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下鄉河源服務隊個人心得體會
在大一下學期即將結束之時,我參加了由我管理學系組織的河源隊的三下鄉活動。參與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最重要的不僅是鍛煉自己為人處世,隨機應變的能力,更是為了給山區的孩子帶來歡樂,讓這些孩子通過我們看到外面大千世界的精彩,給予他們心靈的啟迪。
在三下鄉活動的前期準備中,每個成員都儘力做好屬於自己的工作,從中體現出了我們小組成員即使是處在期末考試的緊張中,也非常注重效率與團結。雖然我個人所教授的是一年級的數學,但擬寫教案並不是這麼容易的:首先,我們已經不知道一年級的課本教授什麼內容,不清楚小朋友們的學習程度到哪裡;其次,對於我們來講簡單的內容,要怎麼教授才會讓他們理解並記憶呢?這些問題只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進,我們現在能做的僅僅是做好對一切未知事物的準備,永遠都要準備planB,但這次的planB是連同我在內的全組人員都做得不夠完善的一項。
很快,就到了三下鄉的時間了,在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幸福小學與學生們,心中有種小小的激動,自己竟然要做老師教學生了!同時心中也有點小心酸,相比我們城市中的小學,這所小學顯得多麼的簡陋和窄小,沒有圖書館,沒有音樂室……除了小小的課室,幾乎什麼都沒有。剎那間,我為自己能來到這次三下鄉而感到慶幸,不同環境的比較,更讓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小小的課室沒有使這些孩子們厭惡上學,相反,他們早早的就到學校上課學習。其中,最讓我感慨的兩點是,即使他們的家離這兒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都沒有一個學生上課遲到的;即使我教授的一年級沒有課本上課,全靠老師板書,他們吸取知識的能力及渴望也深深的讓我們感動。
山裡的孩子們或許是非常的調皮,就比如我所帶的一年級,處於懵懵懂懂、不辨是非、難以管教的年紀,但他們所擁有的天真無邪、對事物的渴望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動。七天里,我們舉辦了主題班會、趣味運動會、家長講座以及支教結束之時的結業典禮。許許多多的活動把我們與這群未來的花朵們更緊密的聯繫起來,雖然這些活動仍有一些瑕疵,但我覺得在某些沒有提前安排的活動時,也只能邊做邊改,只要我們有想做好的心在,願意去溝通,任何的難題都可以解決。
溝通,不僅體現在我們與學生之間,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也尤為重要,所以我們選的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為調研主題,就是為了能幫助家長和孩子,讓他們雙方互相了解,重新認識。
七天的時間轉瞬即逝,離別時刻在我們越不想到來時來到了,在我們剛建立起感情時來到了,在我們最不舍的時候來到了。離別時不敢說再見,只能在結業典禮時為孩子們高歌一曲,獻上手語表演。只能在最後一天早早的收拾東西悄悄的離去,看着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小學,想着你們早早來到學校卻無人應答的校園,不知你們是否會記得這批支教的老師們。來到這裡,教給孩子們的東西有限,但你們教會我們的東西讓我永遠難忘,都說孩子是最好的老師,教會我們有耐心,有愛心……
即使是每天沖冷水,所有女生住一間宿舍,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我也希望明年能再來與你們相見,也希望與你們相伴的日子不要再這麼短暫。
陳曉瓊
2014年7月20日
篇二:三下鄉個人總結
——陳溪
