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讀後感(一)
高二十一孫可然
這次海淀一模作文的其中一題上書:“輕中有重,朴中見華,又何止宣紙呢?”看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想到了龍應台的《野火集》,本想把它寫進一模作文,但想想還是算了。原因無他,只是我太想就這些文章,說說他們本身帶給我的感受和思考。
《野火集》開篇便甩出了震撼的題目:《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攤販把整潔的環境弄得一團糟,為什麼不生氣?河邊的住家污染明鏡一般的河湖,為什麼不生氣?計程車屢屢違反交通規則,為什麼不生氣?黑心的商家做出的商品害了那麼多人,我們為什麼不生氣?
“不敢啊!”“反正中國人講忍耐!”龍應台這麼寫道。
看到這裡的人們估計大多都心裡一震,不為別的,只是這句話說的太真實了。“忍”之一字,着實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植根於我們血液深處的可愛又可恨的傳統。因為“忍”,中國人和和氣氣;因為“忍”,中國人視而不見,裝作看不見應當為之怒吼的東西,渾渾噩噩地活着。
忍得太久,我們對許多許多事情都已熟視無睹。沒錯,正是“熟”視無睹。看完這篇文章,最讓我驚懼的是我對可以激起人類共怒之事竟早已漸漸麻木。
太湖的污染是出了名的。湖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是油綠油綠,滑膩粘稠的“一汪碧水”,游輪劃過時漾開遲緩厚重的油波。人在船上,一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工廠高大的煙囪往外冒着濃濃的黑煙。這場景我看過,“真是可惜”,我這麼淡淡地想着轉過了頭。
最近的一個新聞也備受關注。一名中國老人爬長城時被飛奔而下的外國遊客撞死,過了幾天,這名遊客就施施然地回了國,家屬再也找不到人為家人的死亡負責。當時我小小地感嘆了一下,繼續往下翻閱,心想中國人就是怕洋人!
不該生氣嗎?君不見太湖曾是浮着碎鑽的明鏡,是水天一色的桃花之源;君不見橫遭災禍之家痛哭流涕,四處申訴卻無一人作主!
為什麼不生氣,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為什不生氣,那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中國不是垃圾場!中國人不是外國人的奴隸!!
看着環境如此惡劣的家園,我們怎麼好意思說我們的國家已經騰飛?一個連自己國民都保護不了不去保護的國家,讓我們怎麼挺胸抬頭地說,中華民族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都能忍,那到底怎樣才能讓我們憤怒呢?龍應台說:“難道一定要等你自己的手臂也溫柔地捧着一個無腦嬰兒,你再無言地對天哭泣?”難道一定要等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無法呼吸,在他人的國土上抬不起頭,我們再去後悔今日我們自己的無動於衷?!
不!我們受夠了!我們很生氣!!
我們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龍應台的《野火集》能寫進一模作文,“輕中有重,朴中見華”,這句話太完美了。龍應台的散文拿起來只是輕飄飄的二三張紙,細讀也數不出幾個華麗的詞句,但它能喚醒現代億萬中國人沉寂的良知和憤怒,它承載着被我們無數人所遺忘的擔憂和希冀。
重於千斤。
所以就算她在下一篇《生氣,沒有用嗎?》中敘述了“生氣”的艱難,我也不想未來的自己對今日自己的無動於衷而感到痛恨。我希望在未來,遙遠或臨近的未來,無論是什麼樣子,我都可以胸抬頭的說,我做出過努力,我無怨無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麼說。
那時等待我們的,會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野火集讀後感(二)
龍應台,聽她的名字你會覺得她是個在書房裡啃古語和文化史的禿頂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會很自然地以為她是個男人,只不過事實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個秀氣的男人,有着濃厚的書生氣,楊澤她她是“天真女俠”,這樣你就驚訝的發現,原來這是個女人。龍應台應該是個讓人驚訝的女人,她的筆觸平和卻寫出台灣天空下的醜陋,那些藏在最隱晦角落裡的黑色都會被這個女人有意無意的扯出來,所以那把野火才會把台灣的天空燒的透亮。
龍應台曾長期旅居海外,對於她這種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之後對於社會上見到的種種都會有種超脫的感覺,她是那種脫離了棋盤的旁觀者,而不是對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會有對於任何一方的偏頗。《野火集》是龍應台在報紙上評論文章的集合,對於這種收集型的書刊,龍應台讓它做到在20天內再版24次的奇迹。《野火集》就着台灣的春風,一下就染紅了那個小島上的善良民眾,幾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讀期刊。
