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終有報
---觀《烈日灼心》有感
焦虹瑋 大
前幾天看見同事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評論:《烈日灼心》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反映警察題材的影片。好奇心驅使,滿懷期待的看完了該片。的確很有特色,不同於以往的警匪片,沒有男神般酷帥的警察、沒有過多的槍戰戲、動作戲,少了花架子,也就更真實。
評書似得開場白像是預熱的油鍋,一開始就打開了故事的背景,一件血淋淋的滅門慘案,在郊外的一棟別墅里女孩因強姦而意外猝死,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因此一起被殺。男主角辛小豐強姦了那個女孩,他的同伴楊自道和陳比覺不停的埋怨他毀了幾個人的生活。影片在開始已將所有的懸疑都全部解開,誰是罪犯,誰是警察,觀眾已經明了,因此也就註定了它一定好看,最大的懸疑,偏偏讓人覺得毫無懸疑。三個同伴開始了新的生活,改頭換面,辛小豐成了協警,楊自道是一名熱心的的哥,陳比覺成了一個有些智障的漁夫。看着他們在生活的邊緣閃躲着,比常人更善良更富有正義感,心理居然有種隱痛,對他們有一種與自我道德相悖的同情,就像一根橡皮筋,時刻緊繃著,一點不多,一點不少的保持着隱忍,正如主角的生活一樣。
影片里警察伊谷春說了一句話:"誰的心裡沒有一點臟事呢?"預示着整個電影自始至終都闡述着善與惡的爭辯,三個同伴的自我救贖,而這個對象就是叫"尾巴"的小女孩,為了幫助女孩湊齊手術費,辛小豐在抓賭現場偷拿賭資,楊自道沒日沒夜開車攢錢,為了拖延時間完成手術,讓伊警官相信自己是個同性戀,甚至不惜與台灣商人上演了一段同性纏綿"激情戲",這一切一切都是在自我拯救。不由得讓人深思,究竟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善惡來劃分嗎?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嗎?藏在每個人心裡的那點臟事、那點惡在不經意間放大就成了犯罪,這些都是偶然的,對嗎?——我想明確的回答"不對"!所有的偶然性都存在必然性。在善與惡,黑與白之間存在着中間灰色地帶,這中間的尺度難以界定,是法律還是道德?誰的心裡沒有點臟事兒,每個人都是法外之徒,當心裡的髒東西被放大,這個善惡的灰度值就在增加,無限增大就跨越了善的國度。就像電影里伊警官說的另外一段話:"我很喜歡法律、我認為法律是人類發明過的最好的東西。你知道什麼是人嗎?人就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惡,沒有對錯,這就是人。所以說,法律特別可愛,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兒。它清楚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點臟事兒,想想可以,但做出來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人性的修養。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實實的告訴你,至少應該是什麼樣兒。又講人情,又殘酷無情。"
還記得大學第一節法律專業課,老師讓每位同學說說為什麼會選擇法學,同學們各有各的見解,保護家人和愛人、法學很熱門、鑽法律漏洞的……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問問自己,為什麼學習法律呢?答案也很模糊。隨着專業知識的學習,認知慢慢清晰,覺得學習法學應該是憑藉法律專業學習中獲得的良好價值觀念和思維能力,能在不同的職業領域獲得良好的發展。幸運的是,大學畢業后加入公安隊伍,能夠將法律學以致用。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了近十年,對法律又有了新的認知,法律是約束人的行為層面的準則,除了法律之外還有一張無形的大網,那就是道德,道德底線之外既是法律的紅線。
看完《烈日灼心》,最大的感觸——犯罪可能是一時的,贖罪卻是一輩子。電影就展現了已犯罪又知罪而開始贖罪的三個人。影片結尾,辛小豐含着淚水的那句:"太煎熬了,也許你們不能理解",道盡了這七年的生活狀態。最後,一個漫長凝滯的鏡頭展現了從生到死的過程,一個被法律認可的索命程序,兩個罪犯繩之以法。真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看完《烈日灼心》,有一種悵然的感覺,為片中主人公贖罪的歷程感到隱疼。觀者如此,當局者更是如此,要時刻用法律和道德來規劃自身的行為,不要輕易逾越善惡的界限,不要以身試法,碰觸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不要讓一時的衝動毀滅一生的幸福,不要親身去體會"灼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