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之美》有感(一)
星空下的華麗舞者
李爽
我很喜歡昆蟲,可能源於小時候家裡養了很多雞,我常常去捉蟲子給雞吃!所以有了女兒之後,給她買過兩套法布爾的《昆蟲記》,一套彩繪版,一套文字版。不但女兒愛不釋手,我也常常翻閱。
這個假期,又邂逅了一本有關昆蟲的圖文並茂的妙書。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動人的序言: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的鏡頭,能離昆蟲如此之近?我從不回答。不是難以回答,而是擔心不被理解。現在,應該回答了——那是因為我有足夠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改變了一切,至少,讓笨拙的我變得靈巧,變得充滿耐心。為了縮短距離,我的腳步非常輕,我屏住呼吸,在最關鍵時,我甚至想抑制住自己的心跳。事情就在這一瞬間發生了,我只不過後來才知曉——後來翻閱這些照片,我在空氣的光暈中,聽到了自己激動的腳步;從草葉的彎曲,發現了自己的呼吸;在扇動的蝶翅上,看到了自己的心跳。
一個同樣愛好攝影和文字的朋友把這段序言敲打到信箱里發給了我。我是先於圖片先於書看到這段話的。我一下子就被文字間的曼妙氣息俘獲了。這本書的名字是《昆蟲之美》。作者李元勝,是一位詩人,一位新聞工作者,還是一位昆蟲攝影師。
然而,等我在期待和想象中拿到這本書,那些精美絕倫的圖片,依舊令我忍不住欣喜若狂。那些透着光澤的羽翼,那些伸手可及的觸鬚,那些艷麗到極點的色彩,那在星空下草叢裡的艷麗之舞,如夢如幻,美得猶如傳說。不過是些蜻蜓、蝴蝶、土堆邊的小甲蟲,飛來飛去的小蛾子或夏日的知了和夜晚的螢火蟲、卻在作者的鏡頭和文字里演繹出千般的故事,萬種風情。原來,它們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有着自己的性情和特質,只是很少為我們所知。原來,在那個不為許多人知悉的世界里,它們是如此詩意的存在着,在自然的某些角落,它們,才是遼闊星空下的華麗舞者。
翻閱這本書,發現許多美麗的名字。居然有一種蜻蜓的名字俗稱為艷娘,就是那種飛行姿態優美,背部有着艷麗的色彩,甚至帶着耀眼的金屬光澤的蜻蜓,不知它會在哪一次偶然遠遊的小溪邊,從我們身旁翩翩而過。而與蟋蟀一樣善於鳴唱、外形卻與螞蚱有些相似的小蟲,有個奇怪的名——螽斯,作者形容它們是活着的碧玉,會呼吸會變化的翡翠,而它們的舞台,僅需一根枯枝或一片闊葉而已。
閱讀這本書之後,是我對身邊的植物多了觀察。那天,替辦公室桌子上的網格草澆水時發現,在那類似網格的葉片后,伏着小小的一團黃,手指輕觸,它一展翅,飛走了,在空中,它的背部,呈現出褐色的小圓點,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時候姥爺對它的昵稱——新娘子。不過,那時候所見,顏色多為紅色,絢麗的紅中又見斑斕,小小的圓圓的模樣,煞是可愛,與這新娘子這一美稱頗是相符。有很長一段時間,還一直錯以為它就是兒童文學里常出現的七星瓢蟲呢。記得還有一種很小的蜘蛛,有時會從空中垂一根絲,悄悄懸落到面前,它的名字更好聽,俗稱"喜喜".就像喜鵲一樣,是會帶來好運的。
