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

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潭路派出所 鞏梅

  最近一段時間對龍應台的文字感到着迷,讀她的作品總能拓寬思想的維度,得到醍醐灌頂般的啟發。最初接觸龍應台,是從她的親情三部曲開始的,讀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感觸,而後欲罷不能,渴望拜讀她更多的作品。

  直到這本《野火集》,讓我認識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龍應台。說得出"我被兒子修理得好慘"這般母愛真情流露的話語,寫得這般溫情凄美的句子,擁有如此柔軟內核的女人,可以怎樣的怒目金剛般抨擊社會百態,抗住年代的白色恐怖?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台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台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闢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看到很多關於《野火集》的書評,都覺得龍應台所寫台灣的滿目瘡痍,問題都是出於當時的政府。但我認為這把火照亮的是當時台灣人的人性之丑,八十年代的台灣如此的不堪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幾流的社會,幾流的環境。"《以"沉默"為恥》中的這一句一針見血。所謂的政府、社會、環境正是由人所創造的。以怎麼樣的思想理念和行動去實踐,結果就打造出相應的政府、社會和環境。從《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開始,攤販佔據市民的樓院、河畔兩岸堆滿垃圾、計程車毫無規則穿來插去、化學物品的大肆濫用;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中警察局、衛生署、環保局對城市管理無動於衷、人們"以複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或有甚者一心逃離如此台灣;再到《不要遮住我的陽光》里眼之所及的標語之地、孔子銅像等等令人慨嘆,憤怒的情景背後,都是人為的結果。 如果開始有不滿的提出;開始有建設性意見的發表;開始有對政府部門人員的警醒;開始有對環境保護問題的反思……有人願意開始的這些,情況就必然有了轉機。且不說影響的速度和範圍,但這些人的思想、行動的轉變,我認為是唯一可以改善不滿並且治本的實際途徑。

  八十年代台灣的境況猶如當前的中國大陸,各種社會矛盾突出,政府國家的責任固然無法推卸,但人的思想的麻木與滯后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時,我們總是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法律規條去保障自身的權益,限制意識不良的人的不當行為,以此便認為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事實上如果人的思想沒有真正轉變,缺乏自覺性和判斷力,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攙扶受傷老人卻屢被訛詐諸如此類的事件並不少見,因此有人建議設立保障好人好事的相關法律。這類的法律在歐美國家早已存在,我們即便效仿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樣的法律法規只會更多的消磨好人做好事的赤子之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環境的惡化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這樣的情形在人類史上的工業革命中,現今的發達國家也同樣經歷過痛苦的轉變。但從他們的經歷可見環境是會在經濟的轉變後會有所變化,但不同國家的人卻未必得到同樣的轉變。

  我們一同生長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對於這個曾經擁有過無數璀璨歷史與文化光環,也遭受過無盡災難和傷痛,現在承載着十三億人的期盼和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家,無論你喜歡或是討厭,留下或離開,用一句老話說來,身上同流中國人的血,這同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選擇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家,怎麼樣去建立我們理想中的家。假設外國的一切都如此盡善盡美,那麼我認為我們首先思考的是與之相對比,我們還有什麼不足之處?那裡的人們為什麼能夠建立起一個如此出色的國度?有什麼值得我們從中借鑒或者學習等問題,而不是以"沉默是金"自居,或者一味羨慕吹捧別人而自慚形穢,甚至一走了之。但是終究"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深信一切能夠給予人們幸福感的國度與其制度,都是依靠集聚當地社會每個個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在時間的見證下,共同創造出來的偉大成果。

  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二)

  誰在乎龍應台

  陳長河

  也許有人要問,我們為什麼要讀《野火集》,龍應台又關我們什麼事?世上那麼多偉大的作品,那麼多著名的作家,我們都還沒有去品讀;五大洲四大洋那些更加凄慘灰暗的生命,我們都來不及去關心,為什麼要關心幾十年前與我們眼下生活無關的陳年雜事?

  但是,我想說,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台,但是我們不得不在乎自己。

  當年的龍應台,面對佔據騎樓的攤販、被污染的河道、亂丟汽水瓶的少年郎、排放入海的工廠廢料等,她敢於責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個弱小女子,對教育問題、環保問題、民主問題、交通問題,對口號、題字、銅像、貪污、形式主義這些官場陋習,大聲批評,毫無懼意。當年的龍應台四處點火,她的《野火集》猶如一把野火燒盡社會上的陋習頑疾。

  然而,今天,龍應台所鞭撻的一切在我們身邊卻依然存在。

  看看我們當下的食品,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問題層出不窮。我們給食品監督部門打電話了嗎?我們拒絕購買該公司的食品了嗎?看看我們當下的官場,不雅視頻、小三反腐、表哥表叔等事件此起彼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台。世界上多一個作家,多幾本書,並不意味着什麼。但是我們不能不在乎的是:我們生活的家鄉,是不是能有清澈的河流、安全的麵包、青蔥的綠樹;我們吃的大米、蔬菜,能不能沒有農藥、打蠟、防腐;我們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會不會有橫衝直撞的汽車,會不會有用花言巧語迷惑孩子的人販;那些代表了人民的代表,能否代表人民發出心聲……

  也許,我們以為龍應台很遙遠,其實龍應台就在我們身邊。

  我原來生活的縣城,有一個叫阿貴的學校職員,常常為學校班額過大、學生課業過重、學生家庭貧困而奔走呼籲。聽說,他曾變賣家產為村居小鎮上他人之事去上訪,自己則常年一身樸素。也聽說,他常去政府部門察看,反映白天開燈、夏天空調低於26度等浪費行為。曾親身經歷一件事,有一年我隨隊去這所學校檢查,時近傍晚,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在校長室門口攔住我們問:"你們晚上到哪裡吃喝?"我們跟他解釋,家都住得近,不留下來吃飯。他後來還到校門口目送我們各自離去。

  提起這個阿貴,很多人都說他有精神病。他究竟精神有沒有問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言行究竟有沒有道理,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知道學校用公款吃喝了多少錢,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監督政府部門的日常行為。如果是在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阿貴當然是有權力知道而且能知道的。但現實生活中,阿貴總是被取笑,即使他的道理正確——有時候連同正確的道理也被一同取笑,成了他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證據。

  儘管時代存在着巨大的差別,儘管存在日月與螢火之別,但是龍應台與阿貴的精神之光,本質上是同源的。然而,一個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名作家,一個卻成了落人笑柄的精神病人。其實,真正的差別不在於他們,而在於我們——自以為精神正常的圍觀者。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仍需在乎龍應台,我們需要更多在乎龍應台的人。只有這樣,一個不需要在乎龍應台的時代才能到來。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