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紅領巾劇場觀后感

紅領巾劇場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紅領巾劇場觀后感(一)

  在"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接着又蠶食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東、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於北平西南郊的盧溝橋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在日軍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時,竟向中國駐軍開始攻擊,守橋士兵們以橋上的望柱、欄板為掩體,向敵人射出仇恨的子彈,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從此,中國人民經過了8年的流血犧牲,艱苦抗戰,以死亡數千萬軍民、耗資千萬億美元的代價,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師長叫趙登禹。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誌願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這位師長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趕跑侵略者。讓自己的祖國又恢復和平。戰士們越戰越勇,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和小鬼子同歸於盡。日本人把自己國家的國旗插在橋上,中國戰士把他們的國旗砍下來,全都扔到河裡。29軍的戰士們懷着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顯現出了中國人的那種不低頭折節,不向敵人所屈服的優秀品質。

  日本帝國主義早就對中國進行侵略,但中國對帝國主義地反抗從七七事變后才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的中國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敵人交鋒,只是想通過談判、忍讓的方式得到一點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國主義不但沒有讓步,反而得寸進尺,變本加厲,這便有了後來的七七事變。在日本對盧溝橋一代進行挑釁的時候,中國戰士毅然選擇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開火。第二天晚上,戰士們懷着同仇敵愾的心情向敵人發起了猛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凌晨,侵佔橋頭的日軍全部被殲,盧溝橋重又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中。中國人從此知道了一味退讓是絲毫沒有作用的,這隻能讓敵人更加的囂張,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繼續向平津一帶調集兵力,不斷對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這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落後就要挨打。俗話說:"弱國無外交",一個國家只要落後,就會被帝國主義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作為戰勝,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和會,這時候,中國享受的不是勝利者的榮譽,而是莫大的恥辱。國聯向作為勝利者的中國提出了21條不平等條約,其中規定了把德國以前在中國的特權,轉讓給日本。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國家只要落後,他的權益就無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國家收到欺凌時,選擇逃避,是沒有一點作用的,退讓,只會讓敵人更加囂張,他們永遠都不會滿足。哪怕國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進行鬥爭,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樣,才能維護自己以及國家的尊嚴。這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明朝那場保衛北京城的故事。當時,明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瓦剌打敗,明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陣亡,瓦剌乘虛而入,一舉包圍了北京城。這時擺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條路,投降,逃跑和反抗。當時的兵部侍郎于謙決定要和瓦剌決戰與北京城下。在他的帶領下,明軍最終取得了勝利,把瓦剌趕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國已經強大了,我們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大了,沒有那個國家再來侵略我們。雖然是這樣,但我們這一代仍然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和平之光,永照這塊大地!

  紅領巾劇場觀后感(二)

  連日來,**中心小學組織學生觀看《紅領巾劇場》。該微電視劇由省團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少工委、福建電視台聯合製作,以抗戰故事、本土名人、少年英雄為藍本,旨在教育引導少先隊員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該校三年5班梁嫻琪同學觀看首期劇集《"七·七"盧溝橋——王冷齋》播出后說:"盧溝橋事變我在課本上看過,並沒有認識到戰爭有多殘酷。可小演員的演出卻讓我印象深刻!"隊員林羲在"福建少先隊"微信公眾平台上留言:我從‘王冷齋’這位抗戰英雄身上看到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一面:在盧溝橋事變期間,他置身危城,奔忙在"談判息爭、和平解決"的另一戰場,在烽火刀尖上與蠻敵折衝,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我要向他學習。

  據悉,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該校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取得了良好效果。

  紅領巾劇場觀后感(三)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學會做人,從小學會立志,從小學會創造"重要講話精神,團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拓展福建少先隊"先鋒行動"內涵,近期結合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主題,與福建省委教工委、福建省電視台公共頻道攜手打造《紅領巾劇場》微電視劇。

  據介紹,《紅領巾劇場》第一季共10集微電視劇,包括《盧溝橋事變之王冷齋》、《華僑抗日領袖——陳嘉庚》、《東進抗日——葉飛》、《抗日華僑女英雄——李林》、《福建抗日戰役——大湖之戰》、《狼牙山五壯士》等經典抗日故事,自8月2日起至10月11日每周日晚19點在福建電視台公共頻道播出。微電視劇以抗戰故事、本土名人、少年英雄為藍本,擇選普通少先隊員為演員,經短期專業培訓后出演劇中人物。

  首期劇集《"七·七"盧溝橋——王冷齋》播出后,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隊員們還在"福建少先隊"微信公眾平台上暢談觀后感,福州市倉山區第二中心小學少先隊員許勛卓說:"我的同學上電視啦!他現在變得勤奮了很多,說不好好努力對不起演的先鋒人物。"飾演"王冷齋"這個角色的小演員李嘉杭表示:"通過參演此劇,我在‘王冷齋’這位抗戰英雄身上看到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一面:在盧溝橋事變期間,他置身危城,奔忙在"談判息爭、和平解決"的另一戰場,在烽火刀尖上與蠻敵折衝,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有幸扮演了一回‘抗戰英雄’,我真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肩負着‘保家衛國’的光榮使命,永遠都不能忘記愛國與奉獻!"



紅領巾劇場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