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小說>舊聞舊事>“半畝居”秘籍姻緣

“半畝居”秘籍姻緣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明史專家施大偉教授回到故里,家中的板凳還沒有坐熱,就急着趕到“半畝居”藏書樓。眼前的景象,使他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座藏書名樓蹲伏在枯樹老藤中,斷壁殘垣,一片凄涼。日寇的鐵蹄蹂躪了八年,藏書樓風光失色。

  施先生是在這裡讀書開蒙的。那時的“半畝居”,在山麓市郊,是海內一大名勝。施先生在這裡伴着山泉流霞,綠樹紅花,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光。老師趙家梁先生,是博學鴻儒,“半畝居”藏書樓的第四代傳人。在趙老師的精心教導下,施先生有了深厚的國學基礎。這次回家,他是專為“半畝居”來的。聽說,趙老先生要僑居國外,“半畝居”藏書也將運往他國。他要趁這短暫的時間,趕回來看看,把他需要的資料,能抄寫的抄寫下來,能買的買下來。過了這座橋,就沒有這條路了。這時是一九四八年,南京政府行將覆滅,全國即將解放,這批圖書一旦流出國門,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來。

  大偉遲疑地敲了敲“半畝居”斑駁脫落的大門。“吱呀”一聲響,出來的是趙老先生。多年不見,先生的頭髮已經斑白,飽經滄桑的臉上,現出意外的欣喜。先生忙叫女兒沏茶,招待客人。趙老先生的獨生女叫佩蘭,這位師妹,已到“而立”之年,依然待字閨中,大概困於時局的動亂吧。

  師生談了會詩詞文章,學林軼事,接着就是時事政局。大偉勸老師:“俗話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熱土難離’,老師這一把年紀了,為什麼還要移居海外呢?”老先生搖着頭說:“也是沒辦法的事,自己被強拉去偽政府里擔任過一官半職,現在時勢變遷,萬一被人追究下來,免不了吃老來苦,還是走了的好。”說罷,搖頭嘆氣。老先生站起來,領着施教授到樓上去看藏書。

  “半畝居”三進房子,兩重院子。前院,一棵合抱的紅豆樹已經落葉,巨大的樹冠遮蓋了整個庭院;後院栽着六株紅梅,簇擁着一棵白皮松,松樹高挑獨立,兩層藏書樓就在白皮松后。

  施先生把圖書瀏覽一遍,大失所望。他需要的書,這裡一本也沒有。這裡的名貴書籍是有的,宋元明清版的史書、經書、文集都有。這些圖書,對施先生來說,不屑一顧,因為這些書,有新版本,並不稀罕。施教授不是藏書家,而是讀書家,他要看孤本秘籍。在歷史長河中,許多記載珍貴史料的圖書已經失傳了,而像“半畝居”這樣老資格的藏書樓,就有可能珍藏一兩本這樣的書。有了這種書,施教授就擁有了第一手的獨家資料,他就能開闢新的史學研究領域,創建他的一家之言。“半畝居”藏的孤本秘籍,到哪裡去了?

  施先生問:“趙老師,你家藏有《徐霞客遊記》的手稿,到哪兒去了?這可是原稿。現在出版的《徐霞客遊記》,都是節選本。要研究徐霞客,非得有這部原稿不可。”

  老先生說:“不瞞你說,在我這裡,名聲在外的書,都保不住。有一陣子,縣太爺三天兩頭來藏書樓讀書做學問。走的時候,順手牽羊,帶走幾本書,過幾天就說書丟了。當兵的明火執仗來搶,掛着學者頭銜的人暗地裡來搜刮。這些藏書哪裡受得了他們的巧取豪奪?”

  施先生一無所獲,回到家裡,垂頭喪氣。施先生的母親不關心書,只關心兒子的婚事。這孩子書讀多了,成了書獃子。三十好幾的人,還是單身一人,做母親的無孫子可抱,急死人了!她絮絮叨叨地數落:“你是‘人生識字糊塗始’,去看望老師,也不帶點見面禮去。‘一日為師,終身作父’。你兩手空空地去,還不兩手空空回來,你怨誰呢?秀才人情還‘紙半張’呢?你看人家佩蘭姑娘,長得水蔥似的一個美人兒,你就沒想到,獻獻殷勤,套套近乎。真的打算熬一世光棍了?”

