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士兵讀後感(一)
馮彥妍
2016年07月26日 文章來源:河北省審計廳 信息提供:馮彥妍
今天細讀了廳領導推薦的《身邊的士兵》一文,深有所感。那些稚嫩的士兵餓着肚子懷着滿腔熱情趕赴師部駐地參加對抗比賽,秩序井然的等候乘客們擁擠上車后才在3分鐘停車的最後一瞬間上了車;面對臨座的那個女乘客的不屑顯得有些木訥和無奈;聞着飯菜的香味努力剋制着自己的食慾;該文作者曾經也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他聯想到自己當年的情景,看着這些同自己當年一樣孩子似的戰士,心生憐愛,決定自己掏錢為十六名戰士每人買兩盒飯。這一切都彰顯出人民子弟兵的可敬可愛。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但卻表現了一個大的主題,就是我們的人民群眾在目前的和平環境下,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子弟兵。
這些戰士未參軍前在家裡也是父母的嬌寶寶,也是自由快樂的孩子。但到了部隊他們就有了約束和紀律,就成為保衛國家安全的一名不怕苦累的戰士。不能因為社會上某些人對戰士的冷漠和鄙視而傷了年輕戰士的心。他們隨時等待召喚或奔赴災區,或殺向戰場,是我們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如果一個國家和廣大人民,都尊重和愛戴自己國家的軍人,這個國家就一定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作者所要體現的主題。
縱橫幾萬里,軍人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忠心貫日月,豪情萬丈長。為了家國安寧,為了天下太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着人生的輝煌和榮耀。軍人如一輪蓬勃的朝陽,把光明與溫暖,灑遍萬里江山,灑遍美好人間。軍人是一條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洪水來襲,軍人用身體築成了堤壩,守護着人民的生命財產。地震無情,軍人有情,抗震救災日夜奮戰,軍人成了人民眼中的光明,成了人民心中的希望。哪裡有災難,哪裡就能看到軍人的身影,哪裡有不幸,哪裡就有軍人的風采。軍人是戰火硝煙中,衝鋒陷陣,不怕犧牲的戰士;軍人是和平年代里,賑災救難,扶危濟困的天使!
只因有軍人,我們才有了日日幸福的生活;只因有軍人,我們才有了夜夜平安的睡夢。他們為祖國和人民獻出了青春和熱血,始終是國家的依靠和脊樑,沒有戰士的付出,何來國家的強盛和我們安定的生活?
他們是偉大的,值得讚美的!
身邊的士兵讀後感(二)
張彭東
讀了《身邊的士兵>這篇文章后,我很感動,感動的地方太多。
第一、為什麼有人嫌棄士兵呢?列車在向前開着,小男孩好奇地摸士兵的衣服,戴士兵的帽子,可他的媽媽卻嫌士兵臟。我想問一下那個婦女,你難道就沒有髒的時候嗎?這些士兵的衣服可是今天才穿上的,你怎麼可以說人家的衣服臟呢!可能你老公是一個非常能掙錢的,不管怎麼樣,我希望你改變對士兵的態度。
第二、"我"為什麼要給他們買盒飯,剛開始時,我只是簡單的看了這篇文章,到後來我認真的看了。懂得了因為"我"也曾經是士兵,士兵與士兵之間是最能理解對方的。"我"飽嘗過肌餓的痛苦,也知道了眼前的士兵是去師部參加比賽。看着大家都在吃飯,他們回答"我"的是"到了師部再吃,因為這飯太貴".於是,"我"給他們買飯了。誰知道"我"的這一舉動得到了車廂內大多數人的支持。為什麼?他們也熱愛自己的士兵。
第三、國家不能沒有士兵。一個國家要是沒有士兵的話,那這個國家還安全嗎?如果我們的祖國沒有士兵保衛,我們的釣魚島能保住嗎?請大家捫心自問。也請那位高貴的婦女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你家富裕的生活是誰在保衛?
第四、我感覺到,我們士兵的待遇太低,國家應該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像我們一樣,至少能吃上一盒20元的普通盒飯。
我從文章中得到這樣一個道理,不管是誰?都應該尊重士兵,因為他們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太多太多。
身邊的士兵讀後感(三)
近日在網絡上轉發的《身邊的士兵》一文,是作者李公尚先生寫的一篇紀實散文,記述了他在山東曲阜車站上火車見到十幾位年輕的士兵也在乘這趟火車去部隊營地。作者開端先寫了上車時旅客的紛亂和士兵們努力保持隊形最後上了車。正巧作者同這些士兵座位相鄰,也就有了他更好的觀察士兵和周圍情況的條件。他寫了一位婦女帶着個孩子,因為孩子好奇要戴士兵帽子還想穿士兵的軍衣,一位士兵好心地滿足孩子卻遭到這位婦女的鄙夷,呵斥阻絕孩子說有"有味".讓士兵們看到這一幕非常尷尬。接着寫到車上買盒飯,價格較貴,這些年輕的士兵儘管飢腸轆轆,但都沒捨得去買。作者曾經也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他聯想到自己當年的情景,看着這些同自己當年一樣孩子似的戰士,心生憐愛,決定自己掏錢為十六名戰士每人買兩盒飯。
他的一舉感動了乘務人員,當車長用廣播公開了他為戰士買飯的秘密后,一下感動了許多車上的乘客,他們紛紛捐款給作者,後來作者決定把這些錢留給戰士們,好在繼續的旅程上用來買食品用。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但卻表現了一個大的主題,就是我們的人民群眾在目前的和平環境下,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子弟兵。這些戰士未參軍前在家裡也是父母的嬌寶寶,也是自由快樂的孩子。但到了部隊他們就有了約束和紀律,就成為保衛國家安全的一名不怕苦累的戰士。不能因為社會上某些人對戰士的冷漠和鄙視而傷了年輕戰士的心。他們隨時等待召喚或奔赴災區,或殺向戰場,是我們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如果一個國家和廣大人民,都尊重和愛戴自己國家的軍人,這個國家就一定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作者所要體現的主題。
在行文寫作中,作者很注意語言對情感渲染的運用,比如,"士兵舔着乾裂的嘴唇","靦腆一笑,紅了臉低下頭","眼裡露出孩子般的驚喜"等,通過這些語句也看到了作者對戰士的一種發自心底的愛意,也凸顯了這些戰士年輕稚氣又很可愛的一面。最後寫到,當列車開動時,乘客從車窗中看到,這些士兵們面對開動的列車,致以莊嚴的敬禮。使文章有了更高的升華,那個婦女的行為只是大河奔流的一點小插曲,廣大人民熱愛子弟兵才是主旋律,文章通過軍禮,體現了子弟兵保家衛國的堅強信念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