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三成集讀後感

三成集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三成集讀後感(一):艷遇

  岳曉蓉

  梁老師說:"我願意把讀書比作艷遇。"在這個金秋,我也有了一次"艷遇",《三成集》給了我太多驚喜,讓我沉寂的心蕩起漣漪。

  那天高三五校聯考,我想就帶本書看吧。看着書架上的《三成集》,我滿心愧疚:得到梁元成老師的惠贈已經有段日子了,然而整日地忙碌着,竟無暇細讀。做飯,接孩子,備課,上課,批改……於我而言,逛街已是很遙遠的事了;看劇亦是奢侈的夢想;書,更是好久都沒讀了。

  學生們靜靜地作答,我亦靜靜地閱讀。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的術語,梁老師的文字樸實而又溫暖,如涓涓細流,沁入我心。暑假裡,受研究會同仁的影響,也雄心勃勃地想要讀幾本理論著作。然而,或許是心不靜吧,又或許是學養不夠吧,終究未能深入讀進去。我想,就如吃飯吧,魚翅固然美味,但於普通人而言,可能還吃不慣;倒不如來一碗濃濃的小米粥,家常而又養胃。《三成集》字字珠璣,句句肺腑,我雖寫不出,但心有戚戚焉。

  做有學問的教師。學問不會自己跑來,只有勤奮努力才行。"背書",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個詞。想以前,也曾在早讀和學生一起背,也曾在校園的樹下大聲讀。可不知何時變得懶惰了,記憶也變得模糊了。"抄書"亦是很好的方法,正如梁老師所說"買來的書和複印來的資料往往是客人,供奉在書櫃里,少問津;自己抄過的才是故友親朋,往來無妨,時時眷顧".不摘抄也好多年了,很多東西看過也就忘了,沒留下一點印跡。"今後教科書上不批一個字;今後上課絕不帶備課本,我做到了",對梁老師,除了欽佩還是欽佩。康中的許多老教師,上課也都是這般瀟洒。而我,說來慚愧,書上總是標得滿滿的。我想,雖說快到中年了吧,也還算年輕,怎能就這樣得過且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多背多讀",方不負韶華。

  做有思想的教師。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語文教師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的能力",同樣的課,優秀的教師總能上出自己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不唯書,不唯上,不把教參當拐杖",如果教師只會照本宣科,語文課堂真的會變得如死水一般。想成為名師,就必須用眼觀察,用心思考,以自己的學識解讀文本,以獨到的見解喚醒心靈,以積極的思考引領學生。

  做有情懷的教師。我很喜歡"守望"這個詞,守望什麼呢?我們的人格,我們的理想! "不跪着教書", 梁老師說得形象而深刻!在這個時代,不向權力屈服,不向名利跪拜,是怎樣的難能可貴?然而也唯有"一身傲骨",才能培養出有傲骨的人才!曾經,我們懷着夢想,帶着憧憬,來到了這片沃土。然而,當歲月的流水磨平了你額上的稜角,當繁瑣的工作澆滅了你心中的熱情,當骨感的現實撞疼了你堅守的靈魂,你,可還記得你的理想?是的,我是有些麻木了,梁老師的話讓我警醒——"以一顆平凡、理性、摯愛的心來守望我們的教育夢想".教育的真諦是"愛",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摯愛!

  望着奮筆疾書的學生,捧着溫暖厚重的《三成集》,我感慨良多。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此生惟願:做一個有學問、有思想、有情懷的教師!

  三成集讀後感(二)

  把人生煨成一片暖色

  ——品讀梁元成老師《三成集》有感

  胡海升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手捧《三成集》,滿心的醉意。一醉逝去的青春時光,仿若輕盈的夢,仿若憐惜的疼,仿若迷茫的惘;二醉溫情的康傑校園,懷念朗朗的讀書聲,懷念楊柳輕揚的煙雨蒙蒙,懷念三尺講台上那一抹熟悉的背影;三醉內容的繁豐與真誠,有驀然回首的心路歷程,有精彩課堂的動感再現,有教學感悟的學術體系,有班主任管理的真情實感,有教學教育的感悟箴言,還有對社會責任的呼籲和奔走。在書里,我想每個康中畢業的學子,總能找到屬於青春的記憶,或許是一首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或許是一則來自相聚是緣的小品故事,或許是《致高二年級的一封信》。

  梁元成老師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也是山西省特級教師,同時還是運城市政協委員和運城市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會會長。儘管職務繁多,但是從教三十年來,他一直堅守着講台,一直和學生同成長共進步。

