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會議發言>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培育龍頭企業

  發展現代農業

  河南省**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走以工帶農、工農互動發展的路子,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三個促進”: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糧經比例由70:30調整到60:40,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40,人均肉類產量居全省首位;促進了農民增收,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856個,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戶均年增收3700元左右,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883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622元;我們着力抓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我們緊緊圍繞畜牧、糧食、蔬菜等產業,大力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已培育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0家。同時,我們更加註重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係,引導企業在農村建基地、聯農戶,使田間地頭成為工業生產的“第一車間”,使農民群眾成為龍頭企業不在編的員工,進而帶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二是建設畜牧養殖基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以培育100個養殖小區、1000個規模養殖場、1萬個養殖專業戶為主要內容的“百區千場萬戶計劃”,通過採取對規模養殖業實行免費防疫或補貼防疫等政策措施,促進畜牧養殖業的規模化。

  三是健全完善市場信息網絡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先後投資8600多萬元,建立了**農業信息網、氣象興農網、蔬菜信息網等市級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和二縣三區5個縣級農業信息服務平台,設立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的基層信息服務網點54個。開通“農技110”和“植保120”熱線電話,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遞給千家萬戶。

  四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強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為重點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開展農業科技承包活動,全市有926名科技人員參加了農業科技承包,承包項目區經濟效益平均每畝達到2000元以上。全市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到50。

  五是搞好農民培訓保障現代農業發展。強力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去年培訓人員7055人,開展技能性培訓2.6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3萬人。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大力調整結構

  加速經濟轉型

  遼寧省**市既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又是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任務艱巨而緊迫,調整結構是**轉型振興的基礎和支撐。

  **市將發揮毗鄰瀋陽的優勢,以沈撫一體化為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是調整五大結構: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工業方面,着眼於做大做強傳統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圍繞“煤油電鋼鋁”五大支柱,實施“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煉化生產基地;抓住撫鋁加入中鋁的契機,加大擴能改造的力度,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鋁系列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鈦鎂系列生產基地;繼續擴大兩個電廠的產能,鞏固提升電力生產基地的地位;圍繞裝備製造業,通過招商和企業改制,將**建成船用發動機生產基地、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生產研發基地和建築機械生產基地。農業方面,在綠色、特色和精品上做文章,圍繞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區域規模、品種規模和總量規模。三產方面,重點發展旅遊業。

  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原材料資源豐富,但加工度低。為此,**確定了將**由資源型城市向資源深加工型城市轉變的思路,重點延長四條產業鏈:一是石化產業鏈,大力開發“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下游產品,將**建設成為全國精細化工基地、塑料工業基地和石蠟加工基地。二是裝備製造產業鏈,圍繞鋼、鋁、銅等原材料資源,發展建材、模具、電纜、工程機械、壓力容器、煉化設備、船舶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等,形成與瀋陽相配套的裝備製造業。三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利用東部山區豐富的綠色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四是油母頁岩深加工產業鏈,形成煉油、發電到建材等行業的延伸。為了推進資源深加工,**利用棚改騰空土地和城市廢棄地,規劃建設塑料深加工、鋼鋁深加工、石蠟深加工和機械製造等四個工業園區。

  三是調整所有制結構。鼓勵支持駐撫央企、省直企業做強做大,同時加快發展民營經濟。

  四是調整城鄉結構。通過改革財稅體制等措施,進一步調動縣區發展積極性,通過強縣壯區增強全市經濟的總體實力。

  五是調整城市布局結構。按照“人居向渾河沿岸集中、工業向外圍園區集聚”的思路,加快城市布局調整。改善城市環境和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來源於,歡迎閱讀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九五”以來,雖然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全市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的主導產業以支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被提上日程。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市委、市政府組織編製了《**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全市重點發展石化、裝備製造、塑料和建材、綠色有機食品、服務業等五大接續產業,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非採油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70,基本形成多元產業共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

  圍繞重點促進五大接續產業發展,全市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了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全市啟動建設了船舶修造產業園、石油高新技術產業園、食品工業園、塑料工業園、精細化工園、晨宇工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設立了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的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了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政策措施的促進使全市項目建設出現了良好發展局面。

  “十五”時期和剛剛過去的2006年,全市已經竣工和開工在建的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接續產業項目597項,項目總投資503億元,已完成投資160.9億元。其中竣工466項,完成投資139.3億元;在建131項,完成投資21.6億元。在這些項目中,屬於石化、裝備製造等五大接續產業項目共535項,完成投資146.7億元,占接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的91.2。已有遼河石化公司100萬噸超稠油延遲焦化、宏冠造船等412個項目竣工投產;遼河油田裝備製造基地、晨宇集團石油套管加工等123個項目開工在建。一批投資規模大、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取得實質進展。(本報記者李巍整理)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促進經濟發展抓好環境建設

  2006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多項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綜合實力躍上新的台階。全市生產總值達6068.41億元,增長14.7;工業總產值達8102.82億元,增長16.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729億元,增長15.1。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節能降耗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8.17億元,增長15.8。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達36321元,增長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850.66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88.27元,增長10。

  着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了一批創新平台和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動漫網游產業發展基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技企業孵化網絡,有力推動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18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1。

  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2006年,**共投入256.28億元,繼續推進了一大批對**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鐵路新客站、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白雲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按計劃推進。全市地鐵通車裡程已達116公里。城市飲用凈水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已有60萬人喝上了乾淨衛生的直飲水。天然氣利用第一階段工程以及一批電力電網工程建成投產。為改善居住環境,完成“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16條主幹道林帶、13個近郊林區、119處園林景觀,完成613個採石場、采泥場整治復綠工作,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3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6。中心城區五大污水處理系統已經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9,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2008年,**市着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一是着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十年建成創新型城市為奮鬥目標,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着力推進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三是着力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四是着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調整外貿發展戰略,實現出口與進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的協調發展。五是着力加強城市環境建設。六是着力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各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社會公共事業方面的投入。(本報記者鄧海平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劉永忠———

  發揮區位優勢提升綜合功能

  江蘇省**市是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為積極發揮區位優勢,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區域緊密合作,重點在三個方面要尋求突破:

  一、迅速提升港口綜合功能,加快構築沿線地區物流大通道。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一是擴能增量,加快建設億噸大港。積極把港口建設納入西部大開發配套基礎設施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同時加強與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航運旗艦合作,加快推進港口深水航道、大噸位生產泊位、專用疏港通道等重點工程建設,力爭2010年前吞吐量達1.2億噸,集裝箱運量達到400萬標箱。二是統籌規劃,大力發展以港口為主載體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港口和區位優勢,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把**建設成為服務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資源配置的信息港。實現區港一體化,集國際轉口貿易、保稅倉儲、進出口加工、金融服務為一體,為陸橋沿線地區擴大開放開發提供更廣闊的平台。三是強化協調,不斷提高口岸服務水平。加強口岸單位協調配合,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與西部省區市訂立快速通關協議,落實集裝箱運輸“綠色通道”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橋頭堡和便捷出海口岸的服務功能。

  二、切實擴大對外開放優勢。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標籤: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