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一)
我對於一些傳統的、正面的,如“五自律”“三熱愛”等形而上意識就特別輕車熟路。也許是這樣,總覺得教過的孩子不知不覺就受了我的影響,怎麼說呢?說句玩笑話,就是特別“正派”。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心裡也沒有底,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鄧爺爺的時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基於如此,我先在課堂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的一些故事,激發情感,然後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不過我心裡可沒有底,直嘀咕:講得那麼用勁,不知道學生聽進幾成呢。第二天上課,我“笑容可掬”地問:“小朋友,昨晚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問:“那麼你讀了有什麼想法呢?”秋泓舉手了:“老師,我讀了以後,覺得很感動!”--我一下子也被“感動”了!孩子的表現真的讓我出乎意料!秋泓一打開局面后,小手一隻只舉起來了:“我也是!”“我的想法和秋泓一樣”……雖然不能排除學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也不失真實性啊。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抓住這個契機,又問:“那你為什麼感動呢?”小手舉得更歡了,吟楓說:“因為鄧爺爺是”主席”,他工作很忙,可還是還為天壇公園種樹。”(呵呵,吟楓,你把毛主席和鄧爺爺合成一人啊)聚瑩說:“鄧爺爺86歲了,那麼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堅持種樹。”秋泓又說:“老師,鄧爺爺為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麗,所以他才來植樹。”“對!我們也要像鄧爺爺一樣,愛護花草,不踩草!”孩子們紛紛說道。我忍俊不禁,孩子,老師是不是應該頒發一個“環保小衛士”的獎給你們呀?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二)
這次考試后,我瀏覽了這份試卷,本份考卷知識面較廣,題型較靈活,重點在考學生應用能力。通過本次測試,發生學生做得較好的方面有:
1 、漢語拼音掌握較好,看拼音寫詞語,和連線題做的較好。
2 、能看圖寫出相應的象形字,會給字加偏旁組詞,能根據字的意思選字填空。
3 、對課文內容較熟悉,因此按課文內容填空失分不多。
不足之處:
1 、不能規範寫字。部分學生書寫不認真。
2 、弄不清形近字和同音字。
3 、閱讀理解能力不夠理想,有些人數不清自然段,分不清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 題上要求寫故事中的人物寫成了故事。
基於以上的錯誤,在今後教學上,我的整改措施有:
1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對學生的良好的讀書、寫字、傾聽、動手、思考等習慣的培養。
2 、加強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如:加強識字、寫字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更合理的運用所學的生字。重視漢字的構字規律,精心組織各種生字遊戲,在活動中教給學生自我識字的方法。增強生字的再現率,加強鞏固運用,讓學生在反覆再現中認識,在閱讀理解和運用中掌握。
3 、繼續加強對後進學生的輔導。給後進學生優先權,優先提問,優先指導,優先批改作業。
4 、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閱讀能力及寫的能力。
5 、重視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目、仔細檢查的習慣。
6 、加強看圖寫話方面的指導,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7 、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以新理念為指導,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
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在四人小組裡討論交流,並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琅琅、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着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