  記得課本中曾寫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世人皆以蠟燭讚揚老師,的確,融化於這些意象中,更能讓我們形象的領會到老師的奉獻精神。而我更相信每一位良師,除了奉獻的"共性",更具有他們身上獨有的"個性".正是這些"個性",造就了不同的他,也點亮了在他們身邊的我們。梁老師就是極具"個性"的人生導師。 高中在我的記憶里,補課成風。而梁老師從未開設、參加任何一種補習班。我曾和他有過探討,記得他說過:"教學要有公益情懷,上課專心教,專心學,下課就是理解和記憶了,沒有必要補。養成這種上課不專心,依賴下課補習的習慣不好,老師也累,學生也累。再說學生有疑惑,老師本就有義務解答,收費性質就變了。"正如老師在書中所寫的那樣:"不跪着教書,就是要挺直腰桿,當教師要具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這是走向學術峰巔最重要的品質。有些教師精神上缺‘鈣’,向領導權威屈服,向所謂的名師話語權低頭,向名利跪拜,甚至向有些家長獻媚。做學問就要有一身傲骨,不唯上,不唯書,但求實,但求真。"我想,正因為老師是一棵堅忍不拔的大樹,才讓他桃李遍天下的學生變成一片喜人的森林。

  時光倏忽而過,回首往事,感慨萬千。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我對文學的熱愛,源於梁老師的言傳身教。他對學生的要求,往往以身作則。他的寫作課,不是高談闊論,不是唯我獨尊,在要求學生寫作之前,他總會自己先作文,與大家分享。正是受他事必躬親,嚴肅認真和正直善良的影響,才讓我們在踏入社會,成家創業時,能夠堅守夢想,不迷失自我。

  他一直教導我們:多讀多思天地廣。他常說:"讀好書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這話太雅,我願意把讀書比作艷遇,是因為在讀書中獲得一次次驚喜,始料未及,餘味無窮。"梁老師同樣堅持這種嚴謹而認真的讀書方式,在我的印象中梁老師好像更喜歡文言文,因為他對古文總能解讀出一番別有滋味的情懷。因而在2012年我途徑台灣時,專門給老師寄去一本繁體版的四書五經。然而通過《三成集》,我看到了老師對《丹柯的故事》、《鐵流》、《毀滅》、《古拉格群島》、《基督山伯爵》等外國名著都有精讀和研究,極為感慨。

  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三成集》是老師近五十年來求學、教學和生活的感悟。正如路勝利局長在序言中寫的:"梁元成老師是一個用心工作的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教師生活中所遇到的能遇到的該遇到的所有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他似乎都經歷過,但幾乎沒有聽到過他的哪怕是微弱的抱怨聲,他把天天都要做的簡單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自習、開班會、檢查紀律、個別談話等工作,一坐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並且做出了不一樣。甚至有了別樣的風景,演繹出了吸人眼球的幾多精彩,着實讓人唏噓不已、讚嘆不已".他用自己的工匠精神,見證了康傑中學由時代名校向時代強校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當代教育的進步和變革。

  回顧逝去的高中時光,深感從梁老師那裡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領會到了做人的真諦。他曾告訴我們:要讓語文成為每個人的精神底色,這樣才能塑造優秀的人格。

  于丹曾說,"有時想一想,人生的道路好多時候都是陰差陽錯,可能就在某一步路上,某一個人的一個點撥,機緣湊泊,你就改變了道路。我覺得,只要你對自己的生命有一份誠意,你會融合許多人的生命,對自己的方向能夠迅速進行調整,讓每一個經歷都成為值得記憶的瞬間,最終成就你的人生道路。我這麼一路走來,跟經典結緣,大概有太多太多人的生命在裡面,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我。"梁老師一路走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山西省教學能手"等。成就了學生,也成就了自己。於我而言,講台上的梁老師顯得更加真實,親切。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着我,指引着我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選擇。梁老師在書中寫道:人,在社會做人,做事情就是要真誠,對人,對朋友要心誠,要做到友誼長存。做事情要負責,要有職業道德,有素質,熱愛自己的職業。作為老師,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作為朋友,他在日常生活中待人真誠。

  梁老師告訴我們:語文是一種夢想,是一種情懷,但他憂心、着急的是語文正一天天失去她的美麗——被高考綁架、被分數奴役。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真正的語文人,能為學生提供真正有幸福感、美感的,有滋有味的語文教育,這也是他畢生的教學真實寫照。他的思想和話語,充溢着詩意,蘊含著哲理,在我們學生的腦海里,激起層層漣漪。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我們永遠的楷模。梁老師不僅僅是我們語文學習路上的良師,更是我們的人生導師。在我第一篇散文於《人民日報》發表,第一本詩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在我跨入作協的大門,在我獲得各種獎項的時候,我總是首先的想起梁老師,想起在他狹小的辦公室里,傾聽他的朗讀和感悟。前途尚遠,來日方長。從不敢停步,因為背後還有來自老師的目光。即使來路再艱難,又何妨?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師恩似海,因為浩瀚,無法估量。

  人的一生,從幼到老,從無知到有識,會經歷很多的人和事,同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這一生中一定有人,一度成為我們生命價值的符號,正如良師益友般的梁老師,如燈塔般伴我同行,把人生煨成一片暖色。

  胡海升簡介

  1989年生,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市海淀區作家協會理事。出版長篇小說集《僰國秘史》(中國文史出版社)、詩集《從夢中醒來》、《借我燈光》(北京燕山出版社)、散文集《七彩的少年》和長篇小說《鹽湖往事》(人民日報出版社)。在《詩刊》、《中國作家》、《星星詩刊》、



三成集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