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學習六中全會—科學發展觀篇

學習六中全會—科學發展觀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經濟特區成立25年以來,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迅猛推進,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已經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城市。當前,的發展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大轉型。從這種實際情況出發,要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和諧、效益,最根本的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轉變,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一、建設效益,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實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就是要擺脫對物質資本積累和自然資源的過分依賴,克服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瓶頸,主要通過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積累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來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過去25年,經濟的增長方式帶有明顯的粗放型特徵。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的各種制約因素逐漸凸顯出來,如剩餘可開發土地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空間有限;能源、水資源供求缺口過大;環境承載力已嚴重透支;人力資源開發不足等。要使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就必須努力實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堅持“產業第一”的方針,建設產業發達的。產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的優勢是產業,希望也是產業。25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產業第一”的方針,成功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發展壯大自己的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形成了在國內相對發達的產業,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以金融、物流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當前,加快經濟的發展,仍然要以發達的產業為依託,繼續堅持“產業第一”的方針,以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為核心,努力建設產業發達的。在繼續發展高新技術、金融和物流等三大支柱產業的同時,把文化產業培植成為第四大支柱產業。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積極實施適度重型化戰略,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從戰略高度着力培植有很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適當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優化產業組織。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同時注意產業的消長平衡。

  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自主創新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們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自主創新已經成為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第一推動力量。2004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中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達到56.7%?居國內最高水平?專利申請量為14918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國第一位;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達到3.67%,大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今後,我們要大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爭取在專利的申請、購買儲備、加工改進和產業化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選擇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重大戰略產品,依託大企業組織技術攻關,加強集成創新。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過程中企業的主體地位和企業家的核心作用。全面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加政府對自主創新的投入,積極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和人才積聚條件。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的。循環經濟可以使經濟發展的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降低到最小程度,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貧乏的大國,發展循環經濟對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這種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在高資源消耗的前提下實現的,繼續維持這種增長模式,將受到資源環境的嚴重製約。近年來,由於人口急劇膨脹和經濟快速增長,現有土地資源開發已近極限,水、電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環境污染特別是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為此,我們決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對經濟增長設定“四個下降”(即單位產出的土地、能源、水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四個方面指標逐步下降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硬約束。儘快建立科學的“綠色GDP”指標核算體系,並把它作為主要宏觀調控指標。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規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推廣清潔生產,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城市。嚴格控制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提高淡水綜合利用率,降低平均能源消耗水平。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和污水廢水綜合處理回用率。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特別是水環境和大氣污染治理。

  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建設知識經濟的。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發展知識經濟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過去25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發展了高新技術產業。2004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326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51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45%,佔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1/5強。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發展知識經濟對於合理開發人力資源、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克服資源約束、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今後將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通過“三個提高”(即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研究開發支出佔GDP的比重、全要素生產率或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三個指標明顯提高)來推進可持續、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發揮教育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提升人力資本,不斷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使人力資本積累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二、建設和諧,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特區建立25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日益突出,集中表現為: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社會矛盾日趨複雜和尖銳;城市社會管理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人口急劇膨脹,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矛盾不斷加劇等。要合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建設“和諧”的有效途徑。

  建設充滿活力的。真正的和諧社會,決不是一個死水一潭、沉悶呆板的社會,而必然是一個百舸爭流、充滿活力的社會。充滿活力既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源泉和基本特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改革開放催生的新興城市,到處充滿朝氣和活力。社會經濟生活的競爭氛圍濃、人們的競爭意識強;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移民”文化特徵十分明顯,“追夢”的激情十分強烈,不僅敢於創新,而且善於創新。我們一定要十分珍惜並努力保持和強化這些優勢,進一步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着力打造“活力”。為此,我們要更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知識和人才的價值真正得到體現,使成為各種人才施展聰明才智的大舞台;大力倡導競爭,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廣泛引入競爭機制,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態勢;積極鼓勵創新,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創新環境,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會各個領域煥發勃勃生機,把建設成為創業者的樂園。

  建設公平正義的。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從的實際來看,隨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原則在總體上得到了比較好的貫徹和體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改革發展的成果尚未讓不同階層的市民公平公正地共享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建設和諧將成為一句空話。為此,我們要下大力氣解決就業問題,確保戶籍人口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切實保障各方面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進一步深化分配製度改革,繼續推進“同富裕工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加強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重點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加快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從法律、制度、政策上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切實保障全體市民都能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建設誠信友愛的。誠信友愛是社會的凝聚劑,是實現人際和諧交往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證。一個沒有誠信、缺乏友愛的社會,不可能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作為我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最早實行對外開放,加之人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的這種“窗口”、“試驗田”和“移民”的城市特徵,無疑會使誠信友愛的原則經受考驗。自經濟特區創立之日起,我們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出了以“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為主要內容的精神,形成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同在一方熱土,共創美好明天”等一系列與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湧現出了許許多多體現誠信友愛的先進事迹和模範人物。我們一定要繼續保持這一優秀的精神品質,更加積極地營造誠實守信、團結友愛、人民和睦相處的社會氛圍。要繼續加大“關愛行動”的力度,積極扶持弱勢群體,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引導和鼓勵全社會興辦慈善事業,加快發展殘疾人福利保障事業,繼續做好義務獻血和義工活動;着力培育全體市民的家園意識,增強對的認同感、歸屬感;深入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公民教育,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建設安定有序的。社會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長期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也愈益凸顯。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的形象,而且會制約的發展。因此,打造安定有序的刻不容緩。為此,我們要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完善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健全社會預警系統,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堅持“打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完善基層群防群治網絡體系,推動社會治安進一步明顯好轉;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導群眾以合法理性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發揮社會自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性作用。

  建設民主法治的。民主法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20多年來,我們始終高度重視民主法制建設,注意加強和改進黨委對人大、政府、政協工作的領導,拓寬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渠道,增強了的政治合力。我們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和較大市立法權,制定了一批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規,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開展;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效率不斷提高。我們較早地開展了基層自治組織直接選舉的探索,較早地推進政務公開、企務公開、居務公開,創新了基層民主的形式和內容,調動了人民群眾依法參與民主實踐的積極性。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擴大人民的參政渠道,完善重大事項的聽證制度、公示制度和專家諮詢制度;切實用好兩個立法權,通過立法推動制度創新,努力實現政府職能和經濟社會管理的法定化;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改革,全面提高政法隊伍素質,加強執法監督,堅決遏制司法腐敗,切實維護司法公正。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就不會有人類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從的情況看,這些年,儘管我們的經濟指標上去了,但人與自然之間不和諧的問題卻日益突出。人口過度膨脹使得十分有限的土地不堪重負。是全國7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的廢水達標排放量僅占排放總量的33%,空氣污染也日趨嚴重。為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凈暢寧工程”、“梳理行動”,清查違法建築、違法用地,加大環保投入,基本上遏止了資源環境狀況惡化的趨勢,但人口、交通、違法建築問題仍然突出,環境質量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我們必須調整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模式,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統一。



學習六中全會—科學發展觀篇 標籤:科學發展觀 三中全會 五中全會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