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古人修身養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說。而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下面,我就談一談上完《荷葉圓圓》這一課後的幾點思考:
本文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所以我在上這節課前,我就構思着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上完這節課。
一、識字教學時1、我通過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生字,然後讓孩子教孩子讀生字。2、在鞏固練習時,我利用一個遊戲“猜字”這樣孩子的興趣非常的濃厚,進一步讓孩子自主的識字。
二、我通過畫面,讓孩子們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高興心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喜歡朗讀,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可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對於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是不到位,處理得有些倉促。
還有在課堂的提問過程中,我要敢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課堂的每一次提問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三、書寫指導上,本課重點掌握品字形結構。在認識晶字是我出了一個謎語:九橫六直,子路問孔子,孔子想三日。孩子們都不知道晶字的結構,我又出示了一個品字讓孩子觀察。孩子發現他們都是有三個字組成。最後總結這樣的字就是品字形的字,學習過程中又拓展了其它品字形的字。
總結、整堂課教學,我始終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訓練語言,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來培養他們能力,激發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喜歡學習語文。
篇二: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所以,課堂上我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課文。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荷葉圖,說說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荷葉)荷葉什麼樣?(綠綠的圓圓的)。課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狀態,從而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一、有層次地、反覆地進行識字教學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本堂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准生字,到帶拼音讀生字,再組詞。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同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如“搖籃”一詞: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什麼了?你們見過搖籃嗎?見過的小朋友能告訴我搖籃做什麼用的?誰知道“搖籃”的“籃”字為什麼要用竹字頭?(古代鋼鐵很少,人們大多用竹子編籃子用。)伸出你們的雙手,把你的手當作搖籃搖一搖。這樣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二、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在朗讀小水珠一段時,有的學生認為小水珠很可愛;有的同學認為小水珠很開心,不同的感受使他們的朗讀也不同。讀小魚兒那段時,他們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演一演!在琅琅的讀書聲中,他們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了語言的美。
課上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孩子們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高興心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更加喜歡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
在這堂課結束時,我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想像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兒喜歡荷葉,還會有誰喜歡荷葉?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課中學生的回答真讓我大吃一驚。如:螞蟻說:“荷葉是我的小船。”小蝴蝶說:“我喜歡荷葉,它是我的舞台。”小蜘蛛說:“我可以在荷葉上捉蟲子”……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體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的語文教育觀。
總之,這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觸摸着”生機勃勃的荷葉,開心的學了這一課。但也有些遺憾,如:齊讀效果不好,應改成自由讀,同桌互讀,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美,感受朗讀的樂趣。還有,應再多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雖然有些遺憾,但當我看到課堂上學生舉起的那一隻只小手,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睛,我被他們深深的感動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因為有了興趣這個動力,學生才會有如此期待的表現。
篇三: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是一篇培養學生朗讀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在教學時我主要想通過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進而通過洋溢在課文里的童真、童趣,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把這種情感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夏天是美麗多彩的,孩子們是歡樂的,孩子們對夏天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由於班級孩子來自不同的地域,也有一些孩子沒有親眼見過荷葉及荷花,因此我就把荷葉畫在綠紙上,使孩子們對荷葉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由此引入課題,激發孩子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是側重對孩子三方面能力的培養: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做到有感情朗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由於本課篇幅較短,大部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就已基本熟讀能背了,所以課上着重練習孩子的有感情朗讀,想讓孩子們讀出感情就得讓他們走進文本,理解文意、喜歡文中的角色。
其次,培養學生想象及表達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像:“ 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請小朋友用‘ 是’ 說句子,說說荷葉是小朋友的什麼?” 或者“ 荷葉是其它小動物的什麼?” 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在此環節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有的學生不能說完整話, 如提問:“ 荷葉是小蜻蜓的什麼?”“ 停機坪” 。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雖然注重了學生這三方面能力的培養,但這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精彩沒能把每個知識點很好的連接起來吸引住學生;在字詞教學的時候沒有安排單獨讓孩子們識記朗讀字詞,以小組來讀容易造成濫竽充數現象。在調節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勁頭方面還得再下功夫。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