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按照區紀委、民政局黨組織的要求,我具體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和省紀委《關於加強工作紀律的六條規定》。通過學習,使我對“三個代表”重要講話精神有了新的認識,現結合有關講話精神談幾點體會。
一、 始終堅持"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
基、力量之源。
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抓黨的建設,同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要求是一致的。推進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都應貫穿"三個代表"的要求。各級黨委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抓住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這個根本,圍繞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建工作。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礎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這些都是現階段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和就業方式等的多樣化還將進一步發展。這必然會給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帶來深刻影響,給我們黨執政和領導各項事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社會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對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成為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是由它的職能和作用決定的。只有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才能保證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各項工作和群眾中去,才能及時排除和戰勝各種錯誤東西的干擾,才能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政治基礎,從而為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強大的動力與保證。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這種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充分認識。
二、 加強黨員幹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
需要。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正在進行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變革。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形勢更複雜了,任務更繁重了,工作更艱巨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決不是可有可無、無所作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為的。實踐告訴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們的事業就能更好地發展。在九八年抗洪搶險、九九年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反對李登輝分裂祖國的所謂"兩國論"、反對"FLG"邪教組織等鬥爭中,人民群眾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熱情和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了強大的聲勢。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軟弱,一抓得不緊,錯誤思潮泛濫,人們的思想亂了,人心散了,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一九八九年那場政治風波的發生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於國際國內的複雜因素,我們在思想政治領域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國思想政治領域的矛盾和鬥爭是長期的複雜的,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會是十分尖銳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變,各級黨組織堅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不能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變。
三、要發展就必須要有新思路。
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兩個根本性轉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就是新世紀之初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思路。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低,工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後,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還不高。這些問題如不加緊解決,就難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難以增強我國發展的後勁。從國際範圍看,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加緊進行結構性調整。美國自八十年代以來進行的以信息化為重點的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九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亞洲金融危機迫使有關國家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克服經濟結構性缺陷,亞洲一些國家的結構調整已經取得進展。印度經過多年努力,航天、信息特別是軟件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果斷地抓緊進行結構調整,否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對經濟結構的問題,認識早、調整快,就主動;見事遲、調整慢,就被動。我們必須抓緊做好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全黨同志必須統一思想,下決心干好結構調整這件事,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爭取在產業結構、布局結構、所有制結構等方面都取得明顯的進展。
改革是社會主義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途徑與動力。從世界歷史進程看,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還處在實踐和發展的初期。鄧小平同志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這就給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事業打開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要隨着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我們進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使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說到底,是一個體制創新的問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不改革,不進行體制創新,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出路。二十多年的改革實踐,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很好的基礎。繼續推進改革,難度會更大,工作會更複雜。我們必須拿出一往無前的勇氣,在體制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絕不能有畏難情緒。任何改革都要進行利益關係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定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使改革的推進既積極又穩妥。
四、人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保證。
實現我國跨世紀發展的目標,必須大力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馬克思曾經說過,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近一百年全世界所創造的生產力又比以往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世界生產力快速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二十一世紀,世界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必將發生新的革命性突破。對此,我們必須有充分的估計。我們必須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創新,儘力縮小同發達國家在科技發展水平上的差距。這次全會提出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就是我們為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而採取的重大舉措。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表明,信息化對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全力推進,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爭取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推進科技進步,關鍵要創新。科技創新是提高科技實力的中心環節。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我們在世界科技領域中的位置。科技創新問題,說到底還是人才的問題。發達國家正在全球範圍內爭奪人才。培養不好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我們的事業就很難向前發展。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發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能夠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兩種優勢的創新機制,形成一個拴心留人的環境,培育一個爭相創新的氛圍,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發揮才幹。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要有緊迫感。各級領導幹部要拿出政治家的眼光和氣魄,積極支持科技及相關體制的改革,掃除一切阻礙創新的因素,努力開創一個人才輩出並能充分發揮各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新局面。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就會更加擁護我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我們黨的執政基礎也就能夠日益鞏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貧困人口、下崗職工等相當一部分群眾的生活還相當困難,人民對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強烈。要使十二億多人都過上小康生活,並逐步過上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任務十分艱巨。在整個社會生產和建設發展的基礎上,不斷使全體人民得到並日益增加看得見的利益,始終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全黨同志心中始終都要裝着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千方百計地為他們謀利益,帶領他們艱苦奮鬥,創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