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兒科醫生假如我是病人演講稿
有人說生命就像一條活潑的魚,既能無拘無束地遨遊也能成群結隊地覓食。但是,如果這條魚受傷了,而且它還是一條未成年的小魚,它會怎樣一種的感受,它最需要的又是什麼呢 是同伴的關懷、父母的照顧還是能擋風避浪的處所 作為醫護人員,我們又能為她做些什麼呢?
假如我是病人,是一個小孩,我的病使我很難受,醫生的葯可不可以不那麼苦,護士姐姐打針可不可以輕點再輕點,病房裡的小朋友會和我玩嗎 爸爸媽媽會來陪伴我嗎 我還可以上學嗎
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又會有怎樣的要求呢?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要求住的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要求管床醫生擁有良好的醫療技術和醫德;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要求責任護士擁有過硬的操作技術水平;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希望病房安靜明亮整潔;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希望醫生用對葯、避免做不必要的檢查;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希望每日看見護士有關懷的眼神、面帶甜美的微笑;假如我是病人家屬,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夠在短時間內痊癒、康復出院。或許有太多的假如,但在我們兒科確實存在。
當病人在忍受病痛的刀口上打滾的時候,當他用喊着疼、哭着、鬧着、痛的時候,當他們用無助、擔憂的眼神望着我們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醫療技術和藥物,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關懷。我們兒科的病人是小孩,大家都知道“年幼無知”這句話吧!面對穿白大褂的醫生和護士,在他們的眼裡是可怕的,見到他們就意味着打針、吃藥與恐懼。這時我想我們不僅要從心理上理解孩子的病苦,更要想着“假如我是孩子父母”我會怎樣?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照顧孩子,去理解病人家屬的緊張心情,才能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病人家屬。記得一位老護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愛自己的職業,以病人的笑為笑,以病人的苦為苦,在奉獻中找到自我和人生的價值。”是的,解除人們的疾病痛苦、維護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始終是我們科和全體醫護人員的根本任務。
“假如我是病人”這句話是雙贏的。我們只有懷着“假如我是病人”這顆心,工作起來才能切切實實地貼到病人的心上。也正是只有懷着這顆心,病人的心才會真真正正地拿出來,讓我們去讀,去聆聽。而病人才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的心意。在我們兒科,不單是要有“假如我是病人”的意,更要有“假如我是病人的父母”的心。如果現在我遇到了那條受傷的小魚,我會說:我願做那浩瀚的大海,用廣博無私的愛盡情揮灑襯出生命的輝煌與美麗!
《兒科醫生假如我是病人演講稿》來源於,歡迎閱讀兒科醫生假如我是病人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