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能促使整個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對於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發學生智力,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豐富文化生活,幫助他們樹立和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創造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義。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高度重視,經過不懈努力,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校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以育人為宗旨,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按照“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名人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視硬件建設,也重視軟件建設,既體現主旋律,又倡導多樣化,既加強規範引導,又注重個性發展,從而實現了我校校園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全面繁榮。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構成
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遵循“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分設施建設、環境建設、文化建設、活動建設和制度建設五個方面進行。
(一)設施建設
近兩年,學校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先後建成綜合辦公樓、校園文化廣場、德育長廊、暢想園,改建了植物園、校園圍牆,基本建設體現中西合璧、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傳統中寓於現代,科學中蘊含人文,為校園文化建設搭好了骨架。同時投資建設了兩個微機室、兩個語音室、兩個書庫、三個學生閱覽室、一個教師閱覽室,改建了一個微機室、一個電子閱覽室,新購圖書兩萬多冊,保證了師生學習和工作的需要,為教學現代化和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環境建設
我校環境建設以建設“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文化濃厚、恬靜雅緻”的校園環境為目標,遵循“設計科學、規劃合理、經濟實用、整潔舒適”的原則,通過學校建築物造型、綠色植物造景、人文景點設置,來塑造校園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環境以淡紅、藍灰、草綠、粉白四種色調為主,體現出高雅素潔、穩健久遠、協調和諧的校園文化主格調;在原有樓房中國現代建築風格基礎上,新建辦公樓採用了仿歐式建築設計,而暢想園和文化廣場的建設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庭院式建築風格,使校園的主體建築呈現出融東西方現代文明與中國古老文明於一體的人文景觀;校園的美化綠化工作以“四季常綠、三季有花、自然優美”為目標,按照“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園林小品為輔,適當設置景點”的思路,分期分批的有序進行。經過師生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各種環境要素錯落有致,相得益彰。
(三)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是校園的點晴之筆。一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文精神為指導,科學精神為基礎”的方針,按照“協調和諧、美觀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建構了七大系列的主題教育。主要包括:
一是以“為生存和發展奠基”和“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主題的“辦學思想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校園主路兩旁燈箱上和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的醒目之處,精確闡明了我校“建學習型校園,辦示範性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創全面發展之優,示素質教育之范”的辦學追求,讓師生時時處處受到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及工作作風的熏陶和感染,從而激勵、鞭策、督促全校教職員工永不懈怠、永遠創新,永創一流。
二是以“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傳統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辦公樓西側的德育長廊中,其主要內容包括:民族精神的11個方面的內涵;中國革命戰爭和建設時期形成的十三種民族精神(延安精神、韶山精神、井崗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64字創業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洪精神);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隊旗等五旗詮釋;三字經、道德經節選;學會尊重、學會惜時等有關內容,是師生了解、學習、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園地。
三是以“播種良好習慣,收穫健康人生”為主題的“養成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兩座教學樓前的宣傳櫥窗內及花池、草坪的文化牌上,其內容包括9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內容及其圖解和詮釋,還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學生理解“習慣就是素質”的內涵,從而養成遵紀守法,言行規範,文明自律,全面發展的良好習慣。
四是以“培養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為主題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暢想園外牆和教學樓、實驗樓走廊內,主要內容包括人格和命運、性格與成功、心態與成長、處事與做人等有關內容,學生在此通過學習、吸收、內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諦,加深理解“學習改變命運,人格成就未來”的真正內涵。
五是以“普及科學知識,關注科技前沿”為主題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分佈於實驗樓走廊內。其內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天文地理等科技知識,以此激發起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知識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
六是以“陶冶藝術情操,展現藝術特長”為主題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暢想園和教學樓、辦公樓內,其內容主要以學生作品及活動場景為主。在這裡學生可以感受成功幸福、品味實踐之樂、暢談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來。真正發揮了“學習的場所、實踐的基地、創新的樂園”的育人功能。
七是以“營造良好氛圍,培育創新人才”為主題的“處室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佈於教室、功能教室及辦公室內,其主要內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科室文化和與之相應的功能教室文化,努力營造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文化氛圍。
(四)活動建設
活動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它豐富活躍着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
1.堅持主旋律,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時事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多年來,我們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與改革開放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以新學期升旗、開學典禮、學生表彰大會及重大節日、重大紀念日、重要活動為契機,開展了“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和“國不可辱、民不可欺、我當自強”教育活動;以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為主題,開展了“我看改革開放,我看學校發展”徵文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增強了學生勤奮學習、愛國愛校、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社會主義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持續開展了“塑造文明學生形象”活動,開展了“愛父母”、“愛學校”、“愛老師”、“愛老、敬老、助老”系列讀書活動、徵文比賽、演講比賽,大力開展實踐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堅持“愛心救助”、“社區援助”、“一助一”、“環保衛士”、“學雷鋒講奉獻”活動。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奉獻的精神,弘揚了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3.全員參與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應使每個人都是校園文化主旋律中的一個音符,因此,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建學習型校園,做學者型教師”活動,引導教師學習理論,鑽研業務,提高技能,舉辦了教師才藝大賽、課改論壇、師德論壇、敬業愛崗演講比賽、“校園文化論壇”,老師們展現自身才華,暢談教育美景,形成了人人關心校園文化,人人參與校園文化的良好局面;在學生中我們開展了“校徽設計”、“校園文化牌設計”、“班級文化建設”、“文明班級評選”等活動,激發了他們愛我校園、美化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4.