龍應台的評論不會用堆壘的典故和文化專業術語做評述,她以身邊的例子為出發點,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說的現實是真實的,人們可以觸碰到那些事實的質感,鈍的讓人心痛。她問“中國為什麼不生氣?”她評“幼稚園大學”,她說“機器人中學”,她還說台灣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是她還是那個生她養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龍應台是盜火的米羅普休斯,那個被眾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卻把火種帶給人間,那些藉著春風的野火被龍應台盜出來之後就有無限的熱量,炙熱的火苗舔舐着台灣政治每根被隱藏的脆弱神經。龍應台的火燒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虧了龍應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應台應該是個啟蒙者,相較於上一代啟蒙者,從魯迅到賴合,從柏楊到李敖,龍應台是溫和的,卻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無害的正氣散,魯迅刺客型的筆鋒是冰冷的,是讓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種剜肉去瘡的猛葯。年青的龍應台和年青的魯迅一樣,天真的抱着火熱的救國心去國外求學,回國后她才發現,制度壞了,可以修補;思想壞了,卻是外力無法挽救的,所以她選了和魯迅一樣的路,或者說冥冥中有着某種必然。
龍應台的野火燒了二十年,龍應台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記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訶德一樣,守護着那個沒落的時代,和守舊的存在價值觀作鬥爭。夕陽里,堂吉訶德,瘦馬,破槍,銹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長。龍應台在早上升旗的陽光里被裹着,影子被踩在腳下。
《野火集》讀後感(三)
周彩冬
讀《野火集》,我被其講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總體現着一些現象,而現象背後一定和本質聯繫。龍應台卻以她有力的文字抨擊着這一個個社會問題。這些文字使我對龍應台這位台灣女作家充滿好奇,她究竟是一個獨特的人?
翻完她的第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我很生氣。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她在文章中所說的台灣1984的狀況,至今在我的身邊尚存,我生氣那隨手亂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氣那些不講道理的司機,我是生氣那些不負責任的化工廠主。然而最令我生氣的是,為什麼至今我們一直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卻往往孰視無睹,抑或是無能為力。看到這篇文章我又開始重新反思我們這個社會。
誠然,龍應台是一位傑出的作家,她的文字有力,而她的視角全面。她從撿垃圾寫起,事雖小卻反映出社會上存在的大問題,她從她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她的故鄉台灣,同時她又用犀利的筆鋒揭露社會。她深愛着她生了梅毒的母親,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寫道的那樣“至少她還沒有死去,她還有痊癒的希望。”這也是我欣賞龍應台的地方,她用最樸實的語言透露出人最平凡的情感。她長篇的論述台灣當時的醜惡,然而卻沒有無休止的指責,她最終還是把希望給了讀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來改變着台灣,號召更多的人來改善台灣的環境。
她的勇氣着實讓我欽佩,她就像魯迅筆下鐵屋子裡的人,她敢於反抗,勇於鬥爭。她的父親多次給她說讓她小心,然而她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我只是在談撿垃圾,沒關係的。”讓我不得不懷疑她只是個女作家嗎?書中有一段描寫台灣社會的糟糕的情況令我十分難過,她寫道:為了享受物質,有人製造假奶粉,而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個嬰兒的性命。為了逃避責任,有人在肇事之後,回過頭來把倒呻吟的人瞄準了再碾過一次。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幾年轟動整個中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葯家鑫案”。
我們現在的社會和1985年的台灣有什麼兩樣,我們正在走台灣走過的路!我在想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們的社會如此之糟糕。讀了龍應台的文章,我明白了這是個人的問題。要知道社會狀況是每個人行為的集體表現,人人都要負責,這是我們必須明確的。社會制度有的地方的確是不好甚至有點荒唐,然而卻沒有人來反抗,看到亂扔垃圾的人,卻不去制止。個人的思想控制着個人的行為,人們不生氣,哪裡會有反抗,個人問題是比制度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我想當代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
有龍應台這種敢於不滿勇於改變的精神。
作為一名老師,我也時常關注一些國際新聞和重大事件。但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謂時尚的現象比比皆是,也許衣着時尚的人不會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內涵豐富,關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氣的人永遠都走在時尚的前沿,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
野火集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