何增加財政收入,可以說是縣區考慮得最多的問題,但按縣裡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稅政策,農業這一塊潛力不大,主要得靠工業。但這幾年的縣域工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縣辦、鄉辦企業普遍不景氣,新上企業又很難,並且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現在縣級財政的狀況是,一方面新的財源增長點不多,財政增收十分困難,而另一方面增資增人、社會保障等剛性支出又不斷加大。但財政再難,幹部教師的工資必須發,正常的辦公辦案經費必須保證,否則就要出問題、出亂子。再拿農民增收來說,制約的因素也很多,調整農業結構需要一定的過程,勞務輸出的條件也大不如前,寄希望於提高農產品價格已不現實,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衝擊很大。農業是縣裡工作的大頭,農民不富則農村不穩。破解農民增收這一難題,任務非常艱巨。
除了以上兩大難題,農村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而又十分棘手的熱點問題。特別是目前的體制轉軌變型時期,一些固有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又不斷產生,新舊矛盾交織出現,以致出現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窘況。比如怎樣處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發展農村經濟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調整農業結構,實行土地規模經營,但土地經營權在農民手中,上級又有年不變的政策,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群眾思想不通,縣鄉調整農業結構的規劃就很難落實,如果硬推就可能引發不穩定因素。現在農村就有這樣的說法:分田到戶不靠你,法律撐腰不怕你,出了問題我找你,解決不了我告你。又如減輕農民負擔與興辦農村公益事業的矛盾。像建校辦學、修路辦電等這些直接關係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都是我們必須得干而且必須干好的事情,干就需要錢,而縣鄉財政很困難,農民負擔又是碰不得的“高壓線”,沒錢難辦稱心事,但辦不好這些事群眾又有意見。還有一些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如農村宅基地問題,責任田承包問題,以及鄉村幹部處事不公、財務不清、權力之爭,困難及破產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安置以及城鎮建設、道路建設拆遷賠償等等,都是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再加上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信訪穩定、處法工作等諸多一票否決,樣樣牽着“帽子”,樣樣不能迴避,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干不好更是不行,解決起來十分複雜棘手。可以說基層幹部就是在這種上級要求嚴、下級期望高、工作難度大的夾縫中生存的,處在一種各種矛盾交織、工作千頭萬緒的包圍之中。可以說,在縣區工作精神高度緊張,壓力非常之大,整天都是戰戰驚驚,如履薄冰,衝破這些包圍,實現難中有進,破解各種難題,力爭有所作為,並做到干成事、不出事,是我們到基層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於縣(區)工作的特點,我覺得有三點比較突出:
在全省下派幹部動員培訓會上的發言 標籤:幹部培訓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行政執法培訓 暑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