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沉默的羔羊影評

沉默的羔羊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沉默的羔羊影評(一)

  《沉默的羔羊》是那種只要看一眼就放不下的作品,該片疑雲密布、懸念重重,牢牢地牽住了觀眾的鼻子使之非一口氣看完不可。同時,該片在電影語言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筆者最欣賞影片里這樣一個情節:女特工史達鈴(朱迪福斯特飾)發現了變態殺人狂“水牛比爾”的重要線索,當她向上司彙報時,被告知上司已了解內情正率部奔赴現場抓捕真兇。這個時候,影片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穿插交待了同一時間三個不同空間里發生的事情。一方面,史達鈴與同事繼續就案情進行分析尋找蛛絲馬跡;另一方面,史達鈴的上司帶領特工逐漸包圍目的地;與此同時,水牛比爾也正在自己的老巢“尋歡作樂”。很快,這種交叉敘事變成了室內的水牛比爾和室外的特工們接近目標兩組空間的直接切換,好萊塢製造緊張氣氛的“最後一秒鐘”經典模式被推向極致。室內的水牛比爾正要在人質身上作惡,特工們一步步靠近目標。在觀眾看來,一場翁中捉鱉的好戲即將上演。最終,特工人員按響了門鈴。鈴聲大作。接下來的鏡頭是,聽到鈴聲的水牛比爾趕忙穿衣走向門口。一開門,出現在門外的人竟然是史達鈴!

  鏡頭再切,特工們破門而入,他們闖進的是座空屋。正等着看關門打狗的觀眾大吃一驚。原來,事實是,只有史達鈴一人根據線索找出水牛比爾藏身所在。在此之前,不同空間的穿插鏡頭使觀眾產生了一種水牛比爾陷入包圍圈的錯覺,以為當他打開門后衝進來的一定會是全副武裝的特工人員,所以才會為孤身一人的史達鈴突然出現而大感震驚。這是只有電影蒙太奇才能達到藝術效果。精心編排的不同空間組接鏡頭逐漸產生對觀眾視覺和心理上的欺騙,把觀眾的導入誤區,結果自然出乎觀眾意料。類似的情節還有漢尼拔博士突破牢籠擺脫警方嚴密監控一段。

  觀賞過程中,觀眾往往因結局的出人意料而失聲尖叫。恐怖感的產生,並非由於血腥和暴力場面,而是因為觀眾不斷意識到自己判斷失誤,故事情節完全超乎想象,一個又一個危機不期而至。比如前面所提到的突襲水牛比爾老巢一段,當觀眾發現站在門口的並非武裝到牙齒的特工人員而是孤身一人的女特工史達鈴時,立刻為她的個人安危而緊張起來--因為水牛比爾無比兇殘。

  電影所產生的恐怖感應該是一種情緒和心理上的恐怖感,只有恐怖感真正在思想上產生震動和影響,才是最高境界,才能使觀眾有“審美愉悅”。

  《沉默的羔羊》成功之處正在於其濃厚的電影意味。另外,在保持藝術觀念探索創新的同時,影片的人物塑造也相當成功。漢尼拔博士原本是精神病分析醫生,知識淵博,專家學者氣質十分突出。作為一名高智商的罪犯,在他身上所顯現出來的攻擊性和危險性並非只是暴力行為,而是他那可以洞察一切的雙眼和永遠保持冷靜的大腦!--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只要抓住機會,他就能為所欲為!正因為如此,這個人在監所受到了“最高禮遇”:他的囚籠安裝了厚厚的玻璃,杜絕了一切與外界發生直接接觸的可能;當他被轉移時,要戴上特製的鐵面具整個人被固定在特製的床架子上。上述措施均出於監方的慘痛教訓。罪大惡極的漢尼拔博士之所以沒有被處以極刑,主要原因就是,他所犯下的罪行實在太過駭人聽聞,有關部門要對其反人性的一面加以詳細研究。(難道其嗜食人肉的本性是一種“精神返祖現象”?)不過一直沒有人能夠走進漢尼拔博士的精神世界。反倒是他的精神魔力左右監所一切:他對同監犯人萬斯低語了一個下午,萬斯很快就自殺了。當在各科訓練中成績均為優秀的女特工史達鈴出於案情需要找到漢尼拔博士時,見面不過幾分鐘,漢尼拔博士就看穿了她的出身、性格、思想。在接下來的幾次接觸中,漢尼拔博士不僅看出史達鈴在工作壓力下掙扎,還明確判斷出她在日常生活中因常受到異性的目光騷擾而苦惱,並進一步推測一次童年經歷所引發有關羔羊的惡夢一直困擾着她。

