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一)

  從書中看中國——讀《吾國與吾民》有感

  文 | 風墨瀾

  我可以坦誠相見,我並不為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眾。因為我並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得多,所有不需要他們塗脂抹粉。她會再一次恢復平穩,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

  年前花了約三四天讀完了這本書,期間斷斷續續。我所買的版本是台灣學者黃嘉所譯,文本中帶着些文言。總覺得看這類書如果在剛看完就強求自己說出個所以然來,有些不可行。部分書適合細細回味,如這本,看完覺得似乎有所得,卻縈繞心間說不出,需要時間消化一下。在生活中看到某個場景,我又會自然而然想到這本書中作者所說的話的時候,心裡忽然有所悟了:講的還真對。

  由於這本書涉及面比較廣,我想就中國人的為人處世這方面講講我的看法。

  看《吾國與吾民》這本書的初衷不過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找答案,或許這聽來有些奇怪。

  去年算是看新聞比較多的一年,不管是世界的還是單單中國的。有些是主動去關注,有些是"被動"接受。在看完一些負面報道之後,我不覺去思考中國人這個群體到底有怎麼樣的特徵,為何這個社會有很多不良觀念已根深蒂固,不能輕易動搖。這種心情一直持續了很久,也一直沒有想明白,到底我太年輕,涉世不深,沒真正了解這個社會。我忽然想知道這個社會背後的價值觀念,人性等一些問題,還想知道為什麼有些腐朽落後竟然無聲無息地影響着我們中國人,我就打開了這本書。

  林語堂這本書總體講了中國的基本要素和中國人的生活,然後又隨之細分,整本書的風格既有史料,也有自己觀點,語言詼諧,不深奧。再加上林語堂功底深厚,又對典故信手拈來,作為讀者並不會存在看不懂這本書的問題。在元素中,他講述了地域之差決定的南北方人習俗、性格、生活之差異,還講了中國人的德行、心靈,以及佛儒道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生活這一塊則涉及政治,文學,女性地位以及中國人閑暇生活時的藝術。

  可以說,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德行這一處內容,因為我從中看到了現在還存在大部分中國人身上的東西,包括我自己也有。誠如作者所言,中國人圓熟,善忍耐,林語堂甚至戲稱"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中國人又對事對人抱有"可有可無"的態度。

  不管是忍耐還是冷漠態度,在當今社會都有。"各人各掃門前雪"的現象也不少見,更別說大難臨頭各自飛,有錢多結交,沒錢我看都不想看到你。這種處世態度是受了很多因素的影響,往好了說,明哲保身,反之,冷酷無情,世態炎涼。比如一個人在馬路上生命垂危,無人去救,大抵是其中一例,是魯迅筆下的"冷漠的看客",此類人遇事隔岸觀火,無動於衷。有人對此痛心疾首,批評厲害,說國人存道德淪喪之嫌棄。其實冷漠有冷漠的好處,利於自保嘛,畢竟咱們學習馬克思主義,講究矛盾具有普遍性,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不是嗎?這類人委屈了:社會那麼複雜,人心也複雜,萬一被詐怎麼辦?

  林語堂對這個現象也持辯證態度,他探究行為本源,覺得大家是受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儒家作為兩千多年來的最具影響力的學說,滲透進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固然其有精華,也有糟粕。就拿中國人的品性忍耐來說吧。中國自周代起,重家族血緣關係,當時是為了政治。發展到現在就是利於社會主義和諧建設,古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我們都知道,古時刑罰嚴酷,若一人惹了殺生之禍,滅族時,會殃及整個家族。再者,寒門之士立志考取功名也為了振興家族。可見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捨生取義或者大道以家為核心。固然這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但由此衍生出來中國人與人之間愛面子,重人情在某個時候會不利於一個國家法治的進步,現在其實我覺得挺拖累個人與社會的發展。

  人情之重在整個社會都能見到影子。譬如,一個人因犯罪被公安局拘留,家人的第一個反應必定是尋個關係好的,認識的,去把那人"撈"出來。甭管那種關係有多遠,家人也會想法設法拉近關係。又比如在一些地方辦事要塞錢,更有人以此為業,比如駕照,一天能賺很多錢。我不知道是該對這個現象抱怎麼樣的態度,是應該笑着說這個創造了就業崗位呢,還是大肆批評,憤怒地說:"怎麼這樣?"恐怕得到的答案會是——現在都這樣吧。此外,貪污受賄也是個大問題,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