《昆蟲之美》的作者,是一個詩人,可他的每一張圖片和梅一段文字,都在告訴我們,他的浪漫情懷是依附於生活的。在這本書里,我讀懂的是這樣一種含義:詩人,不是空想和幻想的代名詞,而是一種真誠的熱愛生活的方式。為了拍攝一張圖片,為了不驚動一隻蝴蝶,三十米的距離,他會走上近一個小時,那需要怎樣的耐心?那隻在春天赴約的三種蝶,因為其他地方很少見,於是他養成每年三月底上南山專程探訪它們的習慣,他從不干擾它們的生活,只是拍照,有時,甚至連照也不拍,只是在附近悄悄觀望……在這樣的文字里,我讀到的不是單純的百科知識,不是炫目的動物世界,而是一顆歡歡喜喜的感性的心。
我並不愛好攝影,因為缺乏等待花葉飛碟在風中靜默無聲的耐心。但這並不妨礙我在某些時候,去認真的讀一本與攝影有關的書。讀這樣的書,就如作者在觀察某隻其妙的昆蟲時感覺到的一樣,心兒不再沉重,它變輕了,像一顆早晨的露珠那樣,簡單、透明。
總喜歡在講課的間隙和學生談論一些小花小草的名字,校園角落裡成片的金黃的蒲公英,教室窗台上一開花就接出紫色花籽的野草,名為老來俏,還有緊貼着地面生長的車前草,而玉樹的另一個名竟然是厚臉皮。這些,常常會讓學生無由地覺出身邊自然的美來,也許,洞悉一些昆蟲之美,會使得我和學生,對於偶然飛進教室的那隻橙色的蛾子,有那麼一點詩意的停頓和猜想吧。
讀《昆蟲之美》有感(二)
文/趙曉霜
翻開《昆蟲之美》,精美的圖片讓我瞬間目瞪口呆——攝影師鏡頭裡的每一個模特,都是一個精靈,一個美的精靈。我不敢想象,要什麼樣的文字,才能和這毫無修飾的天然匹配。於是,我謹慎地進入了文字。
水窪里的生趣
原野里的水窪小得"連一朵雲的影子也裝不下","即使你是詩人,也不能把它們稱為鏡子,因為很多青草躥出了水面,把你想象的鏡面遮得嚴嚴實實",但卻是"許多昆蟲生命的搖籃,也是它們重要的生活舞台".作家描述着水窪里的居民,如安徒生在經營他的童話,但讀者,卻能透過這紙上的世界,看穿自己身邊的世界。正如作家所說:"常常,我們能在水邊發現成群的水(蠅的右邊)若蟲時聚時散,組成了一幅變化着的抽象圖案。這個圖案就像是水窪這本書的封面,它提醒我們,裡面有許多生命的奇迹,等待着我們你去慢慢欣賞。"
水窪尚且如此,我們身邊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是那封面總被我們一再忽視。
黑夜裡的小燈籠
作家曾"不顧身邊的東西,像着了迷一樣……憑直覺跟蹤着天空中的那個小點",而"這些黑暗裡的小燈籠,這些比身體還大還亮的光芒,更多的時候,只是孤單地在夜空中穿行,永遠找不到另一個自己。"如果正讀着這段文字的人碰巧也讀過《追風箏的人》,那他一定會在猛然間發現,自己就是那追的人,但卻不知道什麼是黑暗裡的小燈籠和天空中的風箏。
性是美麗的
"一隻斑蛾,再漂亮,也只有半朵花的形狀,它們合在一起,正好形成一朵完整的花。"只有詩人才會這樣來證明"性是美麗的"吧?比如"有的昆蟲,雖然足夠野性,但舉止遠比我們想象得紳士。"期待我這樣理解,不會讓詩人們憤憤不平,畢竟真正的詩人就應該是這樣呀。
優雅舞者
"是的,一定有我們所不知的旋律,在大自然中起伏不定,引領着萬物生長、繁殖、進化。我們聽不到,但是通過飛舞的昆蟲,卻能隱約感到那神秘而偉大的樂章。"昆蟲在這個時候,是一個使者——飛進莊周夢裡的是蝴蝶,飛進你我夢裡的,為什麼不可以是蜉蝣?
