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一)
科技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裡,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實際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而由於中國的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待在校園學習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為了改正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錯誤做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學生,我們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辦"三下鄉"活動。希望通過"三下鄉",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讓同學們體驗農村生活,了解現如今農村的狀況,並結合現代發展,探究社會發展帶來的利弊,進行自我反思。
7月11日——7月16日,在這短短的六天時間裡,我們有過感動,有過心酸,有過無奈;我們品嘗了酸甜苦辣;也讓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我懂得了組織紀律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讓我體會到了教育對一個村,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有多麼重要。
以下是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的收穫和反思:
1、堅持就是勝利:此次"三下鄉"活動,我們來到了XX市XX縣XX會XX小學,一個全村每人年平均純收入只有6250元的貧困鄉村。這裡交通極其不方便,大部分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泥路便會積水,車輛和人都很難行進。而我們"三下鄉"隊伍來到XX村的第二天,一大早便下起了中雨;加之XX村的村民分佈比較散,每次走訪調查,我們都要走上大半個鐘的泥路才能看到村民,這無疑給我們的調研增加了難度。而且現在正處在農忙時期,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收割稻穀,我們的調研對象又是家長,要如何才能做好我們的調研呢?這又是一個難點。對於沒怎麼受過苦的大學生而言,體力勞動是我們最頭痛的致命傷。六天的時間裡,我們每天不止要六點多起床準備,還要走泥濘的泥路,還要收割稻穀,上山除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上山除草,我們下午兩點半出發,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們的勞動基地,那是一座用來種黃梔子的山。我記得當時山上的溫度高達33攝氏度,我們的隊員有的還沒戴帽子就直接暴晒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這樣幾天下來,我們的兩個隊員感冒了,儘管重重困難,我們還是堅持到了最後,我們不止完成了報告,我們還學會苦中作樂,收穫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2、團隊協作是團體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三下鄉"活動是一個集體活動,服從隊長的安排,聽從隊長的指揮,隊員間互相協作,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這些都是每個隊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會按時清點人數,任何行動都會向組長報告,絕不單獨行動,這保證了每個組員的人身安全;而且我們每組都會根據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合作,這能有效地提高我們調研的效率。我們不止在調研工作有分工,我們在生活方面也有分工,我們以組為單位,一天一組輪流做飯,這不止提高我們獨立能力,也能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較好的規律。但就我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在團隊協作這方面還需要再努力。作為這次調研報告的主筆手,我很慚愧,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我只是一味地自己寫報告,沒有與組員做到很好地溝通,導致自己寫了報告模板,組裡其他成員也寫了模板,使調研報告進展緩慢,而且由於報告模板不同,在協調過程中產生了小小的爭吵。雖然最終我們順利完成了報告,但從這件事情里,可以反映出我自己的不足,在團隊里我還缺乏溝通交流,而且我太個人主義了,當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形時,我無法很理智地考慮問題,這是我的很大的致命傷,我需要好好反思改正。
3、收穫友誼:
我們25個人在XX村這個貧困村莊生活了六天。在這六天里,我們一起調研,一起寫報告,一起做飯,一起務農,你累了我們幫你,你病了我們照顧你,我們苦中作樂,陪伴着彼此,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干,共同進退,我們像一家人一樣,脫下我們的面具,不用擔心隔牆有耳,不用害怕暗箭傷人,我們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許這就是農村的魅力,它讓我們獲得友誼,也給了我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4、增強回報社會的意識:
7月13日,這一天早上是我們義教的時間。據我們了解,這裡的教師是沒有給孩子上文體課的,綜合各種因素,我們的義教開展分為三點:一是教孩子唱兩首歌,其中一首是國歌,因為我們了解到這裡的孩子都不會唱國歌。我們認為愛國情要從小開始培養,而且愛國不分貧富,身為中國人,他們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國家以後的希望,所以從小培養起他們的愛國意識是必須的;二是和學生一起吹乒乓球,活躍課堂氣氛,便於和孩子進一步交流;三是給孩子們講述基本的安全防範意識,希望他們能夠學點實用的東西,能夠好好保護自己。和別人,特別是在山裡,一些常用的安全意識會變得特別有用。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義教里,我感受到當地孩子的淳樸、乖巧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卻也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環境,孩子這樣的熱情可以持續多久?我本身也是農村的孩子,我知道要跨進大學的校門是相當不容易的。看着這些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綜合能力,回報社會,希望我們國家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讓每個孩子都有書可讀,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因為上學難而無緣大學,無緣我們奇妙的書海。
六天,是苦是甜都已經過去,不會過去的是我們在這次"三下鄉"中收穫的友誼和在這裡的所思所想;六天,有不足也有進步,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三下鄉"."三下鄉"為我的大一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希望"三下鄉"活動能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二)
雖然我不是一名主筆手,但我還是習慣在每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寫一些自己心裡想到的體會或者對當天的一些總結;並從這些寫過的東西裡邊尋找問題,在細細地琢磨並找出解決事情的方法。三下鄉,其實就是要我們到實踐中去認識社會,到實踐中去認識自己,到實踐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到實踐中去調整自己,這是下鄉前書記對我們的要求。去三下鄉,要的就是我們帶着熱情去投身到實踐中去,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實踐會跟你說:懷着熱情去做事,都會事半功成,收穫屬於自己的東西。此次我們中心隊的下鄉實踐,我們經歷過的有到各家各戶去做地區的調研活動、有輔導小朋友的義教活動、有幫助當地有需要的村名做做簡單的農活以及幫助我們麻煩了這麼多天的當地老師搬木頭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從不會自己摸索出技巧,並切身實際地感受着種種的鄉土風情。
首先從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調研說起。對於我們這一群沒有過下鄉活動經驗的而言,這項本來難度不大的任務也就相對的提高了難度。第一次分組分隊的去做調研,雖然分工合作的還好,但是奔波兩個多鍾后,發現結果並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每次都在總結小會議上商討要如何才能讓這些調查問卷能得到好的效果;經過大家的商討和提出的改進方法,在接下來的調研工作中,我們工作進展得還不錯。因為從第二次調研開始,我們換另外的一種方法——通過交談的方式進行;以這種方式,我們少吃了好多閉門羹也避免了那些直接跟你說不知道不識字那一類情況的出現。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不但獲得了調查問卷里問題,還了解了一些其他的有關當地的一些信息。比如,這地區存在的好多的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並且這兩類人由於年齡問題生活得都挺艱苦的;從一個伯伯的口中,我知道了這地區原本有說過修一個水利工程的,但久久不見結果;從一個當地的老師那裡了解到,這裡到處存在着垃圾堆,對整個地區的風貌影響很大。最後據統計,我們的調查問卷雖然只有166份,但我個人覺得我們從從村民口中得到的信息要是能夠向有關部門反映的話,結果會比這166份調查問卷好很多。這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結果,調研不再單單隻是為了調研而調研了,往更深層次去挖掘,會得到我們意想之外的東西。
接着,我想談談我們的義教活動。以前有去義教過,但是以前去的義教都是別人幫你準備好東西,然後只需要你過去幫小朋友輔導就行了。而我們這一次的義教和之前的義教完全不同,因為我們要在調研的過程中挨家挨戶地去找學生;要去找小朋友,所以我們的這次義教活動的意義也就伴隨着難度的加大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經過我們的努力,總共有40多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義教,人數最高時達46人數;看着課室做得滿滿的,那種欣慰感不由得發自內心地流露出來,畢竟這是幾次調研過程付出額外的努力換來的結果,值得欣慰、令人開心。當然,這是第一次跟這麼多的小朋友進行義教,由於小朋友的年齡跨越較大,義教起來難度就比單個輔導要大得多了。記得我們第一次走進那個坐滿40多人的義教教室的那一刻,大腦瞬間的一片混亂,原先談論好的的方案根本無法實施;這就嚴重考驗着我們的應變能力了,如果做不好,這一個下午的一覺就會白白浪費。由於我出發前有看過一些資料,所以我隨身帶了一些摺紙,我當場就決定先教他們摺紙,再慢慢的想出一些其他的對策。結果效果不錯,小朋友都挺喜歡摺紙的,很熱情地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摺紙教學當中去,用心地跟着小老師學習。看着小朋友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我在想,這個年齡段的我是不是對知識也這麼渴望?這些小朋友衣着很簡單、手腳臉蛋都黑黝黝的,全身都散發著一股泥土的味道,這些算是他們共有的獨特的個人象徵,但令你心靈震撼的絕對是小朋友的那雙對知識渴望的雙眼,我承認我的心早早的就被小朋友們的熱情感化了。當然,我們注重的是勞逸結合、講究科學,在教完小朋友一些知識后我們便組織他們一起玩趣味遊戲。遊戲的種類挺多的,令我重新體驗一回童真的是要我當老鷹跟他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聽着他們發出的嬉戲聲、嬉戲的笑聲,我感覺我彷彿回到了兒時年代。