  漢尼拔博士剖析他人心靈時那種手術刀般的鋒利及銳不可擋,使兩個人的位置發生了急劇變化,史達鈴成為漢尼拔博士的精神分析對象,逐漸為其所控制。女特工史達鈴此行目的在於請漢尼拔博士分析水牛比爾犯罪心理,以助警方查找線索早日破案。在漢尼拔博士點撥下,水牛比爾一案逐步解開迷霧,這一過程中,漢尼拔博士成為史達鈴的精神導師,史達鈴和他的同事們則成為漢尼博士拔實施越獄計劃的籌碼……漢尼拔博士這個人物之所以令人感到恐懼,就是因為在他身上有一種可以控制別人的力量。當這種可以控制別人的力量屬於一個從事精神分析學的專業醫生時,應該說是有益無害的,如果這種可以控制別人的力量屬於一名反人性的嗜血狂魔,其危害性就不言而喻了。

  漢尼拔博士這個人本來是有關部門的研究對象,可是他卻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反過來研究那些想研究自己的人。他身上確實有一股神秘的魔力。有關部門正想利用他這總異乎尋常的能力協助破案。水牛比爾一案令警方一籌莫展,女特工史達鈴把有關資料交給漢尼拔博士看后,他掂着手裡的材料說了這樣一句話:答案已在其中。言下之意,已將撲朔迷離的案情看得一清二楚。通過精神分析的方法,漢尼拔博士推斷出男犯水牛比爾出於變性心理專門綁架體型豐滿的女性剝製人皮為自己裁剪外衣。通過漢尼拔的暗示,裁縫這個詞植根於女特工史達鈴潛意識中,她在關鍵時刻的一閃念間得到啟發,抓住了偵破案件的重要一環。然而,史達鈴並非最後的勝利者,在破案成功的慶功會上,剛剛受到表彰的史達鈴接到了漢尼拔博士打來的電話,原來,漢尼拔博士早已利用為警方提供重要線索並被從監所轉移之機成功逃脫!

  《沉默的羔羊》的真正主角正是這個高智商罪犯漢尼拔博士。《沉默的羔羊》因此成為一部引人深思之作。這部影片吸引觀眾的地方就在於對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洞察以及所得出的結論,潛意識和變態心理決定着人們的行為:女特工史達鈴所具有的強烈職業心,源於童年時因拯救待宰羔羊失敗而產生的救贖意識的內在驅使;水牛比爾殺人取皮,因為穿上女人皮可以給他帶來變成女人的快感。漢尼拔博士闖進了史達鈴和水牛比爾的精神世界,在他們的意識深層發現其真我。然而漢尼拔博士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意識深層究竟怎樣卻是一個未解之謎。漢尼拔博士一直以凌駕眾生之上的智者自居,把他人作為實驗品。當史達鈴問他:你察人入微,是否能同樣對自己做一番分析?時,漢尼拔博士極惱火併且聲稱:曾經有人想研究我,我把他的肝臟就着酒和豆吃掉了!,沒有人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沒有人能了解他為什麼嗜血食人。這就給人造成了懸而難解的心理疑問,也是強烈的心靈震撼:到底,漢尼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會這樣?而這,正是影片的成功之處,每個人都需要去審視和思考自己和他人的矛盾性與莫測性。

  總之,《沉默的羔羊》就是這樣一部玄而又玄,又凸顯心理呈視的影片,給人強烈的藝術震撼的同時,也引發人們深深的思考。

  沉默的羔羊影評(二)

