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婦產科醫生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這樣的題目閃入我的視線時,我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個小故事。一名老人去商店,快要走到門口時,走在前面的年輕女士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他進去后才鬆手。老人向她道謝,女士說:“不用謝,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這種時候,也有人為他開門。”故事雖小,卻揭示出了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準則,那就是換位思考。古往今來,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馬太福音》的“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們,說著大意相同的話。
時至今日,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時代最強音。而人是和諧社會組成的基本元素,健康則是人的基本權利,和諧的醫患關係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則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醫生,站在這裡,病人那一副副充滿焦慮的臉孔、忐忑的神情和擔憂中夾雜着期望的眼神在我的眼前不停閃現。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響起:假如我是一名病人,我會怎樣?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懷着焦慮而又緊張的心情踏入醫院時,我希望有一名笑容可掬、親切熱情的導醫告訴我一個清晰的就醫程序,不僅平復我緊張的心情,更讓我迅速準確的找到需要就診的專科。當我在焦急的等待就診時,我希望有一名醫護人員能對我說一聲“對不起,讓您久等了,我們會儘快安排您就醫”。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來到醫生面前時,我希望我的主診醫生和藹可親,能耐心的聆聽我的病情,不會因為我的絮絮叨叨而對我不耐煩;當
我急切的想要知道疾病會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時,希望醫生護士不要因為平日里見慣了各種疑難雜症而對我的疾病不屑一顧,希望能理解我
內心的憂慮與不安,體會我看到病友被疾病折磨時情緒上的波動,及時的給予疏導,讓我正確看待疾病,不至於過度緊張。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因為需要進行各種檢查而拿着驗單在醫院的各個樓層之間盲目尋找時,我希望能有一名耐心的護士告訴我各類檢查地
點的準確位置。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需要住院時,我希望醫護人員能告訴我將要做什麼檢查和治療,可能會有哪些不舒服,需要我怎樣配合。當進行檢查
時,能用溫柔的話語告訴我“很快就好了,不用緊張,如果有什麼不舒服一定要趕快告訴我”,好讓我緊張不安、七上八下的心臟呆在它應有
的位置。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躺在病床上,我希望醫護人員能給予我細心的照顧,每天都能詳細的告訴我身體的狀況,讓我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
當我無助絕望時,希望醫護人員能給我安慰與鼓勵,哪怕是一個關愛的眼神,一絲溫暖的微笑,一句溫馨的話語,也能點燃我對健康的希望,
使我在病痛中看到生命的曙光。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對醫療費用有疑問時,我希望工作人員能給我耐心的解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發生。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痊癒離開醫院時,我希望醫護人員能清晰的告訴我以後要注意的事項,以減少我再次遇上病魔的可能。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假如上面的一切假如都能成真,我將終生銘記這個醫院。在這裡,我不僅獲得了健康,更學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將心比
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有什麼理由不為我的工作對象付出真心呢?
當我從假如的思緒中走出,回到現實,把目光重新投向身邊時,我不由欣喜地發現,原來,許多假如已經成為現實。在醫院各主要出入口,導
醫和指示牌在悄然增多;為解決患者候診時間過長問題,而採取的預約服務正開展的如火如荼;面向社會的各類健康知識講座也越來越多。不
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在換位思考,並且踏出了一小步,但卻是關鍵的一步。它標誌着一種工作理念的轉變。我堅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我們
的悉心呵護下,這種理念必將在我們身上生根、發芽,盛開出絢麗的和諧之花。
《婦產科醫生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來源於,歡迎閱讀婦產科醫生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