最後一次義教,我們主要教他們畫畫,但很明顯的不會是簡單的畫畫而已。我們的小老師在教完一些簡單的圖畫之後,給了小朋友一個很簡單的任務:就是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理想。就這個任務,對於現在的我們可能會大費功夫地去刻畫描繪才能畫出我們的理想,或許有些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但小朋友們卻讓我發出了由衷的感嘆,並且內心在震撼。比如,要當救死扶傷的醫生的,他簡單的就畫個人和一棟有個紅色十字架的建築;要當教書育人的老師的,他就簡單的畫一本書本;要當校長的就直接畫了一所學校;要為社會打抱不平而建少林寺的便畫上少林寺的建築;要當發明家的便畫上一個機器人;要當軍人的便直接畫上一些武器等等。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在我看完他們的畫聽完他們的解釋后,我都想緊緊抱住他們了;簡單到簡單不了的理想:建一棟房子,在房子旁邊種一棵樹,房子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樹讓爺爺奶奶乘涼。在聽完他的解釋后,我有那麼點自責:我的理想是什麼?我是不是已經把我那個時候的理想給忘了?感謝小朋友給的啟迪,我會重新調整我前進的方向,給自己樹立目標,並為之而努力奮鬥。
當然,這次下鄉除了上面說到的活動外,還有準備之外的。我們是為了能夠盡量的豐富這次下鄉活動的意思,所以我們儘可能地找一些真正需要幫忙的家庭,替他們乾乾農活;一來讓大家都體驗下農民的辛苦,二來是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點點心意。經過這些干農活的實踐,讓我們認識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來自不易,且行且珍惜。另外一個活動就是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幫助學校里的主任幫一些木頭,畢竟麻煩了人家這麼長一段時間,總得做點什麼作為回報。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是:只要想學,做飯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做給一大群人吃飯就是件不簡單的事情。由於在家的時候我經常幫忙做飯,所以漸漸地我都學會了煮一些東西;所以下鄉六天來,有一半的時間我都有參與或者幫忙做飯。換來的結果就是老師們和夥伴們的稱讚,這就是我每次煮東西是整一身汗水換來的回報。由於以前在家煮東西都是用小鍋小鼎,做起飯來真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此我也和樂意跟着爸爸或者哥哥一起學;但是,下鄉期間煮東西用的是大鍋大鼎,就單單一個鏟子都有好幾斤重,做起飯來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像第一天煮魚的時候,由於第一次接觸大鼎大灶,對於火候的掌握真的很不熟悉,造成了一件看起來很危險但又讓我很興奮的一件事。在我把魚放進大鼎裡邊的時候,整個鼎都着火了,而且火勢伴隨着我翻動魚而加猛,最後使用蓋子蓋住了才把火熄滅了。以前在家煮的時候追求的就是我翻動鼎的時候鼎邊緣要有火花,因為那些大廚師煮菜的時候都會這樣,所以我也一直想達到這種境界。這是期間的一件小趣事,不過幾天下來的發現就是,煮飯煮菜是一件快樂的事,但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那把大大的鏟子,有一天我是握着握到最後整隻手完全沒力氣,並且全身是汗水像是剛淋過雨一般,只是那些都是有鹹味的汗水。另外一個就是無論那一天煮飯,總會有人叫我幫忙切東西,這也是我覺得驕傲的。可能是在家就一直這樣子跟着家裡人學的,潛移默化中我切東西的技能也學到了不少。我能把土豆切成很細的絲又不會切到手,或許這就是熟能生巧吧!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心中的一個信念:熟能生巧,只要我不斷練習、學習,虛心去請教,我就一定能夠做好我要做的每一件事。
由於是一小組的組長,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也提高了我的領導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發揮了老一輩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一起經歷過了,一起走過了,一起收穫了,這短短的六天又將成為我心底最美好的一部分回憶,這次活動將會為我的人生增加不少的色彩。或許其中有過小小的挫折,但是我們這一整個團隊最後還是能夠將原先的計劃完成,使得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圓滿落幕。這是一次難忘的旅程,我將把它深深刻在記憶里終身收藏。最重要的是,作為大三的班長以及明年就夠的大師兄,我必須將這次實踐活動中收穫到的東西應用在我以後要帶領的班上以及新一年學生機構的工作中!期待自己能將此次活動中收穫的最重要的幾個詞:"‘樹立目標’、‘責任’、‘奉獻’、‘體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應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並不斷地豐富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