當然,也可以是其他昆蟲、和昆蟲以外的任何事物。但無論是什麼事物,作為引領我們去"感到那神秘而偉大的樂章"的使者,它都是一個優雅的舞者。
知了和它的親戚們
"如果一個深谷中,只有一隻胡蟬在鳴叫,你會覺得風中的樹葉聲都可能淹沒它的鳴叫。它因為得不到應和,聽上去似乎有一點寂寞與委屈。"這裡的寂寞和委屈,與其說是蟬的,不如說是寫書人和看書人的。
我們都是知了的親戚。
可愛的若蟲
"同翅目的昆蟲,大都有誇張的造型,而比蟬更小的一些種類,特別是像蠟蟬、沫蟬、蛾蠟蟬、葉蟬等,都絕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幾種昆蟲,成蟲已經長得不夠嚴肅,讓人忍俊不禁,它們的若蟲時期,更是搞笑得無以復加。"我還沒有看到若蟲們如何搞笑,就已經看到作家在笑了——是一個靈巧的、有耐心的、屏住了呼吸、甚至想抑制住自己心跳的作家,在遠離人的地方、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狀態下,笑。
"從它們的卵開始,這樣的比賽救開始了。每一個卵里,都坐着一個挖空心思,想要一鳴驚人的設計師。"我不知道作家寫到這裡的時候,心裡在想誰。反正我讀到這裡時,看見了很多熟悉的影子。
春天之約
"……這也使探望它們變得格外不容易,漫長的一年,只有十來天時間才能看到它們。在逐漸了解並喜歡上它們后,我已經養成了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上南山去專程探訪它們的習慣。不干擾它們的生活,只是拍照,有時甚至連照都不拍,只是在附近悄悄觀望。"能讓作家如此對待,除了"尊嚴"還有什麼?短暫的、執着的、義無反顧的,即使是無意識的,也能讓旁觀者肅然起敬。
但畢竟不是所有的旁觀者,都能有這樣的心態。這是共守尊嚴者之間的惺惺相惜。
尋找紅粉蝶
"蹲着看得累了,我乾脆輕輕地坐在地上,一邊喝水,一邊微笑着看這些傳說中的蝴蝶——原來,我離傳說也可以如此之近。"長久地渴望和追逐,讓我們學會欣賞:欣賞我們所追逐的,也欣賞能一直追逐着的我們自己。
星空下的華麗之舞
"對於天蠶蛾來說,燈光是它們遭遇的最大的黑暗,是耀眼的陷阱。"對於人來說,最耀眼的未必就不是那最黑暗的陷阱。
艷娘翩躚
"艷娘是溪流的脆弱而驕傲的孩子。它們和人類,和城市,小心地保持着足夠的距離。一旦溪流受到污染,它們就會遭遇滅頂之災,消失得無影無蹤。"作家通過艷娘在告訴我們什麼?我們的內心還飛旋着艷娘嗎?誰又會為了"艷娘",而儘力維護一池"水"不被污染?
詩意的小網
"就像無意中闖進了一個精彩的藝術展覽的現場,我時蹲時立,走走停停,不時在內心發出驚嘆。我的動作特別小心,充滿敬意,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壞了這些美好的藝術品。它們真是充滿了詩意的小網。這個早晨的發現,從此改變了我對蛛網的印象。就算我後來遇到的蛛網沒有如此詩意,我也能讀到建造者的精巧和想象力。"這本《昆蟲之美》所帶給我們的,也是這樣的感覺吧?從此,即使我們碰到一個沒有把目光投向昆蟲的詩人,也會想到他一定善於通過其他事物來表達詩意吧?
掩卷而思
伴隨着一行一行的文字,快樂一層一層疊加着向自己襲來。閱讀的快樂莫過於此:浸進作者無意而有心構建的漩渦里,去感覺一些東西很自然地透過皮膚滲進我們的骨髓、再順着骨髓滋養我們的靈魂。
讀《昆蟲之美》有感(三)
美妙的昆蟲世界
"好奇心改變了一切。你周圍的許多事物,都會帶着你的顏色,你的呼吸,甚至你的心跳——如果,你好奇地關注它們,熱愛它們。"——作者語。
你為除了《昆蟲記》以外沒有其他可看的昆蟲科普書而苦惱嗎?那趕快翻看這本《昆蟲之美》吧!帶有強烈好奇心的作者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五彩的昆蟲世界。當我偶然拿到這本書時,只覺得印刷得很精美,馬上隨手翻了一下。看到最後一頁時,Oh My God! 這不是施華洛世奇的水晶項鏈嗎?寫昆蟲的書怎麼會有水晶項鏈的圖片呢?再仔細一看,原來是綴滿晶瑩露珠的蜘蛛網,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這本奇特的昆蟲書了。細細從頭翻開,就被這些詩意的名字勾起了我的閱讀欲:"春天之約"、 "水窪里的生趣"、"星空下的華麗之舞"······ 每個部分作者都用細膩的文字記錄了那些精美圖片以及背後的故事,以及由此產生的點點感悟。作者不僅是詩人還是昆蟲攝影師,心思也就會比常人更細膩、敏感,不然怎麼撲捉到那些微妙的瞬間呢?那一幅幅精美無比的圖片是最好的證明。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平日里那些不起眼,甚至是讓我害怕的小蟲子們其實是如此的值得欣賞!
"黑夜裡的小燈籠"——螢火蟲是從古裝劇到現代浪漫愛情劇里都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殊不知,被作者昵稱為"小燈籠"的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在黑夜裡舞動其實是為了找尋自己的愛情。它們的腹部有數千個發光細胞,每到求偶時期的夜晚,藏於體內的某種物質就會發生氧化作用,那些幽幽的熒光就產生了。螢火蟲只是沒有想到,這些微微的光亮不僅譜寫了自己的戀曲,還點亮了人類的智慧,古代不是有在夜晚靠收集螢火蟲當檯燈苦讀的人嗎?