七月十六日上午,我們整個三下鄉的活動正式結束了。收拾好所有行裝,打包好行李,回頭望着六天一直以來在這裡住,吃,支教,說笑,商討三下鄉的幸福小學,心中充滿着感慨,在這六天里,在這間不大的校園裡發生的事情似乎一切都歷歷在目。想不到,三下鄉就這樣結束了。時間是過得如此的快,想起當初第一天度日如年的感受,還真是極大的對比。但天有不散之宴席,就讓我們這次三下鄉的酸甜苦辣留在我們的記憶里吧。
回憶翻開了一頁,是我們在開始支教的情景。而我個人作為三下鄉文化科數學班的負責人第一天去支教, 可以照顧和熟悉每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解他們,並對他們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導。而我們主要做的是,選取一兩個他們感興趣的數學課題,在溫故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輔之以適量的數學遊戲活躍氣氛,從而達到快樂學習的效果。同時心中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喜悅。在每一次的遊戲中,任何我們在大學中所學的遊戲,我們都讓這些學生們一起參與,增加他們的見聞。並且在活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公平等積極向上的心理。並且我們準備了各種小禮物,制定適當的獎勵機制,看到學生們經過努力而得到禮物那喜悅的滿足神情,我們相信,這些小小的活動,也許會在未來,改變他們的一些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引導一些學生積極向上,或者說哪怕帶給他們一點點的歡樂也好。
除了支教,我們還有一些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歡樂的活動,比如趣味運動會,親子遊戲等。在這些遊戲當中,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手把手地體驗遊戲,培養默契,給我們這些也是孩子的隊員們也好好的上了一課。
當然,三下鄉的活動中,最難的莫過於是做調查問卷了。因為在調查問卷的過程中,真是遇到平時少遇到的,聽到平時聽不到的聲音。我們的調查主題是:家庭溝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在開始之前,我們是以年級為單位,每兩個的年級的老師為一組,分別到各個學生家庭去拜訪調研。最因難的是調查家庭這部分。因為有許多學生的家並不集中在一個地方,結果我們不得不挨家挨戶去探坊。,我們需要耐心地一條條去詢問。當然,其中令人高興的是,每當走進一戶家庭,看到他們屋子裡貼滿的獎狀,就似乎能看見農村的學生對學習的渴望,我相信,這些孩子的未來會變得更加美好。
在我們的三下鄉中,收穫得其實更多的是感動,上百個孩子,十幾個隊友,一起在一個山區做着一些在其他人看來平淡無奇的事,可是在離開的時候,在回首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敢否認這些簡單的細節帶給我們的種種回憶和感動!當你親耳聽到“陳溪老師,你可不可以不要走”的時候,當你發現因為一個孩子心情不好而努力去做工作的時候,當你用了半個多小時講了最後一節像演講式的煽情的啟蒙課的時候,當你在看到他們不玩遊戲而你費盡心思,放下架子去勸他們的時候,當你家訪時看到那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的家庭酸事的時候,我懂得了,懂得了不言棄,因為活着,懂得了不言苦,因為幸福,懂得了不言累,因為溫暖。而沒有經歷,也許就不會懂得珍惜,懂得愛,走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才有了從容和智慧,才有對生活的理解。雖然讓我覺得驚訝的是有些孩子說打遊戲很無聊,想戒了,失戀了就不再愛了!執一顆括淡的心,生活着,享受着。一起奮鬥過生活過的隊友們,幸福小學的孩子們,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傷痛是用來成長的,讓心在繁華過依然溫潤如初,帶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吧!
