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培訓心得體會(一)
我叫吳明祥,來自宣恩椒園鎮新茶園村。我這次能有機會來參加這次新型職業農民茶葉培訓,使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和驕傲。
通過這十多天的認真學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黨對百姓的這種關懷及關心,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黨的政策好;各級領導的態度服務好;我們學習的環境好;生活住宿條件好。讓我們老百姓在這樣好的環境和條件下來學習,讓我了解到職業道德與誠信,學到了道德規範及品質,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等,讓我體會到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事;讓我學到了老百姓今後如何種地,誰來種地,以及如何種好地的一系列知識,了解了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讓我體會到了今後的農民要有文化、有創新能力、懂技術、善管理;同時還學習了有機茶的栽培技術,土壤與肥料的合理運用,肥料的種類和用法,有機茶園的管理,修剪,採摘、茶葉的各種加工技術及市場營銷;泡茶的技巧和茶文化等 ,茶葉產業鏈的發展和茶葉病蟲害的防治,名優茶的加工技術,標準茶園創建技術;現代農業企業經營與管理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讓我都感覺到,好像在不久的將來都要讓我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一樣。讓我學得太多,使我體會也太深。
通過多位專家及教授的授課,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學習新型職業農民知識是必須的,新型職業農民是現有農民的榜樣,企業的基礎。
我們不光是靠學習理論知識,而且還到外面實地參觀學習,我們首先進入恩施市芭蕉鄉戽口村、黃連溪村、燈籠壩村和楓香坡,恩施州農科院等各地的茶園建設,產業鏈的發展,以及在潤邦玉露茶葉公司學習了做玉露茶的各道工序以及學習了做玉露茶葉機器的仔細介紹等。還有州農科院專家為我們講解了做其它綠茶的工序及其茶園管理等。後來又參觀學習了利川毛壩、咸豐麻柳溪的茶園建設和茶葉產業結構調整等。在我參觀時,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因為看了別人的村,我們就是一個落後的村,到了他們村裡就能感覺到好像是被陶醉在人間仙境一般,讓人感覺到一種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使人有種輕鬆、幸福、舒服的感覺,還有種不願離開的感覺。通過我的感受使我明白,我們回家后要帶動群眾向他們學習,逐步向他們靠攏,要讓城裡人都想住進農村的這種地步,那就靠新型職業農民去完成建設好新型的新農村。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親身體會到了黨及各部門對老百姓的這種體貼及政策扶持、資金扶持,讓老百姓感覺到了溫暖;讓我明白了只有學習才能改變觀念、只有觀念才能改變行動、有了行動就能改變命運這幾句話的真正道理,我希望以後應多開設此類型課程,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做上新型職業農民,讓我們老百姓共同來打造、建設好自己美好的家園以及種出和產出更好的有機茶來發家致富,美化環境!
茶葉培訓心得體會(二)
很榮幸參加了宣恩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培訓學習。
首先,我們聆聽了宣恩縣農業局陳文金局長的重要講話,陳局長指出:"茶葉產業化發展在我縣不斷成長壯大,成了我縣的一大支柱產業,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我縣茶葉面積已發展到近20萬畝,茶葉產業化發展已具規模,怎樣對茶葉進行科學管理,是一項值得探討和研究的,也是必須探討的重要課題,刻不容緩。"可以看出領導對茶產業的重視程度。
其次,我們跟農廣校龍守勛老師一起學習了道德與誠信。自從離開母校,走上社會,因為種種原因,對老祖宗留下的這一傳統美德知之甚少。通過學習認識到,社會道德和誠實守信乃"立身之本、治家之道、興業之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更是新型職業農民在今後從事的茶葉產業化發展成長的重要保障。
在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講座中指出"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多麼精闢地指出了今後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方向,不難看出,培育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在推動中國農業向前穩步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農民的第一生產資料是土地,健康地、無殘留、無公害的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土地是有機農業的生命源泉和重要保障。殷月勇老師指出:宣恩縣農業生產現狀,宣恩縣自然條件優越,是茶葉生長的最佳環境,但是,由於不懂科學,長期以來耕作及管理的不合理,濫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從而導致了土壤板結,酸化嚴重,演變成了茶葉健康發展路上的絆腳石。要想把茶產業做大做強,適應市場的需求,最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科學施肥,利用自然資源,廣辟肥源,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優化配方施肥,平衡營養,是保證土壤健康的根本,是茶葉健康高效,茶農增收的有效手段。
在實地觀摩學習中,芭蕉鄉戽口村支部書記說的一番話,太精闢,太值得學習和借鑒了。走進戽口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塊種植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的優質花園,別墅式的特色民居房子。書記說:"通過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十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走上了茶葉產業化發展的路子,由於茶葉產業化的發展,給村裡的舊貌換新顏,一是茶葉產業化的發展,讓村民們圓了致富夢;二是茶產業的發展,讓村裡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有了工資,家庭再不會為了缺錢而產生矛盾,家庭關係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三是茶葉產業發展,促進和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公路建設由原來的6公里迅速發展到了現在的58公里水泥路,就連最遠的三戶人家也是水泥路通到屋,從而引導和改變了村民素質的提高,讓村民關係在互助中和諧了。"如此精彩的演講,如此寶貴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值得借鑒、值得帶回家,在我們美麗的家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
在楓香坡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感觸也頗多,"茶在山中、山在茶中"是楓香坡的主要特徵。自然的地理優勢與茶產業的有機結合,讓當地的生態觀光旅遊業發展得紅紅火火,一年最多一次接待遊客竟達28萬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跟梁金波老師一起學習了有機茶園機械化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隨着社會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茶產品的健康消費越來越高,發展有機茶,標準化生產適應國際形式的需要,是提高產值的有效形式。
結合實際,當前乃至長期以來,茶農片面追求高產,而把單施、重施化肥,當成了唯一的增產措施,從而忽視了其他元素的有機使用,從而導致土壤酸化嚴重,品質難以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嚴重影響。如何讓茶葉產業的發展與時俱進,與社會消費要求接軌?茶葉產業的發展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擺在了茶農的面前,專家指出了明路,那就是重施有機肥,科學施肥,平衡三要素,補充微量肥,合理耕作等措施為基礎,用農業的、生物的、物理的病蟲防治技術作保障,則有機茶生產才有希望,茶葉品質安全保障有希望,農民增收才有希望,子孫後代才有希望!
在咸豐麻柳溪村的實地學習,感觸很深,那裡的地理條件說不上很好,但產業結構的組合,卻是最優秀的,茶葉種植標準化程度很高,茶麵修剪平整,行間走道通風透光。該村地勢並不開闊,人均土地不多,可他們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改變觀念,搶抓機遇,搞起生態觀光旅遊,從而推動了餐飲業的發展,農民真正富了起來。
總之,半月的學習時間不長,但學到的知識產不少,茶葉產業化如何發展?作為今天參訓的新型職業農民學員,明天的企業家和農場主,茶產業化發展的生力軍,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