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之我觀——家長會分享
各位家長大家好,今天,我坐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育兒的話題是很有壓力的,先不說我家小妮在學校表現如何,就是在家裡,我和我老公的分歧都挺大的。雖然我和我老公對孩子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可是從觀念上到關注點到具體實施的方式上,都有分歧,我崇尚的是給孩子“愛和自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寬容孩子,我老公相對而言傳統一些。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因此,今天我在這裡分享,就是做個拋磚引玉的開頭,希望後續咱們的家長都能積極交流和分享。
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今天我的分享就是從孩子學習這個話題入手,聊一聊我對孩子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如果沒有的話就提前給大家說個抱歉,耽誤大家時間了。
首先,我們想一想,孩子學習,是給誰學的?孩子學習,為了誰?我們家長都很清楚,孩子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孩子學習,是為了他自己的將來。可是為什麼我們家長總是做出皇帝不急太監急的事兒呢,呵呵,我也會這樣。我覺得這樣的家長很正常,只不過,這裡對孩子學習的關注,我覺得得有個正確的態度,就是關注孩子學習的哪個地方,而哪個地方是我們可以放手不管的。下面就說說我的一些觀點吧。
1、別為分數着急,更多的去關注分數背後的東西。
分數從何而來?分數是考試的結果。為什麼考試?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這段時間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數反映出孩子哪裡還掌握的不好,哪裡還需要改進,相當於一個警示燈,它不代表一切,高分不代表一點問題沒有,低分不代表孩子一無是處。孩子考的不好,和孩子一起總結找原因最重要,而孩子這次考得分低,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下次她的進步空間也是大的。
我不那麼看重分數,是有自身原因的。我們身邊高學歷很多,碩士博士都有,大家一交流,就發現,在學習上,男女的思維方式真的有區別。相比較而言,女性更擅長總結歸納,也更擅長利用記憶力,男性更擅長邏輯推理。同樣的分數,可能背後的解題思路會完全不同。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我是考試型,上大學時我都是找老公答疑,可是考試他很少能考過我,考分差的還不是一點半點。真的到了工作中,我兩個差別也很大,所學的專業課,他都能理論聯繫實際,而我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很困難。不但我如此,為了考試而學習出來的,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得高分,但做不到學以致用。這就是學習知識的時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想一想,中學學的物理化學,現在能拿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家長有多少?能利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又有多少?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一個老師說過:學了不會用,等於沒學。我很對不起我的老師們,學過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
我不給孩子強調考試和分數,不是說我不關心,孩子考高分我也很高興。只是我覺得家長過度的關注考試和分數,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學習就是為了考試。這樣的結果,是對孩子最大的誤導,只會考試的孩子來,是教育的悲哀。
如果學習是為了考試,是為了上大學,那麼一旦上了大學,學習壓力驟減,再沒有人那麼高壓的管着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而學這個問題就明顯的突出。多少考入大學的學生變得迷茫無助,變得無所適從。我考上大學之後的迷茫至今記憶猶新,從小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考入大學,這個目標實現了,卻不知道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該設立什麼樣的目標,甚至,連自己愛好什麼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都不明白,於是就繼續考,考上研,這些問題依舊存在,……在看看現在大學生瘋狂上網的、一進入高校門就開始放縱的……都讓我在思考,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你學習是為了什麼?先不管以後孩子的學習狀態會如何,至少現在,我要努力地讓孩子去感受,學習是為了用於生活,不是考試得高分,不是為了升學……
