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火星救援有感

觀火星救援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觀火星救援有感

  看了電影《The Martian》,內心頗有觸動,不自覺的就聯想起另外一部好萊塢電影《Gravity》,都是在宇宙中面臨不可能的挑戰,對人性的終極挑戰及反應。好萊塢在地球上快把科幻片玩成獨門生意了,老米從編劇到製作的確是很用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從小立志科技和開創事業,現在全球市場一體化,也可以順道把咱中國人一道給鼓舞了,不再擔心中國電影界一直在科幻片領域乏善可陳的局面。

  中國人的形象正在美國人心目中逐漸站起來。似乎從《2012》開始,中國人開始在最後關鍵時刻有資格給美國英雄們伸一伸援手,這可不簡單,之前的科幻片一貫是美國人獨力救全球。好萊塢總是在前瞻,美國總統從黑人到女人統統拍齣電影預測在前面,這表明美國主流社會開始接納這麼一個事實——未來的高科技條件下,有資格和美國並駕齊驅的是中國。《2012》里要依靠中國人在西藏高原修建的龐大諾亞方舟(打苦力工),《Gravity》最終女主角要乘坐天宮飛船回到地球(是不請自來的去徵用,沒有給中國閃耀人性光輝的機會),《The Martian》里在NASA所有人絕望的時候,中國人暫時放下自己的某個宏大的秘密太空計劃,不請自來地貢獻出了"太陽神"大推力火箭向太空送來了關鍵的物資補給,這個"主動"裡面閃耀着老美一貫自我宣揚的人性光輝,中國人的形象越來越正面,越來越高大。一方面固然是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蒸蒸日上的趨勢與體量讓好萊塢不敢輕視,得罪不起中宣部的影視審核單位——偉大的美國民主精神是從來不向任何人低頭的,除了向錢這個非人且低俗的物件兒低頭以外;一方面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發展的勢頭也確實讓美國人覺得勢不可擋,是未來有資格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民族,與此同時,中國那些酸秀才們還在自慚形穢的抱怨中國企業界只會"抄",哪裡知道,抄了好多年的中國企業界已經逐漸脫離"臨帖"的階段開始自成一家追求有個性的向上發展了,自己人身在此山中看不到,地球對面的老米可是感同身受,酸甜苦辣在心頭縈繞,那感覺估計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看德國的崛起差不多。

  好萊塢對人性的深刻認識與刻畫,這一直是我最愛。我一直認為老美編劇格局的大時空觀比較狹隘,尤其是國人寫出《三體》之後更加肯定,大部分老米缺乏中國古人所謂"天馬行空"的龐大時空觀,但刻畫人性的功夫簡直是鬼斧神工,這方面中國電影界的水平簡直是幼稚園,五體投地之外還得把編劇和導演拖出來再踩上一腳。再加上余大愛的《House of cards》,特別喜歡看片子里主角在面臨巨大壓力之下如何絕望,掙扎,反應,振奮,行動,自我拯救的一路心理過程,每每拍案叫絕,引發很多的思緒。《Gravity》直接把人穿着宇航服孤零零的丟到距離地球幾百公里的低空軌道上,《TheMartian》更絕,把主角一個人丟在距離地球4億公里遠的火星上("光"跑一個來回要28分鐘)。在這樣的絕境中,首先是心理奔潰,自暴自棄,隨即是反彈、掙扎與整理思維,調動所有的知識、經驗、資源開始自救,當一切看似步上正軌的時候,會出現意外的打擊再次拋你入絕境,一而再,再而三,上帝好似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你處於命運低谷的時候偏要拚命地反覆搖晃裝着你命運的盒子,讓你在其中進一步失去方向和光明,好似一個粉碎機,要加重把你粉碎的搖晃程度,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絕望,絕望的平方,絕望的三次方,絕望的N次方,… …所謂英雄,是堅持到最後也沒有放棄自己,積極努力自救的你,當然,你需要有真正朋友的協助與支持,這是抱團打天下的時代。片子里土豆種的好好的,結果來了個爆炸;為了趕時間,領導冒險決策免檢直接發火箭,結果就因為免檢導致疏漏把火箭給炸了——為了設計絕境重重,好萊塢的編劇可真是能編,現實中比這還殘酷。

  革命的樂觀主義。老美的片子里其實充斥着革命的樂觀主義,或者說拚命鼓吹冒險精神,這個也很好。在明哲保身與挺身而出之間電影能夠讓你清晰的感受到那種無畏的冒險精神,每個人命就一條,老子偏要"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精神在中國歷史上,在美國成立之前是很多的,中國歷史里到處都是這樣的人。我認為永樂大帝誅十族之後開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國人越來越多的現實市儈起來,明哲保身,古人讀書把腦殼讀的硬硬的,砍就砍了,老子就是認死理,認大道理,寧可捨生取義。老美總是這麼宣傳,也整出了斯諾登這樣的有志青年把自家政府整的欲仙欲死,但也整出了蘋果這樣一堆的偉大企業。每每看喬布斯言行,聽谷歌,facebook老闆講話做事,總感覺人家的追求裡面純粹的成分多一些,真心是要實現心底偉大夢想,所以成就大一些。我非常佩服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從來不似諾基亞當年當大哥的時候步履蹣跚,今年大一毫米明年折騰外形方圓,當老大期間基本上率領整個手機世界原地踏步式的緩慢向前。蘋果公司一來,一年帶着全世界手機行業一個大跨步,老喬的前面撒丫子狂奔,絲毫不曾後頭看一眼追趕者的影子在哪裡,後面一堆跟隨者嚴重扯着了蛋——跟着原來的老大優哉游哉習慣了,跟着蘋果這個新老大狂奔把自己搞重傷和累死了一堆。全世界把手機行業70%的總利潤給了蘋果公司一家就是回報,跟隨者里對此想都不敢想,除開蘋果與三星,剩下的手機業者堆在一起玩總利潤的零和遊戲。所以,有純粹的追求有時候是件好事,企業為利潤而存在,偉大的企業一定是把利潤放在第二位考慮,這裡面有辯證關係。有純粹追求的人看起來傻傻的,所以老喬格言是"Stay foolish".

  《The Martian》主角只有一個信念——獲得足夠的養分與氧氣,活下去。為此他迸發出了智慧的光輝,激發出了他所有知識與經驗的力量,在陌生的環境中極具創造性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問題,最後活着回到地球。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是一樣,我們上下應只有一個信念,賺取利潤與正現金流,在殘酷的環境中活下去。我們同樣面臨陌生的環境,面對不太清晰的規則,面對預見與不曾預見的挑戰,我們同樣手頭資源資源有限,不發揮創造力積極去盈利和獲取現金流,耗盡了手頭下海的時候從母公司帶來的有限資源,我們同樣面對絕境。我們應該如何辦?自暴自棄?盲動?坐等?及時行樂?得過且過?我們是否可以像《The Martian》主角一樣超乎預期的積極向億萬公裡外的NASA總部展示我們在努力求生且成效斐然?這個答案需要每個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同仁一起來作答,中興的總部與NASA一樣時刻在遠程看着我們的言行。

  《The Martian》(火星救援)是一部好電影,值得帶上一家老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