"沉重的蝴蝶"和"尋找紅粉蝶"—— 大家都知道昆蟲的外殼是它們的"防護衣",它們用和周圍環境雷同的花紋將自己偽裝起來,防止被敵人發現。作者在雲南西雙版納拍攝的"聚遷的千粉蝶"就可以讓你領悟到"大隱隱於朝"的完美詮釋。不過,它們的"朝"卻是我們的"市".其實,昆蟲美麗的軀體不僅是一層天然的保護傘,還會給人以啟迪。誰能說范思哲、華倫天奴這些世界級設計大師沒有從它們身上找尋靈感?看看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眾多女星們走紅地毯時費盡心思穿得光艷四射,那些或高雅或俏皮的晚禮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再看看書中的那些讓人驚艷的昆蟲們吧!我尤其喜愛斑蛾、美眼蛺蝶、枯葉蛺蝶、靈奇尖粉蝶、綠尾天鵝蟬,好多好多,數不過來了。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設計大師。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研究這些天然的色彩搭配師們,就可以學到普通或出彩的搭配法則,比看時尚雜誌有用多了。因為,人們樂於接受的視覺感受是與他身邊的環境相協調的顏色搭配,而不是那些感覺很突兀的。當然,如果你立志走獨立特行的小眾路線也行。除了欣賞如孔雀開屏般的蝴蝶花紋外,我們還要好好保護它們的家園,讓它們的美麗能夠持續。作者在書中寫到:"1892年,美國蝴蝶專家愛李奇(J.H.Leech),在重慶、湖北一帶曾發現了136種蝴蝶,但現在,重走當年李奇路線時發現有97種已經不存在了。"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據!我們對大自然的傷害,遭到了嚴重的不可逆轉的報復。不知道我們下一代還能看到多少蝴蝶呢?
"法布爾的扇子"——在作者看來:骨灰級的昆蟲愛好者是由於克服了最初的心理障礙,才能進入那妙趣橫生的幼蟲世界。其實,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害怕那些身上有鱗粉或絨毛的昆蟲,作者解釋到:人們是因為受到了前人偏見的影響,心理產生了排斥情緒。蟲子們就像是那些其貌不揚,甚至醜陋不堪,但是擁有豐富內涵的人一樣。只要我們拋開對外在膚淺的判斷,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善良美麗的內在,《巴黎聖母院》里的敲鐘人不是最好的例子嗎?作者在這節特別推薦了娥蠟蟬。他詳細記錄了與娥蠟蟬的幾次相遇,並感嘆到"大自然創造的美,經常通過類似的偶然相遇,奇迹般傳遞到心裡。"到底有多偶然,相信大家看了就會知道了。
"獵手的春天"和"詩意的小網"——相信看過《蜘蛛俠》的人都幻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能擁有酷酷的超能力,即使樣子變醜了又怎麼樣?穿緊身衣又怎麼樣?雖說不必非得拯救全世界,至少可以幫幫身邊的人嘛。在我看來,光是蜘蛛編織的那神奇的網就很值得研究,因為這些蛛網是如此的造型別緻、與眾不同。而在作者眼裡,蜘蛛是可以媲美狼的,"優秀的獵手總是孤獨的、勇敢和智慧的。凡是生存下來的蜘蛛,無不是有這三個特性".說不定推崇狼性精神的企業家們也可以從蜘蛛身上也能悟到點什麼呢?
這本書適合設計師看,他們可以從昆蟲——"大自然最天才的設計師"身上得到造型設計、色彩搭配的靈感。
這本書適合小白領看,他們乾澀的雙眼會喜歡圖片中清新的綠色,比"樂敦"和"潤潔"都管用,他們疲憊的心靈還可以得到那些暖暖的文字的按摩,比咖啡、紅牛還提神。
這本書還很適合小朋友們看,一來可以學習到被忽略的我們身邊的科普知識,多了解我們的大自然,學會愛護大自然:二來能感到多多參與戶外運動的好處,不僅鍛煉身體,還可以從全家總動員的踏青中感受到天倫之樂。
這本書其實適合每一個熱愛美、熱愛生活的人看,書中的驚奇之處也太多了,就看你能發現多少。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跟隨作者那顆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從他的鏡頭下和文字中,我們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美。
讀《昆蟲之美》有感 標籤: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