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學習《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的體會

學習《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的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實事求是,尊重規律,走科學發展之路

  ——學習《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的體會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我初步學習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關於科學發展的論述。通過學習,我真切地體會到,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科學發展的過程。胡錦濤同志說:“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我對於提出科學發展觀的背景和依據,加深了認識。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向世人鄭重宣告:“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跨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他要求全黨加強學習,“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強調“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研究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找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導”;力求“更多地懂得客觀世界的規律,少犯主觀主義錯誤”。隨着社會主義建設熱火朝天地展開,他發表了一系列的講話,對現實的國情、具體的矛盾和各種各樣的關係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強調要“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決定方針、政策”,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十個重大關係,要重視“全面協調、統籌兼顧和綜合平衡,提倡照辯證法辦事”。又告誡全黨,“經濟建設是科學,要老老實實學習;如果對自然界沒有認識,或者認識不清楚,就會碰釘子,自然界就會處罰我們,會抵抗”。他還明確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群眾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群眾的迫切要求”。

  毛澤東同志的論述,闡明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黨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指引全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廣闊國度上,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並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前一時期,我國社會經濟從解放前所處的崩潰狀態中迅速恢復過來,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順利實現,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得到初步改善,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但是,歷史的真實還有另外一面。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出現過“大躍進”的混亂。那時,“極左”的思潮泛濫,“烏托邦”的狂熱膨脹,所提出的經濟發展指標,完全脫離實際,嚴重違背經濟規律。由此出現的全民大鍊鋼鐵的局面,給社會資源和生態帶來了浩劫;水稻畝產數十萬斤的“衛星”,給科學實踐和民生帶來了悲哀。“大躍進”造成的悲劇,留給了我們慘痛而深刻的教訓,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如果不講實事求是,不尊重客觀規律,偏離了科學發展的軌道,那麼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挫折。面對“大躍進”形成的亂局,黨中央及時作出了全面整頓的決策,對生產關係、發展速度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引導社會主義建設重新回到科學發展的正確道路,社會主義事業又煥發出蓬勃生機。直到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出現了整體社會的大動蕩。

  在改革開放、推進四個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對科學發展的論述內容豐富。鄧小平同志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並且強調,“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想問題、辦事情”。他還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要按價值規律辦事,按經濟規律辦事”。他明確提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江澤民同志進一步強調,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注意量力而行動,搞好綜合平衡”;“‘十五’期間,我們要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他又指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宏偉而複雜的系統過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他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指出“實現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其核心的問題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從社會主義事業的初創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幾十年來,全黨和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建設社會主義而艱苦探索、努力奮鬥,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更是舉世矚目。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關於科學發展的論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方針和行動策略,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為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途徑。總結我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規律,走科學發展的道路。也毋須諱言,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出現過一些曲折和問題,如全面的“大躍進”帶來了經濟“大倒退”、某些地區的“工業化”加劇了環境污染、某些“建設項目”破壞了生態平衡等,但這些正是由於背離科學發展思想所造成的惡果,從反面說明了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進入新世紀,我們黨確立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新階段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聯繫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關於科學發展的論述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學發展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至關重要,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我們在課程改革和實施中,要積極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切實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此,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解其內涵和精神實質;再自覺聯繫工作實際,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改進工作、提高水平。我感到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對自己做好工作和自我發展將是有力的促進。

  2009年3月26日

  以學生髮展為本 按教育規律辦事

  ——學習《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的體會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段講話,清晰地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以發展為第一要義,針對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反映了人民群眾嚮往過上美好生活的深切願望;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抓好發展也就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人為本,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表明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根本目的。而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才能保證社會健康向前發展和實現我國發展戰略目標,才能保障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和子孫後代的福祉;必須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才能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和重大關係,才能正確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從而成為我們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當然應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

  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我國的經濟非常落後,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也在迅速發展。

  一個“一窮二白”的大國辦教育,其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我國的“大教育”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我們正在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更加註重內涵、不斷提高質量,努力實現“強教育”的目標。

