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鄉村裡的中國》有感

觀《鄉村裡的中國》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觀《鄉村裡的中國》有感

  《鄉村裡的中國》是中央新影集團2013年出品、科影節目中心組織製作、着名攝影家焦波導演的一部現實題材紀錄電影,片長99分鐘。該片將鏡頭鎖定中國北方極其普通的一座山村——山東淄博沂源縣杓峪村,從龍年立春到蛇年春節,真實記錄了一個村莊的生活軌跡和其中以杜深忠一家為主要人物的村民的生活細節,展現了當今中國農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農民的喜怒哀樂,以及在變革的時代中國農民面臨的生活與夢想、理想與現實的交織碰撞,並從這裡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影片鏡頭樸實無華、情感真摯、立場客觀,是一部真誠的現實主義作品。 攝製組一行6人從龍年春節開始,歷時373天,駐紮在杓峪村進行拍攝。他們租住在村裡的一戶農家院落,自己種菜養雞,燒火做飯,同村民一道出入作息,成為這個有着186戶人家的村莊的第187戶,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與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昨天,應博友 焦波老師邀請,觀看了由他導演的一部影片——《鄉村裡的中國》。這是一部還未公開上映的電影,在北京就是好啊,近水樓台先得月。

  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展現中國農村現狀的記錄片。看着一幕幕不加修飾的場景,聽着一口地道的鄉音,俺也彷彿走進了農家小院。這裡的喜怒哀樂,沒有表演的痕迹,演員就是村民、鄰里鄉親、村主任,不要化妝,沒有台詞,全是真實的表現。杜深忠與妻子的多段對話非常精彩,他手裡擺弄着二胡,心裡卻想着琵琶。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竟然有這樣的追求,說這是他多年的心愿。妻子不理解:“那琵琶是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衣裳穿呢?”“你不懂,人需要吃飯,人的精神也得餵飽!”“俺不知道精神,俺就知道不吃飯就沒精神!”這就是生活中的語言、表現。後來,他還是背着妻子花680元買回了琵琶,並且虛報價格,說是480元。妻子不免心疼:“500塊錢能買多少東西啊?家裡油鹽醬醋那一樣不用錢呢?兒子上學還得交學費呢!”抱怨歸抱怨,杜深忠依然我行我素。最後,他終於抱着琵琶出現在村裡的聯歡會上,並且別人都謝幕下台了,他還坐着那裡不動,直到別人催他快走。還有村民之間發生糾紛,面紅耳赤,劍拔弩張,甚至動了手,驚動了派出所,其實就是現場抓拍。整個影片都是實實在在的人和事,沒有加工的原生態作品,這不能不說是個創新。這樣的作品,老百姓喜歡,愛看。尤其是農村出來的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我喜歡真實,淳樸。真實才能體現美。影片中的悲喜感染着每一個觀眾,大家隨着他們悲傷,隨着他們高興。看着那家徒四壁的屋子,煙熏的變成黑色的牆壁,還有外出打工丟了性命的中年男人的喪事,讓人覺得心酸。農村人真的很不易啊!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是被改革浪潮拍上沙灘的小石子。杜深忠語出驚人:“我是農民,但我從來就不愛土地,是無奈!”這話還是第一次聽說。是啊,誰不想住高樓、坐小車呢?誰願意麵朝黃土背朝天,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勞作不完的黃土地呢?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從春忙到秋,就拿果樹來說,從開春的剪枝,到開花后的人工授粉,再到出了果實的紙袋保護,都得爬上高高的樹枝操作,他們已是5、60歲的人了。年輕人不是上學就是打工去了,可是好不容易到秋天採摘下來紅紅的蘋果,卻為推銷不出去發愁。在地里搭個棚子,日夜守候,家裡人給送飯,直到買家上門,再三砍價,不得不很不情願的低價出售。辛苦一年的收入頂不上出去打工兩個月的工資。再說玉米地,辛苦大半年的玉米棒子讓獾子吃了不少,杜深忠的妻子非常心疼,他對也在旁邊掰玉米的丈夫說,“你看多可惜呀,下點葯把獾子葯死吧!”丈夫說“那可不行,獾子是國家保護動物。”“國家保護動物?咋不保護人嘞?······”真讓人忍俊不禁。看着這一幕幕場景,俺彷彿回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雖然勞作形式不同,但生活水平相當。悲傷和笑聲過後,發人深思。

  話說回來,敢於把這樣的現狀、這樣的語言搬上銀屏的有幾人呢?非焦波莫屬!他是那片土地的兒子,他心中裝着那裡的父老鄉親,也願意為自己追求的事業奮鬥不止。他的善良、執着、敬業、奉獻精神讓俺欽佩,俺願做他的粉絲,他的支持者。同時還要謝謝他,感謝他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精神大餐。這場電影,比美國大片和故事片留下的印象要深刻的多。每場電影完畢,觀眾都沉浸其中,不願離去。焦波老師趕到現場,與觀眾交流,探討。他謙遜的傾聽觀眾的意見,和大家暢談他的創作體會,直到下一場放映的時間到了,大家還邊往外走邊一直圍着說個不停。俺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除了問題,還必須留個合影。這是俺與名人的唯一一次合影。

  期待這部記錄現狀的佳作早日公開發行上映,讓國內甚至國際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農村。



觀《鄉村裡的中國》有感 標籤:我的中國夢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