用先進文化覆蓋整個校園。我校充分利用校廣播電台、宣傳欄、壁報欄、校園小報、讀書徵文比賽,文學、藝術、心理、歷史等文化講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園到處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綠色班級評選活動、讀書、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活動以及廣播台每周的“校園漫步”、“名作欣賞”、“青春之聲”、“文化沙龍”、“陽光之路”等節目,深受廣大學生喜愛。我校英語調頻台用英語面向全校播放節目,既提高了全校師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又弘揚了先進文化,營造了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先進文化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5.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文化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多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生藝術團體的建設,成立了學生銅管樂隊、舞蹈隊、合唱團、文學社、記者站及美術興趣小組,積极參加市縣文藝匯演、消夏晚會、慶祝人大50周年文藝演出、才藝大賽、廣場文化活動;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合唱比賽、廣播操比賽、運動會、新年晚會以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多樣化、群體性、藝術性的特點。
(五)制度建設
如果把校園文化建設看成一個整體,比作一個完整的人,基本建設是軀體,環境建設好比外衣,文化建設是眼睛,活動建設是血脈,那麼,制度建設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腦和靈魂。它決定着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性、先進性、科學性和人文性。近年來,我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班子成員經常學習有關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文章,多次就校園文化建設問題進行研討。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制訂了《平陰縣實驗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平陰縣實驗中學教育形象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文明班級評選方案》、《綠色班級評選方案》、《文明處室評選方案》、《黨風廉政建設實施意見》、《師德教風建設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工作的實施方案》、《教師素質工程提升方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實施方案》等,為促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證。
三、幾點體會與思考
1.當今中國正面臨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深層次的推進,面臨著入世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構的考驗,面臨著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知識轉型,它呼喚人的主體精神、誠信品德、法制意識、國際觀念、民族情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競爭合作意識、終身學習能力等等。而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總是引領着地區文化甚至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科學地傳播和不斷地創造出更加符合時代精神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義不容辭的使命。
2.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相結合,聯繫學校發展實際,在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從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等方面,構建校園文化體系,堅持人本思想和科學管理相結合,建設人本民主和科學規範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堅持科學和人文的不斷整合,建設三級課程有機結合、機制創新的課程文化,堅持師德與師風并行,建設嚴謹、善誘、靈活、高效的教師文化,堅持自由與合作統一,建設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學生文化。
3.大力倡導學習文化。我校以“建設學習型校園”為目標,大力倡導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使學習成為學校及各成員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使各成員理解“學無止境”的內涵,明白“學習改變命運,學習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時,根據學習文化的特徵,我校在物質上、制度上、精神上創設有利於學習的場景,使教師在個體學習、組織學習中重新創造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並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楷模,使校園文化成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創造的學習文化。
4.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為出發點和歸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過程和良好氛圍的形成過程。它體現於學校各成員的各種行為和現象之中,是學校的生命和靈魂,是學校長期發展的物質、制度、文化和行為的積澱,是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並隨着學校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既要繼承、積累,又要不斷揚棄、創新,與時俱進。
5.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分批建設,逐步完善。校園文化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做細節上的一點一滴的經營和積累,而不是將外在的文化細胞移植於學校體內,要結合時代要求、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特色而逐漸生成。如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不僅注意了文化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實用性,同時在字詞和字體的選用上也注重了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如在語音室內我們選用了“學會標準語,弘揚中國風”等培養民族氣節的傳統文化詞句;在微機室內我們選用了“e時代,我們更需學會做人”的警示文化詞句;而在閱覽室的門口,則選用了“走進純美,品味書香,拓展思維,放飛夢想”這充滿溫馨氣息和詩情畫意的情感文化語句。對校風、學風、教風我們選用了莊重嚴肅、規範大方的隸書,意含全校師生應規範言行,嚴格遵守,不懈追求之;而教師發展理念“同學生一起成長,與學校共謀發展”則選用了自由活潑的行楷,蘊含學校應給教師留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的空間,讓每個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都取得成功,而教師應根據時代的要求,結合個人的特點,探索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同學生一起成長,讓所有學生成功。再如,人格教育題詞用的是方塊黑體字,意為培養健全人格,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人格就是國格,人格成就未來;而傳統教育的題詞我們則選用了變體字,蘊意在發展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要解放思想,學習世界各國現代文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發奮圖強。值得一提的是,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以“學習”為主題詞的篇幅就有十幾處,在環境建設方面,我們始終遵循了“文明、和諧、協調、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針,精心設計,耐心經營校園中的每一個角落,讓師生與頑石對話,與花木交流,讓牆壁開口說話,使環境處處育人。
6.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滲透於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積累於學校發展的滴滴點點,體現於師生員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聯動、全員重視。根據這一點,我校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體系:學校黨政領導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師生員工全員參與,整體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
7.學校作為大眾教育的重要基地,作為人與人打交道的文化場所,應把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大眾認同的觀念,形成具體可操作的目標,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在交流中相融,讓不同觀點的思想在碰撞中升華,讓不同種類的文化在溝通中趨同,真正成為從事文化的傳承、積累和創新的地方,成為思想與思想交流、情感與情感溝通、生命與生命對話的心靈家園。
總之,我校通過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有力的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鑄就了“競爭、合作、求是、創新”的校風,增強了學校內功,保證了辦學方針和辦學理念的貫徹落實,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以上是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