總之,作為三下鄉服務隊的一員,我個人為和這支隊伍的其他成員去三下鄉實踐感到自豪,為我們一起同甘共苦,這支值得信任的隊伍而感到自豪。為農村純樸的民風,純真的學生而感動。雖然在開展三下鄉活動中困能重重,但看到學生們依依不捨的眼神,大家的誇獎,我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值,往後日子,我希望像組織三下鄉這類活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盡自己的一份綿力。 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青年們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不足。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果沒有此次活動,我不會這麼快的提升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經驗。活動結束后,我主要將自己的收穫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一、要善於溝通與交流。參加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
我學會最大的一點就是我學會了與別人溝通,膽子變大了。
而且,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善於與人溝通是多麼的重要。人不
是孤立的存在在這個社會當中的,在此次活動中,我和其他同學之間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努力;和當地的人們溝通情況,使活動在一個十分和諧的環境下開展。
二、要學會堅持。在活動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困難,這個時候,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我想,在未來工作的日子裡,當我再次面臨時,會因為今天所積累下的經驗,而讓我變得從容且坦然。學會堅持,不僅使我們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對我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也是極有好處的。
三、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一份看似很簡單的工作其實需要經過很多的步驟,而且細心也非常重要。我們以認真的態度,謹慎的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從小處着眼,從細節抓起。
此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得到了很多的鍛煉,獲得
了很多的快樂,也拉近了我們隊員之間的關係,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責任與團隊;這些收穫讓我明白只有自己去親身體驗。我們要在實踐中收穫成長,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身的價值,在實踐中認識自身的的不足。我堅信此次的“三下鄉”活動留給我的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們支教時的真心真意。大家一起笑,一起玩耍,不但是師生關係,更是朋友,這一次三下鄉的活動,把兩個不同階段,毫不認識的兩代人連結在一起。雖然只短短相處了六天,但其中的所感所受,卻是從未感受到的真實。
陳溪
2014年7月21日
篇三:三下鄉心得體會
--陳煒淇
雖然三下鄉已經過去差不多一個星期了,可是大山裡發生的一切在腦海里還是那麼的清晰。短短的七天,對我來說,就像是作了一個一輩子都會銘記的夢一樣。夢裡有孩子們真摯淳樸的笑臉,有錯綜複雜的羊腸小道,有陡峭的山路,有晚上多得數不過來的大顆大顆的星星,有沒有路燈的路,還有一群相親相愛,互相幫助的同行隊友。
因為有了我們大家的同心協力,我們的三下鄉之旅才會這樣的完滿和充實,並且富有意義。
下面,讓我來回顧一下本次三下鄉的整個活動過程。
大概在6月份的時候,我們河源志願服務隊就已將召開了關於本次三下鄉的活動準備會議。包括講解三下鄉流程,隊員分組完成各自負責的班級的教案等等。雖然說事前準備好下鄉教案和一系列準備工作有利於我們在真正的下鄉過程中的課堂教學,但是,我覺得我們這次的下鄉的準備工作其實可以更好地準備。第一,有關負責人應該先跟上一屆的三下鄉的師兄師姐們了解清楚相關情況。然後主動向所有隊員們講清楚當地的各方面情況,每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二的話,就是教案方面的問題了。非常明顯的一點是,我們在下鄉之前準備的教案基本上都要做不同程度的修改,特別是英語。其實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當地小學生的教學水平的不了解。雖然當時已經有說過那裡的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不高,但是也只是很籠統地一句,我們也沒有僅僅根據這一句話來判定我們的教案應該出成什麼樣,定一個什麼樣的難度。所以,我覺得,以後再有這樣的話,負責人可以留下上年的測試卷,然後發給下一屆的看,讓他們了解一下當地的小學生學習水平,也可以在開會的時候把上一年有去過的師兄師姐請來給我們講一下具體情況。第三就是,財務情況不透明。我們只是知道我們買了些什麼物資,卻不知道我們的錢的使用情況(就是具體花費多少錢在什麼地方,就是一個類似清單的東西)。
而在具體三下鄉的活動的開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像遊園會的話,就要注意一下具體的人手安排問題。而像親子講座,親子遊戲方面的話,就要注意一下道具的準備情況,活動當天的人手安排和分工的情況。盡量不要出現沒有工作安排活工作重合的情況。再者,舉辦活動的時候要關注現場的情況,隨機應變,作出適當的調整。畢竟,計劃沒有變化快,現場的狀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改變,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靈活變通。還有一點就是任務的分配問題。如果有些任務是一早就在計劃中的,可以的話,就可以早些分配給我們隊員做,這樣就不會出現很趕的情況了,畢竟,每一天大家都要準備教案,然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給學生們上課,也需要充足的睡眠來保證上課質量。
以上就是我這幾天下鄉以來的一點感受和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希望給下一屆下鄉的同學帶來一點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