  少有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奧斯卡影片,榮獲了當時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編劇5項大獎.最早看這部影片是衝著原著小說和安東尼 霍普金斯去的,影片和演員果然沒有讓人失望,覺得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

  影片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朱迪 福斯特扮演的FBI女探員史達琳如何追捕變態殺人魔,暗線則是安東尼 霍普金斯扮演的當年因為殺人並食取其身體器官而受嚴格監禁的心理醫生漢尼拔 萊克特越獄的情節.故事一開始史達琳還是個實習FBI被派去和漢尼拔交談,作上司所謂的"心理調查",其實這裡到真有點"沉默的羔羊"的味道,和一個資格比自己老很多的人交談而且還是個"心理變態"的人絕對是強人所難,到不如說是其上司福克斯與漢尼拔的間接較量.整個影片縱觀下來,漢尼拔是唯一一個在搖搖晃晃的鏡頭感下自始至終從容不迫的人,每一步都走的很周詳,你想什麼他都知道,他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洞悉你的一切隱私包括你的內心深處的弱點,那些想深埋不想讓任何人看到,每次自己回想都會隱隱做痛的東西,全部在他面前暴露無疑.可以說這種從容淡定給我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人總是怕被看穿,換個方面來說做人也總應該給別人留一分後路,剝奪別人的一切是殘酷的,不論你的理由是否正當。

  說到羔羊,第一眼認為片中那些被殺死的女子屬於這一類,她們對於自己命運的不可掌控性使她們扮演這個角色,後來故事中穿插的史達琳回憶童年父親的去世他被農場主親戚收養等,發現她同樣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說到底她也被編入了羔羊一類;而有羔羊必然有屠夫,自然而然的,屠夫應該是強有力的人,漢尼拔雖然是受到囚禁的人,但是他卻可以掌握前途,通過控制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他應該是手拿屠刀的人咯?

  故事發展下去是史達琳在漢尼拔的指引下一步步接近案件真相,最後成功發現了案件的真正兇手.值得一提的是史達琳在地下室黑暗中打死變態殺人魔的情節,看到她的拿槍的手一直在陡.有一點很奇怪就是兇手本來有機會制住史達琳,但是卻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用槍,但是上膛造成的聲音足夠別人找到方位的.有些莫名,假如用"變態"兩字籠統的解釋可能並不恰當,也許是個"角色互換",史達琳原是羔羊,兇手在黑暗中有夜視鏡,應該是屠夫,他想當然地享受屠殺前戲謔的快感,但最後角色互換了史達琳成為了屠夫,兇手是羔羊。

  此外,漢尼拔醫生的逃脫也是非常經典,很讓人意外的逃脫方式,是電影的一個亮點,讓警官代替自己,自己則金蟬脫殼,從人們的眼皮底下溜走,滿佩服原著作者的創意的.

  影片中有個道具一直很吸引我的關注,那就是那些飛蛾和蝴蝶.它們的特點是什麼?是會蛻變.不知編劇在此隱含了個什麼意思.電影中的兇手是個變態的易性癖,一直想做女人,可以理解成一種蛻變,史達琳從FBI實習探員最後破案成名也是蛻變,但這一切好象都沒有很強大的說服力.影片中的人物,都有一個變化過程,從沉默的羔羊到屠夫,也許影片編導們的真實用意就在說明一點,每個人不管外表曾經如何柔弱,在一定的情況下都會變的殘酷甚至瘋狂,每個人都是沉默的羔羊,但是每個人,都有蛻變的時候,這才是人性的殘酷本源。

  無論是漢尼拔還是斯達林,或是現實中的我們,所要面對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我們自己。漢尼拔選擇了逃避,任邪惡一點一點侵蝕並扭曲自己的心靈,他需要一個和自己類似的人物,去加以觀察並深思,以使自己脫離夢魘;斯達林選擇了面對,在陽光的沐浴下走向正義,但他需要一個反例來解釋並克服自己心中的不解與滋生的邪惡。