  上海的基礎教育,近十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上海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指導理念,編製了新的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編寫了新的教材並在試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使用。圍繞新課程的實施,中小學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了軌道。

  “以學生髮展為本” 的教育理念,強調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學生髮展,而且明確必須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所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反映了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徵,是完全正確的。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新編的課程方案突出了“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要求,明確了構建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完善學習方式為特徵,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誌,關注學生學習經歷和促進每一位學生髮展”;再進一步確定了由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組成的課程結構以及由這三類課程協調組合的課程計劃,編製了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樣的基礎教育課程,兼顧了學生髮展的各方面需要,有利於為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打好基礎,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上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按照整體設計、系統建設、先試驗再推廣的要求在逐步推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市教委進一步提出要加強校長的領導力、教師的執行力和教研員的指導力,並明確把着力點放在改善教學基本環節、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上,促進了課程的有效實施。

  但是還應該看到,上海的課程改革從課程設想到教學實施、從課程理念到教學行為,有明顯的落差。究其原因,涉及到教育的內部和外部,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課程的設計不夠完善、教學觀念的更新有些遲緩、培訓教師的工作不夠到位、配套改革的措施沒有跟上;又如教育價值的取向出現偏差、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夠合理,還有教育體制、教育環境方面的問題等。而考試評價改革的嚴重滯后,則是一個重要的直接原因。

  有人曾經這樣的論斷:如果課程實施被考試所左右,那麼課程改革的設想在實施中就會走樣。現實的情況正是這樣,我們的課程實施中存在“被考試所左右”的狀況,如“考什麼教什麼”、“扎紮實實搞應試”等現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導致課程改革的設想在實施中難於全面落實。

  考試作為一種教學評價的手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時,考試又是一把雙刃劍,必須恰當、合理地使用。“課程實施被考試所左右”這一情況的出現,其根源是考試分數被看作是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被作為學生升學的根本依據。當評定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優劣只是取決於有關考試分數的高低時,“分、分、分”就是學生的命根,也是教師的命根和學校的命根。這樣,追求考試高分和提高升學率就變成了學生、教師、學校“生存”的需要,而且勢必走向單純、片面地追求,於是應考的需要也就堂而皇之地佔據課程實施的支配地位。為了提高考試分數,各種單純應試的做法必然受到推崇,例如:簡化課程,主要關注考試學科;扭曲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主要關注考試重點;強化訓練,無情地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等;與此同時,各種針對考試的材料必然大肆泛濫、湧進課堂,例如:“考試手冊”大量發行、“試題彙編”鋪天蓋地、“應考寶典”充斥市場等,這些材料直接把教“學”引向教“考”,專門為追求考試高分推波助瀾。因此,課程的實施必然走樣。

  上海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必須同步進行考試評價和招生制度改革,還針對學生學習評價和學校教育評價,提出了比較具體的實施意見。但是,招生制度的改革進展緩慢,一些評價改革的措施落實不力,而單以考試分數衡量教育質量的做法卻在某些場合受到縱容甚至用於教育管理,致使“考試分數”是命根、“升學率”是生命線的狀況難於真正改變。還有如考試手段的濫用、考試方式的刻板、考查要求和命題編製的混亂等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不僅限制了考試的積極作用的發揮,而且其消極作用被擴大,進一步影響了課程的實施。

  上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設想,可以說其指導思想正確、目標要求明確、實施途徑清晰。當然,由於各種矛盾的複雜性和認識的局限性,改革的設想難免存在某些不足或不妥,需要進行調整;隨着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深入,改革的實施也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需要不斷解決。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定不移地積極推進這項改革,努力把改革的設想化為成功的現實。

  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建立和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評價對課程實施的正確導向、有效促進和有力保障的作用。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廢棄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質量唯一標準的評價方法,制止違背教育規律、單純追求考試高分的教學行為,為學生髮展創設良好環境。

  教育的真諦是發現人的價值、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養。在學校教育中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按教育規律辦事。這一要求,也是自己在工作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邱萬作

  2009年4月6日



學習《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的體會 標籤:科學發展觀 江澤民文選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