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

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一)

  首先展示引入,學生髮現問題。展示一個電路檢測器,將檢測頭連接起來,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根據上節課的經驗會說:小燈泡亮了;檢測器是由一個小燈泡(包括燈座),一節電池(包括電池盒)三根導線組成的;檢測器是可以使用的;這個電路是通路等方面的回答。我就進一步啟發:從第一個同學發言到第四的同學發言這段時間,你又發現了什麼?因為這段時間檢測器沒有變化,許多學生都覺得沒有什麼發現,而個別學生認為:電池的電量在減少,這是學生從意識上的認知,但沒有表象出來。有學生馬上說:小燈泡一直在亮着。我進一步說:小燈泡亮着很浪費電能,那怎麼辦呢?學生馬上想到使用開關,順理引入本課課題:做個小開關。

  學生喜歡動手,做個小開關在學生看來挺簡單,學生做好開關后,老師不加任何評論,學生連接好檢測器后,得意地將製作的小開關連到電路中,不會連接的小組,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學生把小開關連接到電路中后,遇到了問題:自製的小開關不能自由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學生將製作的小開關在實際運用中才覺得不適合,需要改進,如果在實驗過程中一切均很順暢,學生都覺得簡單,一旦運用到實際電路中就缺乏合理性,改進就成了學生的需求和願望,學生會自主地改進,無需老師費口舌。讓學生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很需要的。

  學生的科學思維是在不斷肯定與否定中交互上升的,想讓學生的思維一步到位也是不科學的,站在學生思維的立場考慮,就覺得學生挺可愛的。

  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二)

  《做個小開關》這節課是第一單元第六課,學生逐步從連接簡單電路到較複雜的電路,隨着電路的複雜,必然需要有一個更方便的控制電路的辦法。前面幾節課都是用斷開連接或拿掉電池的方式來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學生已經感到這些辦法比較麻煩,基於這些原因,做個能自如控制小燈泡亮與不亮的器具就顯得十分必要。這節課,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開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其平常的物品,學生也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和使用到。對於“做個小開關”理論上講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事實上,學生雖然經常接觸,卻很少有知道它的製作方法的,更沒有學生關心過它的原理和運用。所以,我在教授這課時,抓住關鍵,讓學生動手,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把生活中平常的東西,學生不關心的東西,轉化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東西,並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三)

  《做一個小開關》的教學已經結束,經過這四堂課總感覺有許多的缺陷在裡頭。這一內容我感覺還是比較簡單教學的內容相對也比較少的,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比較密切,教材中是根據“手電筒的結構”作為課堂的導入。然而在第一堂課中我也是按照這個步驟進行導入,可是有近三層的學生沒怎麼接觸過手電筒,這個因素給整堂課帶來了不利。於是第二堂課我從簡單電路着手,讓學生說說沒有開關電路的缺陷,讓學生體會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這樣的導入感覺層次較低,學生容易接受。

  整堂課我安排的重點是“設計一個小燈泡”,第一堂這個環節感覺很“亂”,學生說的比較多,可操作性的不多,多的是“盲目”地討論,不合理。於是在第二堂課我在這一環節進行了細化,首先讓學生互相說說小開關的作用,根據小組的思路設計一個開關,將自己的思路用畫圖或者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根據自己的“設計圖紙”做開關需要什麼材料,怎麼做,整個環節下來感覺效果要好多了,但是學生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依然存在,是不是這樣的要求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過高了?將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回家操作效果是不是更好。



做個小開關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