  倘若沒有朱迪福斯特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的精彩表演,我們無從欣賞這樣精彩的電影並理解其真諦,更無法觸動自己那久已冷漠的心靈。感謝他們對人物做出的如此深刻與細緻的詮釋,無論演員還是電影中的人物都會被我們銘記。

  沉默的羔羊影評(三)

  《沉默的羔羊》上映於1991年,拿下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劇本改編五項大獎。是這麼多年來心理恐怖片中的經典。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心理分析的電影,深受弗洛伊德主義的影響,在劇中三個主要人物上都有印證。

  女主角克麗絲有着傷心的童年回憶。小的時候,克麗絲的父親在追捕竊賊的時候被罪犯打死,這給年幼的克麗絲帶來了心理上巨大的創傷。缺少父愛與家庭的溫暖使得這個小女孩孤獨而無助。

  在一個深夜,克麗絲聽到羔羊的呼救聲,暗合了克麗絲孤獨的心靈,她正如那些脆弱的羔羊一樣。然而,她沒能救出一隻羔羊。從此,在潛意識裡,克麗絲自比那黑暗中的羔羊,沒有人可以幫助她,她只能自救。

  當她長大,成為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學員,選擇這樣的職業與她一直不能釋懷的內心創傷有關。一旦成為了警員即可繼承父親的遺志,救治更多的弱者。克麗絲是要通過拯救別人而拯救自己。

  在與漢尼拔的接觸過程中克麗絲非但沒有對漢尼拔這個吃人的“惡魔”感到恐懼,反而產生了微妙的情愫,這歸結於早年喪父的克麗絲身上的“戀父情結”。

  克麗絲雖然在職業上是“拯救者”,可是童年時候的陰影讓她在內心深處仍然是那隻孤獨無助的“羔羊”,而漢尼拔天生有對女性救助的本性,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中兩人產生了微妙的情感。影片中地方法院克麗絲被迫與漢尼拔分手時有一個特寫鏡頭,漢尼拔用手指在克麗絲手心輕輕劃了一下,這個細微的動作傳達了兩人微妙的情愫。

  影片的導演曾經提到過克麗絲有三個父親,一個是她死去的生父;一個是善的父親克勞福;還有就是罪惡之父漢尼拔。克麗絲必須超越這三位父親才能真正的成長。克麗絲十歲喪父,暗示了克勞福在克麗絲的潛意識中部分地代替了父親的身份。然而在大多數時候克勞福並不能幫助到克麗絲,克麗絲必須自己獨自面對。真正幫助到克麗絲的是罪惡之父漢尼拔,漢尼拔引導她破獲案件,教會她工作的方法,更加重要的是,漢尼拔揭示了克麗絲的內心隱秘。

  通過這次事件,克麗絲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更加擺脫了潛意識中自哀自戀的不安全感,超越了生父死亡留下的陰影。

  漢尼拔一方面是吃人的惡魔,另一方面又是疼愛克麗絲協助其破案的擁有高超智慧的心理學家。他融合精神變態者貫有的殘暴和心理學家的高度理性。非理性和理性在這個人物上合二為一,克麗絲對他既由衷地佩服又深深地恐懼。這種高度理性之下的瘋狂更加令人感到恐懼。

  漢尼拔這樣的性格也是有成因的。小說中有交代,漢尼拔出身貴族家庭,他心理的變態緣自二次世界大戰。在書中,漢尼拔的父親先吃了獵取的麋鹿,繼而在漢尼拔和妹妹之間選擇了妹妹。之後漢尼拔又遭受了二戰殘兵的侵害。在雙重刺激之下,漢尼拔有了心理的病態,他一方面內心深處有對弱小女性(妹妹)的憐憫,另一方面有着嗜血的吃人習慣(來自父親)。

  影片中還有一個人物,罪犯“野牛比爾”。比爾在童年時候遭受了很多的家庭暴力,長大后兩次要求變性而遭到了拒絕,所以他才會搜集女人的皮膚妄圖給自己做一張皮。從某種意義上說,野牛比爾的犯罪也是家庭和社會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