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看了《中國近代史綱要》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治,“鴉片戰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於“小農”的階級性並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戰,是由於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戰爭。民族資產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着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於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採取“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並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判斷,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願走進蔣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劃,他可以看清國際國內環境、看出世界發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后,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同時並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文革十年”,毛澤東儘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群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鄧小平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三個代表”,以胡錦濤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篇二: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上了半學期的中國近代史綱要課,感覺受益頗深。吳原元老師為我們精心準備上課內容,向我們展示了許多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電影與《鳳凰大視野》的節目視頻,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歷史的血汗與眼淚,那一股股為國的熱情以及遭拒與失敗的無奈。我通過其知道了許多以前中學歷史課上沒有提及的歷史內情,了解了許多歷史人物之間的牽連與瓜葛,真正認識了那一位位在歷史中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硬漢,還有那些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能人異士,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筆筆點睛之處。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師最初放給我們看的《圓明園》史詩電影。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沒有聽過圓明園歷史上最華彩的那段樂章,沒有見過圓明園歷史上最宏麗的畫卷,更不可能親身遊歷那座精妙絕倫的“萬園之園”。原來,圓明園的歷史並不是從1860年開始的。“圓明園”這個名字已然不僅僅是一座皇家園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讓國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園中之最”,更是讓其後千千代代的國人為之神往、抱憾和緬懷的絕代佳作。

  《圓明園》真實地再現了大清帝王家族隱秘的生活,創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於故事片,也不同於傳統的紀錄片,是一部獨樹一幟的史詩電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視覺衝擊,不快不慢的拍攝節奏,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是中國屈辱歷史的愛國教材,更是中華璀璨文化的愛國教育藍本。

  在圓明園宏偉壯觀的建築背後,我看到了雍正的藝術情操和治國的雄心壯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藝術科學的不屑一顧。也許任憑我們的大腦如何聯想與描繪,都難在那滿目蒼夷、斷壁殘垣中,尋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樣,而這部史詩幫我們再現了這場舉世瑰造的絢爛多姿,歷史也在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驚艷與迷人。

  圓明園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橫空出世,頗有一種俯瞰世界的姿態,卻也隨着清朝的腐敗趨向消亡。這種消逝好像秋天的落葉,燦爛了一個夏天,終究還是隨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樣義無反顧。我覺得它的毀滅應該是一種必然。它確實不屬於我們,它只屬於那個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註定和阿房宮一樣不屬於後世的我們。它留給我們一個美麗的倩影,任憑我們猜測臆想,讓圓明園的“一生”多了一絲凄美,讓人心生憐愛。圓明園這個華麗的夢,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當夢醒時,也許只有那個時候的咸豐和那個時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處的世界,直到這個夢變得支離破碎,才看清這個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這個夢已經醒了,結束了,還是有人不願從中醒來,期望着夢的延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列強不斷入侵與吞佔中國的時候,大清皇帝還是從努爾哈赤一直走到了溥儀,這才真正從本質與形式上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圓明園在清朝滅亡前被毀,也許預示着什麼,但是遺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員也罷都沒能做出改變,也無法改變什麼,預示終於變成了現實,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賞復原后的圓明園何其雄偉壯觀、幽靜深邃的同時,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發出嘆息。這個當年大清王朝為自己築的夢,一個令今人不止幻想過一次的夢被毀,誰之過失?難道真如維克多·雨果所說那樣,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會出現的仙境是毀於格蘭特將軍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藥的是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麼我想,埋藏導火線的必定是是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帝國。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始終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哪怕是內火戰亂、外敵入侵,就算是在最為孱弱的宋朝,中國的國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麼讓一個曾經極度繁榮的帝國在最後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後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為這樣,我們拿着弓箭與大刀的士兵們才會在列強的大炮與火槍面前宛如手無縛雞之力。我彷彿可以聽到可惡的老外在驕傲的笑着,笑着他們的勝利,笑着他們的偉大,笑着中國的腐敗。中國在“天朝大國”的美號中迷失了自己,封閉了自己,也斷送了自己的未來,終將一代圓明園斷送在敵人的炮灰之中。“落後就要挨打”,這就是先人給予我們的血的教訓。

  法國着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圓明園,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痛”,這一塊代表着中國那段屈辱歷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們的首都北京,這麼的觸目驚心,只有這樣,才能時不時地提醒與督促着當今中國,發展才是硬道理,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國不進則退,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教訓,國家要全心全意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謀發展,謹記這為了忘卻的紀念——圓明園。

  篇三: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這兩周的周末都泡在圖書館準備要考試的“中國近代史綱要”,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順利,從鴉片戰爭,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前看不懂,只知道死記硬背,現在看起來有點像小說,可以理解書里講的場景,比如說學生運動,就可以理解當時的學生是穿什麼樣的衣服,舉什麼樣的牌子,可能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電視電影的潛移默化,不自覺地了解了很多歷史。而初中高中的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理解的。那個時候么有那麼多歷史劇給你看,也沒有那麼多空看。而現在兒子都知道“我早就知道現在是好日本人了!”。看來多看電視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到了最後的第十章,從粉碎四人幫到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階段,看了一遍感覺完全沒有記住任何東西,只感覺到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會,還有一些領導的各種發言,關鍵是編寫的時候好像一反前面九章編寫的方式,時間順序很混亂。總之很難記住。感覺有點失敗,從我出生那年的1976年到現在的歷史確是我最不了解的。於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把每個會議都按時間順序列了出來,明確了主要內容,只能背個大概了。

  從通篇來看,不管是否需要考試,對於我個人來說,確實需要學習的,加深了我對歷史,對偉大人物的理解,似乎對現在的局勢和政黨也有了更多的具體的了解。比如毛澤東,鄧小平確實是很偉大的,很能搞清局勢,以及對將來的暢想和問題點都是相當有水準的。只是鄧小平提出的“兩手都要硬”的問題,以及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之一就是要消滅貧富差距,從現在來看,要實現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祝自己考試順利通過!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