再者,我們生活的大環境擺在這裡,不用我們家長去強調,隨着孩子年級的升高,尤其到了中學階段,升學壓力、來自外界各方面的壓力,考試的重要性他自熱而然就會體會到,那時候,只怕我有心思給孩子講這些,都怕孩子沒空聽。
正是因為我的迷茫我的經歷,相對於分數,我更看重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說到了年齡自然就會的,這些都是需要從小培養和鍛煉的。因此,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她問我問題,我盡量的不直接回答答案,而是引導她去觀察,讓她去思考,哪怕她得出的結論多麼可笑和無厘頭,我都能接受,我也盡量不用對錯去回應她,更願意讓她帶着她的觀點去生活和學習中去驗證。我覺得不要給孩子的回答直接判定對錯或者評價孩子笨,孩子會容易因為在意對錯問題而不敢回答提問。讓孩子學習全面的看待一個問題,遠比一個簡單的對錯重要。
我觀察過樂高課上的孩子,老師引導之後,那些很在意對錯的孩子除了不敢回答提問之外,還有就是不知道如何動手去搭建,不是模仿他人就是需要老師很細緻的引導才會;而另外一部分有主見的孩子,老師的初步引導之後,就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動手搭建。搭建好之後,在意對錯的孩子還容易對自己的作品沒自信……這是誰造成的?我認為孩子是天生具有創作力和想象力的,這方面成人絕不如孩子,可是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絕不是孩子的錯,背後的始作俑者正是家長。
對於孩子的為什麼,只要家裡條件允許,我都帶着她去試驗,讓她自己去觀察,去思考,當她提出新問題的時候再鼓勵她去驗證;當她問我怎樣會如何時,我更多的是回答:“去試試,不試怎麼知道呢?”比如帶孩子去吃火鍋,她自己第一次單獨一個鍋,有些興奮也有些緊張,一個勁兒的問:“媽媽,什麼時候能放?什麼時候能撈?……什麼叫水開了……”不等我回答,老公搶先說:“爸爸告訴你什麼時候撈就什麼時候撈……”我明白老公的擔心,但我很不贊同老公的方式。但也不好和老公爭執。就看丫頭一邊緊張的看鍋,一邊問老公:“爸爸,好了嗎?爸爸,可以了嗎?還要等多久?……”老公顧不上自己吃,光顧着丫頭那裡了,而我一旁大快朵頤,我吃的不亦樂乎心中直說老公自找的。等老公離開的功夫,丫頭開始問我問題,我直接就說:“所有的東西一定要等水咕嘟咕嘟冒泡泡了才能撈,想知道熟沒熟,最好的辦法就說嘗一嘗……”然後叮囑她注意別燙着,就不管她了,等老公回來之後,丫頭不用老公去幫忙了,自己總結出不同的時間,口感會不一樣,什麼時間長了會煮爛,時間短了發硬……這些東西都是很主觀的,我們怎麼能讓孩子明白時間長點短點?長短在不同人眼裡是不一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去試一試。
另外一個學習中我看重的,就是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我的理解,包含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習習慣和自學方式這幾個方面。
對於這方面我的做法就是,孩子的事兒孩子自己負責。我老公的觀點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因此他管孩子學習的那段時間,他提要求,孩子按要求去做。現在換成了我來管孩子,我有不同觀點,我覺得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我們不應該替她安排,回家的時間孩子自己安排。一般放學路上我就和孩子溝通一下,看他這一天感受是什麼,問問她晚上有啥安排,如果她的安排不合理,我會指出晚上必須要完成的有哪些,這些大概會佔用多長時間,晚上總共多有長時間,問她是否都考慮到了。她堅持自己的安排我就不管了,一開始她自己肯定是不合理的,比如她先要畫畫,結果有次到11點才完成作業。我沒有指責她安排不合理,因為合不合理她自己已經體會到了,不用我多說。我是第二天在自我安排之前,和她一起討論一下,前一天晚上什麼佔用了最多的時間,哪件事來說是最緊要的,是需要必須做的,下次我們需要怎麼安排比較合理……我一般都是提問者,帶着她去思考。一次兩次三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孩子就逐漸的感受到,哦,先寫完作業比較省心,寫完了時間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不容易嘮叨……逐漸地,吃過飯她就自覺地寫作業去。有時候甚至會回家就寫作業,因為晚上她還有其他安排,她擔心到時候時間不夠用。
另外一點就是,我是堅持不陪孩子的,有不懂的題目最後一起問,寫完了我也不檢查。我老公很有意見,說我不給孩子檢查作業,他管的那段時間,孩子作業一般都是優,我接管之後,孩子作業全對的時候不多。我說學校里誰給檢查?考試的時候誰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