  喋喋不休的話語使施先生受不了,他說:“媽,你煩人不煩人?你就不能說說‘半畝居’的書,說說那些孤本秘籍到哪裡去了?你常年住在這裡,鄉里鄉鄰的,風聲總能聽到一點吧。”

  母親說:“書,書,你的腦子裡就是書。書的確是個寶貝,是寶貝就煩人。兵荒馬亂的,你看,趙老師一家,被書拖累得還像個人家!家中的寶貝,還不是地方豪強的囊中之物。就拿他家那部《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來說吧。人們以為,元曲中的雜劇部分早已散失殆盡,無從得見了。但就是這套六十多卷的明代抄本,把元代雜劇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海內孤本,無價之寶!那幾年,縣長羅樹蔭自稱是個學者,天天鑽在‘半畝居’里做學問。他明裡是個官,暗裡是個賊。每天偷幾本雜劇藏在轎子裡帶回去。不久,六十幾卷書成了他家的東西。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給商務印書館老闆探聽到了,直接報告了最高當局。最高當局追究下來,羅樹蔭已經死了,他的子孫把書賣給了幾個商人。費盡周折,國庫拿出了九千大洋才從幾個商人手中購得此書,收歸國家。有學者認為,這是這個世紀繼敦煌古籍發現之後的第二大發現。”

  “‘半畝居’藏書樓實實在在剩下了空架子?”

  “話也不能這樣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佩蘭小姐不住在藏書樓,她住在虞山腳下一個叫聯珠村的山村裡。你跟她是師兄妹,你去看看她,跟她套套近乎,說不定有意外收穫。”

  第二天,施先生急不可耐,順着虞山北麓的羊腸小道,一路尋訪,來到了聯珠村。山民指點,那傍着山崖的三間農舍,就是佩蘭的家。

  大概早有信息,佩蘭小姐倚門而望,見了施先生,就跟他招呼。這是三間農舍,東首閨房,西面灶火間,中間客堂。佩蘭叫他進門,施先生把帶來的茶食果品放在桌子上。他一眼注意到:這裡有書!北牆壁櫥里用青布包着一疊東西,不像是書,像是一疊手稿。八仙桌上放着一套線裝書——《長真閣集》,清代才女席佩蘭的詩集。席佩蘭是袁枚四大女弟子之一,和丈夫孫原湘都是性靈派詩人。時隔一百多年,《長真閣集》這樣的書,已經很難尋覓。想不到,這小山村裡就有讀這樣書的人。佩蘭小姐說:“你看,書獃子!見了一本像樣點的書,眼睛就發直了。我說,你是看我來了,還是看書來了?”施先生被說得好不尷尬,忙說:“我當然是看你趙佩蘭來的,但無意中看到了席佩蘭的詩集。這個佩蘭,那個佩蘭,真叫人不知道看哪個佩蘭好了。”

  兩人拿了幾卷詩集,來到了門外的小山灣里。這裡,溝溝梁梁種滿了桂花樹,香氣馥郁,高大的板栗樹上懸挂着一個個刺蝟樣的果實,在桂花的熏陶下,這裡的板栗也有一股桂花的香味。兩個人在板栗樹旁坐下,佩蘭小姐說:“你是個大教授,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席佩蘭最為人傳誦的詩句是什麼?”施先生說:“這難不倒我。人們愛用的成語‘紅袖添香’,就來自席佩蘭的詩句‘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夜讀書’。”說罷,他朗誦起席佩蘭的詩來,“欲制寒衣下剪難,幾回冰淚灑霜紈;去時寬窄難憑準,夢裡尋君作樣看。”

  施先生說:“你考了我,我也問你件事。據說,席佩蘭相貌奇醜,新婚之夜,把老公嚇得逃出了洞房。經過她三言兩語的勸說,又把老公喚回了洞房。有這麼件事?”趙小姐掩口而笑:“好沒羞!把千年前《世說新語》中的‘許允之妻’,硬套在百年前的席佩蘭頭上,還說是個史學家呢?”

