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這本教材從封面上就給人一種理論性很強的感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是翻閱下來,你又能夠從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關於教育的理念和認知。

  一直以來,教育哲學的研究和教學始終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質疑:教育哲學有必要嗎?有哲學就行了,何必又添一個教育哲學?書的開篇就為我們說明了哲學對於教育理論和實踐,重新闡述了哲學的概念,從而說明教育哲學獨立存在的意義。

  就拿書中第三章第三節的人的境界與教育來說,聯繫的普遍性告訴我們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人的境界和教育內部間也存在着深刻的聯繫。對受教者來說,境界越高,對教育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育程度越高,自身的境界也會相應提升。同樣這個結論對施教者而言也適用。施教者的人生境界提升對受教者的教育也會起到促進作用。這樣環環相扣的關係怎麼能不引起我們重視?

  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比如什麼是“人的存在性”?人既然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很多的屬性,而這些屬性的總和,就是人的存在性。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人的意識性。每個人都有意識,誰都不願意自己的意識被別人剝奪。讓別人做他不想做的事,就是剝奪他人的意識。可熱衷於掌控他人意識的人不在少數。

  這在教育領域,就體現為教師的灌輸,為教學設置過多的標準答案等等,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忽略了學生主體意識的一種體現。按石中英教授的話來說,就是一種“不人道的精神虐殺”,當然這種措辭有些嚴厲。

  我們總是想當然得認為學生的思想幼稚,需要老師在各方面進行教育,但並不意味着教師就有權力剝奪他們意識。如果這樣,學生就容易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喪失自我,缺乏創新意識。因此,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意識來代替他們的,忽略他們最基本的作為人的存在性。

  教師應當要尊重學生的發言,即使錯了也不急於反駁他們的觀點,而是要把正確的觀點陳述出來,讓學生做對比,從而得出最終的答案,並且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存在那些漏洞。不能心急,為了課程的流暢,把答案直接說出來。現在的教育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教師則要成為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橋樑,成為教育的引導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庄大道。

  以上只是我對《教育哲學》這本書部分章節的一些淺薄認識,相信在讀完全篇后,還能有更多的感悟。



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