  山風撲來,山灣里的紅葉颯颯作響,席佩蘭的香艷詩詞在這山風中飄蕩。一對夫婦詩人夢幻般的甜蜜生活,就像身邊的桂花香味,熏染得施先生心蕩神移。久經戰亂,竟然還有這裡一方溫柔之鄉,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施先生想,自己是否也有孫原湘那種艷福呢?說話投機,時間過得快,不覺已是暮色蒼茫,落葉滿地。施先生和趙佩蘭依依道別。

  對書的眷戀,會轉化為情的眷戀。第二天,施先生情不自禁,又來到山村。他有一種直覺,“半畝居”藏書的精華不在藏書樓,而在佩蘭小姐的閨房裡。佩蘭師妹不但情趣高雅,而且有一種“書神”的氣質。果不其然,今天的八仙桌上,不見了席佩蘭的詩集,卻放着一個摺疊得方方正正的粉紅色絲巾包袱,顯然,佩蘭小姐對他的再次到來是有準備的。

  寒暄品茗之後,佩蘭小姐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兩冊薄薄的書,四幅小小的畫,但是,足以把見過世面的施教授驚得目瞪口呆。這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遺物。一冊書是詩集《湖上草》,另一冊書是書信集《尺牘》,都是柳如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好友汪然明給她出版的。四幅畫,一幅是“余秋室”畫柳如是半身像——“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另三幅是柳如是畫的山水畫。施先生感到頭暈目眩。他好像看到了柳如是這位江南奇女子:作為尚書夫人,一身戎裝,模仿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颯爽英姿,出沒在江邊海濱,慰勞抗擊外敵的將士。一股熱血在施先生胸中涌動,一篇史學論著好像在腦海里醞釀成功。

  “佩蘭,真難為你了。在這種環境里,你還能保存這麼多珍貴的圖書,你是在虎口裡爭奪國寶啊!”

  “我不知道‘寶’不‘寶’的,我尊重的是人。我尊重席佩蘭,同樣,我也尊重柳如是。席佩蘭一團柔情,柳夫人一身俠氣。這兩位女士剛好代表了我們女子的兩種氣質。”

  “我看,這裡還有第三種……”施先生向放在壁櫥里的那一大疊書稿走去,“這又是哪位才女的書稿,班婕妤、蔡文姬,還是李清照、朱淑真?”

  “哎喲!請別碰它!那是我用來避邪驅穢氣的!”趙小姐驚慌地說。

  施先生將信將疑地停住了腳步:“書——還能用來避邪驅穢氣?”

  佩蘭說:“那是一部充滿恐怖的書稿,滿紙都是血腥和眼淚,誰看了,夜裡就會做惡夢。鬼神見了,也會退避三舍。所以,我把它放在那裡避邪,大鬼小鬼進不來。”

  施先生說:“我不怕鬼神。是奇書,就讓我看看。”

  趙佩蘭猶豫不決,沉思了一會,咬了咬牙,說:“好吧!你一定要看,我也不攔你。但是,你得回去齋戒沐浴三天,再來看,免得壞了這部書稿的靈氣。”

  施先生回家靜等了三天。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稿呢?如此神奇。它不是《徐霞客遊記》,遊記並不恐怖。找來“半畝居”藏書《書目》尋找,沒有發現跟恐怖有關的書稿。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呢?是新藏,還是舊有?

  三天後,施先生穿了一身簇新的衣服,來到佩蘭的住處。八仙桌上襯了桌布,那青布包袱放在桌上。施先生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佩蘭小姐緊張得把大門緊緊關上。第一本書稿的封面展現在眼前——《明季南略》。竟然是《明季南略》原稿!一種發現的狂喜,得寶的激動,噎住了施先生的心口,使他喘不過氣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這是明末清初梁溪的一位鄉村秀才編寫的血淚史。這位秀才多方調查,尋訪了許多當事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經過十年磨礪,共編撰成42卷《明季南略》、《明季北略》。它是從明朝萬曆二十三年寫到清朝康熙四年,七十年間翔實的史事。書編成了,那個時代出版不了。清代的文字獄異常殘酷,許多私自編寫史書的人都掉了腦袋。東海人徐駿寫了“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兩句詩句,就被押解到京城菜市口砍頭示眾。《明季南略》、《明季北略》的書稿在民間輾轉秘藏。直到清代末年,文字獄稍微鬆動,圖書市場上才有了此二書的節略本。但是,這書的全稿本在哪裡呢?一百年來,許多人都在尋找,沒有人發現它的蹤跡。想不到,原稿就在這裡,真是奇緣啊!施先生將會有一個全新的史學研究領域。他把這稿本小心地包好,一言不發,轉身走了,弄得佩蘭小姐茫然不知所措。

  幾天後,施先生的母親忙了起來,請媒人,向佩蘭小姐求婚,家裡張羅喜事。施先生和趙佩蘭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慶鑼鼓聲中結的婚。趙家梁老先生沒有移居國外,“半畝居”的圖書也沒有流落到海外。